小傳
出生:1951年9月
籍貫:四川省成都市人
學曆:大專文化
職務: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一個擁有著眾多頭銜的風雲人物: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希望集團總裁、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首席主席,另外還有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而在二十年前,劉永好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1982年,劉永好與三位兄長一道,辭去公職,到四川成都新津縣農村創業。他們靠變賣手表、自行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從種植、養殖起步,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並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1992年注冊成立希望集團。1995年,希望集團被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評定為中國100家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的第一名,同時被中國國家工商局評選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第一名。1996年,劉永好組建了新希望集團。劉永好除了在實業界“攻城拔寨”之外,到了資本市場也是個弄潮的好手,而且他涉獵的金融領域可能是民營企業家中最為完整的——涵蓋了股市、銀行、保險、信托以及基金。1998年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可以認為是劉永好進入資本市場的標誌,接下來他馬不停蹄地闖進了銀行這一對民間資本來說既敏感而又充滿誘惑的領地。在民生銀行上市之前清退不良資產的過程中,劉永好通過他間接控股的新希望耗資1.86億元、分三次從原民生銀行股東手中收購了共1.38億股,搶得了2001年上市的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的地位。2002年新希望公布其在乳業上的並購規劃:投資10億元,最終形成100萬噸產量的規模,事實上此後新希望一路掃蕩。2003年伊始,他在上海成立了注冊資金5.7億元的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專門用來作金融領域的投資,同時開展國際合作。2005年,劉永好加大了對其老本行農業上的投資。今年5月,新希望集團以現金方式完成了對國內排名第三的飼料企業六合集團的投資,成為其最大的股東,並由劉永好出任董事長,合並之後有望進入世界農牧企業前10強。同年6月,新希望位於四川的酸奶廠一期工程竣工,劉永好還準備再投資1.5億元,增加10萬噸的產能。2005年,新希望還宣布了接受國際金融公司(IFC)4500萬美金的投資。2005年上半年,集團已實現銷售收入70.64億元(2004年:61.6億元),擁有員工3.5萬人。
劉永好的傳奇經曆使其成為中國最有名的一個企業家,更因為其倡導的光彩扶貧事業被評為中國最有社會責任感的富豪之一。在與兄弟們“分家”後,劉永好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開始急馳,飼料、金融、化工等行業都留下了劉永好的身影。新希望集團的“新希望”牌牛奶擺上了超市貨架。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在去年控股或參股12家乳品企業後,打造的第一個品牌,在乳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劉永好異軍突起,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劉永好毫不掩飾地表示,希望成為像伊利和光明那樣的乳業巨頭。
謙虛、平和、不事聲張是劉永好的行為準則。劉永好曾被評為“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以及“中國十大扶貧狀元”、“2002年中國十大民營企業家”、“2002中國十大金融風雲人物”等,並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0亞洲之星”。劉永好是中國富豪榜上第一個首富。在最新發布的2005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劉永好以11.23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第3.
論戰略
最近我們集團提出了一個戰略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逐步跟國際接軌,因為我們的產業主體是農業,我們認真分析了中國是世界上農業最多的國家,中國對食品的需求是全球第一的,我們應該擁有中國的國家級的農業的“國家隊”,同時經過十幾年的奮鬥應該有一批世界級的“農民企業”,我想經過我們的努力和同行朋友共同的努力下,完全有可能打造一支“國家隊”和世界級的“世界隊”,我們看能否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根據這個目標進行了分揀,我們有20多年的發展曆史,有300萬員工,我們有一定的品牌和知名度,但我們也有很多方麵跟世界級的農民企業還有很大的差別。經過認真的討論,決定在10個方麵加大突破。
首先,是規模上,在農業上的產值大概是200億,產量非常的大,怎麼辦?我們下一個目標是走自身發展和聯合發展的道路。自身發展我們在農牧業方麵加大了投資,另一方麵我們積極跟一些企業合作,包括國內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國際的企業,在大的背景下,今年4月份我們跟山東的六合集團(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強強聯合,我已經作為這個公司的董事長。而這個公司今年的銷量會達到100個億,將使得我們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以此為基礎,我們還在進一步探討跟國內其他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怎麼樣實現聯合,邁出規模的步子。
第二,治理結構必須調整,在這方麵非常的重要,世界級的民營企業必須跟世界接軌,這方麵我們的差距還非常大,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麵的工作。我做得最多的是減法,這五年以來我們大概減掉了100多個董事長、總經理。另外還要加,加一些優秀的管理人員,包括我們自己培養、海外引進還有從國內其他方麵引進來的,這一加一減體現了我們的經營結構更加的健全、結構、完善。
論人才
在人才方麵我們必須有一批高素質、穩定、有活力的員工隊伍。這幾年我們加大了內部員工的培訓,我們辦了一個新希望的商學院,今年又跟清華大學合作,辦了一個清華大學新希望的MBA,有50多位中高層的人員來這裏接受培訓。今年培訓人員將超過2800萬,經過這樣的努力我們的人員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並且吸引了一些國外的人才,他們這些人的到來使國際化的程度大大提升,使得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這種搭配是非常好的。同時我們比較重視老、中、青的結合。這樣的隊伍對發展非常的有利。
國際化方麵,不僅引進國際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按照國際的規則走,幾乎每個月、每一天都有一些人在國外,在美國、在新加坡、在歐洲、在日本、在菲律賓、在印尼,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使我們跟國際接軌的步伐大大加強。同時我們開始走出去,我們現在在海外已經有三家工廠,都辦得相當不錯,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我們想在未來的五年內在國外建10個工廠,現在海外大概銷售收入有5000萬美金,我們爭取在五年之內海外銷售收入達到3億美金。
我們跟中國的農科院和相關方麵的院校進行了廣泛的溝通,我們要搭建自己的研究隊伍和人才隊伍。我們剛剛進行了設備的改造和與國際接軌的硬件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麵我們的企業文化必須適宜新格局的新要求。我們有一個叫做“三共”的企業文化,與員工共同發展,與客戶共享效益,與社會共同進步。以這樣的企業文化引領我們的員工和隊伍。另外我們的激勵機製和約束機製正在探索中,已經采取一係列措施,這方麵還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