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表現在兩個方麵:精益求精和專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隻有精化才能生存。在服務中,我們會充分體現專業化的到位和產品的豐富。我也在想,客戶到國美的購物環境中,可能追求的不是大商場的舒服,而應該要感受到我們專業店的特性:國美就是國美,就是不一樣。這就是差異化。當然,我們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比如:把產品功能寫在介紹裏,我提出要一年實現,但已經四年了,還沒有做好。這件事情做起來不是那麼容易,但這是專業化該做的事情。服務不會成為最後的牌,但沒有它絕對不行。現在全世界,可以說:渠道為王、服務為王、科技為王……都沒有錯,但沒有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
我認為市場經濟嘛,大家都有大家自己的經營手法,誰也沒有強迫誰說,你不行,你必須在我這賣,或者必須跟我……你不行就可以走人。那麼奇怪的就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這麼說,還要拚命在國美賣東西,證明一點,他們還是能夠接受這個價位,為什麼現在他不跑到這些超市、這些百貨商場去賣,是僅僅他們不去嗎?不是。因為他們要的條件可能比我們還高。
數量並不是最關鍵的。那麼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的服務群體能夠有多少。比如說,我們現在的計劃是延伸到全國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這是我們在布好全國網絡之後的一個目標。另外一個的話,就是市場的占有率是多少,這個是我們要去考慮的。我們希望達到15%左右,這是未來的一個目標。
社會已經形成一種看法,我也感受到這一點,就是說,國美現在是叫“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各有各的說法。這些罵名應該說,原因來自於國美它的角色,是站在消費者的利益去考慮。那麼我們要從壓低我們的經營費用,同時我們要代顧客去采購這種角色,去選擇更好的商品、更低的價格,總的來講就是性價比更合適,提供給消費者更適合的產品,供他們使用,當然這一點可能多少會涉及廠家的一些利益,那麼廠家的意見就很大。
我經常說這麼一句話,企業是可以長盛不衰的,人是企業的過客,最起碼相信在我這個過程裏頭,企業還是很安全的,而且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商者無法”是說經營的方法、思維的角度隻有專業與否,沒有套路之分。用到集團的發展上,就是假如企業需要第二個行業,也應該用做零售的經驗取得成功。對李嘉誠是佩服吧,他在很多領域都很成功。但是,不敢追求什麼偶像,偶像身處的環境不同,學回來的東西也可能沒用。
有事可做,退而求其次,能將現在的事情做得完美,就不會蒼白。
論成功
我成功的秘訣是六個字:敢想、敢幹、堅持。敢想就是要樹立目標,有理想,有廣闊的視野和遠見。一個人“站不高就看不遠”。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一生是很難成就大事的。敢做,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邊實施邊提高和改進。堅持,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碰到逆境時要堅持不懈,才能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比如說,多年來,我就放棄了做批發,而一直堅持做零售業,這是我辦企業的一個指導思想。在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我當時就覺得企業應有更遠大的目標。經過研究調查後,1997年我開始涉足地產業,這並不是為了短期效益,而是看到了地產業的未來發展。多年來,我一直力求把這兩個行業做精做細,才創出了今天的業績。
多年來,我辦企業的感受是,成在係統,敗在細節。沒有係統就不可能成功,失敗就是細節的忽略。忽略了細節,急於求成,就不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就不可能得到持續的發展。所以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在做事情時要比別人更注重細節,更加係統地考慮問題;要比別人更有耐心一些,考慮得更長遠一些。除此之外,一旦發現機會還要毫不猶豫地把握住。很多記者問我,你一生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我很難回答。其實我每天都碰到不少困難,可以說是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解決問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解決難題雖然很難,但隻要不畏艱辛,努力去做。每道難題破解之時,企業也就向成功邁進了一步。
我認為,對企業來說,要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才能取得與別人合作或談判的資格。要事事求變、主動創新,才能增強企業的活力。但話又說回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做生意首先要想清楚是要賺錢,還是幹事業。賺錢不一定有事業,但有了事業就一定能賺錢。幹事業可能會規劃得長遠一些,但如果僅想賺錢,有可能是搞投機,急功近利,是不能做出大的成績的。幹事業不局限於哪一個行業、哪一個地方。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一個人要發展,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和目標。但是總的一句話,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要創一番事業,就應該放寬視野,主動出擊,尋找合適的機會。作為企業,每天都在競爭的環境中求發展,任何一個同行都是我們的壓力,同時也能給我們帶來激勵和動力。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競爭對手,但每個時期我們都能通過競爭獲得提升。“國美”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獨具特色的運作模式,這一人無我有的方式使我們始終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