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王石(3 / 3)

作為管理者來講,我把握三個原則。第一、決策,就是事做不做,這是由王石來決定的,否則當董事長、總經理就失職。第二,要做誰去做,就是用人的問題。第三,他一旦做錯了,你承擔責任,無論他是什麼原因做錯了,你承擔責任這是我管理者的原則。很簡單,你重用他,他做錯了,他已經誠惶誠恐了,你可以兩種態度,你辜負了我的信任,我信任你,你把事情做砸了。這是一種態度,但不是我的態度。我的態度是你做錯了,不是你的責任,是我的責任。因為首先他不適合做的事情,你信任他讓他去做,這是你用人的問題,責任在於你,而不在於他。

論胸懷

“萬科把自己放在高峰,這樣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懷。同時也要把自己放在低穀,這樣才能吸收別人的長處。”

高峰也好,低峰也好,其實是一種胸懷,而不是具體的一種位置。居高臨下才能想大事做大事,連想大事都不敢又怎麼做大事呢?把自己放在高峰就是給自己一個胸懷,一定要去想,我就要領跑,我就要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要走在前,這樣才能激勵自己,才能去求知,看到別人的長處,自己的短處。起步晚,但後來居上者不乏人在。把自己放在低穀就是要不斷學習,萬科做到現在一直一步步地在學。開始單方麵地學單體設計,然後到平麵布置、住宅小區的規劃、綠化到社區的建設一直到現在更多地在關心一個城市的規劃和風貌,這和萬科越來越大有關係,意識到萬科的發展規模必須和城市的規劃結合起來,注意到整個城市的發展,然後讓萬科的社區建設與這個城市的發展結合起來。

萬科曾組織人員先後赴歐美、澳洲、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向房地產同行考察學習。最後確定新加坡、日本、澳洲、中國香港四個國家和地區為學習重點。中國香港毗鄰,近水樓台,學習長江實業,20世紀90年代中期則把焦點對準新鴻基地產。在國內,“深房”的規模開發曾是萬科的追趕目標;中國海外的成本控製工程管理亦是萬科學習的榜樣;北京華遠的融資渠道、北京現代城的創新精神、昆明官房的社區規劃、招商地產的區域規劃、深圳金地的精益求精等等都值得萬科不斷學習、不斷改進。2000年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國內,萬科在推銷什麼,其實是在推銷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在過去中國來講恰恰沒有體現過。現在萬科站在高峰,要做的就是將適合中國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帶給大家。

很多執掌了20年企業的掌門人,他們所經曆的事情都比登上珠峰還要難。回望聯想、海爾等一批優秀企業20年來走過的道路,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非常清晰的發展軌跡:它們對市場超常規命運的把握,通過規範的操作,提高管理水平,獲得了持續穩定的增長。有理想未必能夠做出優秀的企業。時光是公平的,它淘洗一切,包括企業家身上披掛的彩帶,留下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作為萬科的董事長,如果說個人冀望於某一天被人說起,那一定不會僅僅是因為萬科跨了很多地域,蓋了很多房子,應該更多的是在中國內地房地產發展的曆程上,在中國新興企業的探索道路上,萬科能認真思考、執著創新,並留下一串對後人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腳印。

論性格與事業

我沒有認真地從這個角度來看,性格和事業有什麼樣的關係。確實,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當中,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溝通又是成全事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這個人的性格應該說是不大適合和人溝通的。比如說我這個人是屬於“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麼一個性格,要喜歡了就誇誇其談,就像今天在新浪和網友之間的聊天,就像水龍頭打開了,停不住了。不喜歡就一句話不說,我這個人的表情比較嚴肅,拒人於千裏之外,這樣的性格對事業很不利。另外我這個人的脾氣比較大,是非常容易發火的。應該說得罪了很多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誤解。好在無論是在萬科的人還是離開萬科的人都對王石評價不錯。我脾氣又不好,又拒人於千裏之外,這樣的表情,為什麼人家還肯定你呢?我想主要還在於你做事全力以赴,而且你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判斷能力,這是一方麵。但是,我覺得僅僅這方麵還不夠。再一個,盡管你脾氣不好,但是你出於公心來對待別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性格和事業有什麼關係?我覺得,關係不是很大。你脾氣好一點兒,脾氣不好一點兒,但是如果你不善於溝通,是會很吃虧的。更重要的,在事業上首先要能幹,這是非常重要的。

經營萬科20年中,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做人要有尊嚴,要有人格。這完全是中國本土人很樸素的思維。從1983年到深圳創業時起,我就把這當做自己做人的一個底線,告訴自己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1983年的深圳正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形成了一種權錢掛帥、拜金主義、物質至上的現象,權錢交易風行。我沒有為了賺錢、為了物質生活的提高,而喪失所追求的尊嚴和人格。萬科堅持做到不僅自己不行賄,也不能受賄,因為無論從法律還是從道德角度來講,行賄、受賄都沒有理由。

現在很多企業家都說,行賄不是自己所想,而是因為不給對方額外的好處,合同就簽不下來。但是萬科沒有屈服,這與借鑒西方思想沒有什麼關係,與民主、自由也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中國傳統的東西,是作為中國人所應該把握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市場的成熟,遵守規則的人成了稀缺資源,但對於萬科而言遵守規則是底線。為什麼我們能走到現在,而且也越做越好做,我認為是因為我們堅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市場經濟是契約精神駕馭下的信用,摒棄不正之風,恰恰符合了市場經濟原則。我在萬科的20年裏,最深的體會之一就是要有自己的人格,要有自己的尊嚴。如果這一點喪失了,企業做得再大、財富積累得再多,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埋伏著一種隱患。

論人生與登山

我認為,人的經驗、精力都是後半生才開始吧,因為從登山來講我覺得這一個比喻比較恰當。如果你不能下來,登頂了你還是失敗者。實際上男人50歲呢,他才開始。所以我覺得我這個登頂象征意義在什麼地方,對很多中國人就是過半百的這個中國男性的一種刺激。因為中國傳統就是這個人過半百萬事休嘛,什麼事不要做了,你沒成功你不要做,你成功了更沒有什麼。

登山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談判時我往那兒一坐就有優越感,我在山上一待就能待一個月,你能嗎?無論從意誌上還是體力上你都磨不過我。

其實,登雪山令我的生活產生很大改變。登雪山隨時伴有生命危險,這種狀態下,每次能安全地回來,最令我懷戀的是那些艱險曆程。你問我登頂的感覺怎麼樣?有沒有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站在峰頂,天氣好的話,沒有雲層遮擋,看著深不可測的山穀,心裏很害怕,我隻有一個想法:趕緊下山!因為,登頂隻完成了登山的一半,更危險的還沒有來臨。若天氣不好,腳下都是雲,不知能不能安全下山,更要趕快下山!

其實,每次一進山我就後悔了,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風刮著,頭疼、惡心,我就罵自己,問自己怎麼犯賤又來了?可爬著爬著,還沒登頂,我又開始想下一次該登哪座山了……

登山之後的樂趣就是,離開都市的你會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現代文明給你的東西。平常,我住在賓館裏,放在屋裏的果盤,我一般動都不會動。進山後,一個普通的蘋果也變得異常珍貴。從山上下來,我在賓館睡覺前洗澡時,熱水痛快地從花灑中流下來,想想自己在山上好幾天不能洗澡,我會感歎現代文明真好!坐在馬桶上,使用著漂亮而現代的潔具,我覺得太美了。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人都能挺過來,回到都市,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