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劉永好(2 / 3)

創業初期,為資金發愁,過了一段時間,則為產品不為社會認同所著急,後來,又為兄弟間的不協調而煩惱。現在最大的障礙則是人才結構不能適應企業所麵臨的機遇。企業要發展,要抓住時代所賦予的機遇,必須要有相應的人才。我們也通過完善收入分配等機製來吸引人才。我們一方麵從社會上招賢納良,另一方麵則從企業內部培養。可以說,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挑選和培養人才,並且製定政策。

我們缺什麼,就趕快補什麼。經過20多年的發展,跟我們一起創業的員工,對公司非常有感情,很忠誠,也非常勤奮,說到哪年哪月做過什麼事情,他們有時候都會流出淚來。他們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但從另一方麵來講,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僅有這些人是不夠的,我們要引進、培養有現代意識的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國外的工作經驗的人才。最近,我們引進了一批這樣的人才,和我們原來的幹部的培養結合起來。

在一個企業待的時間長的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非常強,好管,很少出大錯。但是,另外一方麵,要做大事,還要適當地引進新人。在一次人力資源座談會上,我談到,國外的企業注重效率,講規則、講製度。中國的文化講理解、溝通、協調、中庸,這是孔子的文化。這兩者之間究竟哪個好?我們請了一位外資企業的財務總監到我們這邊來,他有長期在外企工作的經驗,他的管理和思維模式比較規範。我問他為什麼還要離開外企到民營企業來。他這樣回答我:“到外資企業做,固然比較規範,固然待遇不錯,條件、工作環境很好,但是變化不大,三年之後,五年之後,我還是做這個。但是,在民營企業,個人會隨著企業一起成長。”所以,在民營企業,不談文化的差異和心理的障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要上升的話,還是民營企業。

對於空降兵,有的企業堅決不要,有的企業大量引進,都有成功的範例。我認為,雜交或者優勢互補最好。我們自己培養的幹部,優勢是忠誠、不會犯大錯誤。但是,他們的視野、效率、對國際的管理規則的掌握要弱一些。我們的空降兵,有相當的素質,對企業比較忠誠,沒有跳過很多的槽,老板也很認同。所以,我們在引入空降兵的時候,要做各種調查,跟他的老板聊,跟他的下屬聊,跟他相同級別的人聊,看他是不是有基本的“德”。沒有德,能力再大也不要;有德,能力不大,犯的錯誤也不會大;德比較好,能力比較強,最好。另外,就是適應性好不好。因為國外企業的模式,跟我們的管理不一樣,需要磨合。在大型民營企業具有長期管理經驗的人,我非常看重。

論經營

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堅實的基礎,即產品經營,包括服務產品。基礎不紮實,一有個風吹草動,企業就會發生危機。隻有通過產品經營,培養企業的市場意識、人才的團隊意識,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企業的管理架構,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同時,產品經營必須與品牌經營結合在一起。品牌不僅僅建築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信譽和社會的認同。隻有當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業才能加速發展。

資本經營則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必須以產品經營為基礎,否則是沙漠上的大廈,一陣狂風就能吹倒,而且建得越高,倒的可能性就越大。除非有特殊的運氣,單純搞資本經營很難成功。相反,做好了產品和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就能給企業帶來倍增效應。

在這三者中,做產品經營最難。我們剛創業的時候,養鵪鶉,每個鵪鶉蛋賺一分錢。品牌經營則上了一個台階,利潤率擴大。到了資本經營階段,企業發展就能出現飛躍。從90年代初開始,我們就收購兼並了一些企業,到現在為止,我們收購了40來家企業,基本上都是虧損的國企。通過企業並購和資產上市,企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在國內做資本運作和企業收購兼並,我們實踐得比較早,也比較成功。

論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世界上也有很多家族企業,但是,如果不克服家族式的管理,老板一手遮天,那麼,這個企業就不可能有前途。當然,在創業初期,你可以既是董事長,又是總經理,既是財務會計,又是銷售經理,因為那時的規模小。當企業做大了,你就不可能麵麵俱到,這時候就需要調整這種家族管理的模式。

幾年前,我就開始了這種調整。我減去了我自己許多總經理的職務,去年,是做得最徹底的一年,我又減去了我自己50多個董事長的職務。有減就一定有加,我們從企業內部、從社會上,包括從國際這個大範圍內選拔優秀的人才,請他們到我們的企業裏參加管理。在企業很小、開始創業的時候,家族的色彩是很濃的。沒有太多的考慮,綁在一起,要漲一起漲,要沉一塊沉。這時候,講忠誠的話,更多的是對人的忠誠,家族企業就是對老板的忠誠。家族企業做大,要逐步擺脫家族的特色,這個時候要對事業忠誠。我們公司也有許多人,經常說一些不太順耳的話,在私營企業,一般都是老板怎麼說,下屬就怎麼做。如果企業完全這麼做,這個企業肯定長不大,因為老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識、資訊和聰明才智也是有限的,他不是最優秀的。所以,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克服家族式管理,要對企業忠誠,而不是對個人忠誠。

論成功

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翻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的難。

成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有很多企業都說,我們要在多少年內達到世界500強,我聽到很多這樣的話。在15年前、10年前、5年前,我都聽到過這樣的話。可是,現在說這句話的企業都已經沒有了。越是要達到世界500強,倒下去的速度就會越快,你朝著這個目標不是腳踏實地去做的話,往往就奠定了失敗的基礎,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畢竟,你在進步的時候,別人也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