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營盤必須是鐵打的。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民營企業因為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現在的老板更懂得怎樣與員工處理好關係,至少在表麵上,不能讓員工覺得有太多的雇主與雇員的關係,而是像戰友一樣共同來克服市場經濟中各種各樣的難關,共創大業。要緊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雇主是不是能善待員工。反過來看,有的國有企業並不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作為目的,因而在調動職工積極性方麵還存在問題,以至於廠長、經理與職工的關係也並不十分融洽。
論家族企業
中國沒有真正的職業經理人,現在的職業經理人,道德存在問題。中國目前尚未形成職業經理人階層,法律也尚不健全,誰都不敢去冒這個險。我就有過異常慘痛的經曆,最早同我一起創業的任總經理的一位仁兄有一天走了,他走的時候提了一箱子機密文件,說我要找你談,不然就披露你的機密。中國職業經理人的道德普遍存在問題。一方麵,他們不知道怎樣尊重老板的利益;另一方麵,他們一天到晚都想法算計老板,想出去自己當老板。一個老板,如果多有幾個底下的人這樣搞你一手,你怎麼做大?
讓一個外人掌握你企業的技術核心機密,很危險,他完全可以隨時拿走,造成企業不穩定。而家人背叛的可能性相對小很多。
記得有個研究經濟的學者說,請保姆的目的本來是為了讓太太輕鬆一點兒,是為了把家務料理好一點兒,但是如果這個保姆也想當太太,那原來的太太還不如自己辛苦一點兒,就開除保姆算了,免得出事。
在企業內部也應有主要監督親屬的機製,我太太、侄子和侄女女婿都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但最後還是我自己在監督和管理。但是,我對家人管理都非常嚴格,比如待遇,同樣的工種,我的家人拿錢少,外人拿得多。因為我跟他們講清楚了:你的飯碗可靠,少拿一點沒問題,他們的飯碗不一定可靠,雖然他拿得很高。如他有什麼不忠誠就炒他魷魚。家裏人沒法炒,比如我兒子,隻能調離崗位,不可能不讓他做我兒子。
當代的企業很多是靠英雄創造出來的,就是環境能抓住,機遇就出來了,那麼有沒有接班人這是個大問題,我追求的目標是百年老店,沒有接班人就不行,我們後邊的人還能利用這種製度的空隙,政策的空隙,或者說鑽什麼空子出來吧,肯定不行,所以我在努力地尋找我的接班人。當然我希望我的兒子,但是如果我的兒子不行,那為了我們企業這個百年老店,我還得找外人。
論管理
企業最根本的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力量。如果說人的問題解決好了,這個企業其他方麵的問題就都解決好了。一個企業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三個要素:一方麵是資金問題;第二是合作夥伴問題;第三是團隊問題。而實際上最主要的就是團隊問題。你有了好的團隊,就自然有了好的合作夥伴,有了好的合作夥伴、有了好的項目,就有了更多的資金來保證這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製度實際上是有人性化一麵的。製度為什麼要變化?因為製度是要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的,而不是說是為特殊性來製定的。所以說我們一方麵在製度麵前人人平等,一方麵又要考慮製度要適應人的需求。
人的工作關鍵是在細節上。如果你有一個好的想法,大家都不認同你,沒有集體對一些細節工作的努力,可能一個好的思路想法也會變成一個下策。
要通過信息的手段來解決管理半徑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跨區域經營、跨地區經營、跨國經營,如果管理半徑不縮小的話,無論是從管理費用上、管理效率上,都大大加大了。所以信息化對我們企業來說勢在必行。
如果在戰略問題上失誤的話,恐怕下麵的人再努力,也會離核心走得越來越遠。所以我是特別注重在戰略方麵的管理。
我們有顧問和專家委員會,有董事會和健全的生產班子,我們非常強調團隊的力量,靠個人力量是無法運作這麼大一個企業的。
論民營企業家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
企業做到幾百萬時是自己的,做到幾十億時,就是大家的了,一個沒有國際資本進入的企業,注定是個做不大的企業。
外敵入侵,第一階段是經濟打擊。第二階段是軍事打擊,第三階段是知識產權的打擊。現在,經濟和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但知識產權打擊還是非常廣泛的,就像天羅地網一樣,把我們困在那裏。所以我們要主動出擊,突出重圍。
現在民營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寬廣,夾縫路線隻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與其待在夾縫裏畸形生長,不如走出夾縫,再造輝煌。
關注我的人都喜歡了解我最輝煌的這一段:我55歲之後,如何從一個萬元戶變成中國前50位的億萬富翁,實際這隻是冰山顯露出來的一角。沒有前麵這些挫折和奮進,也不可能成就現在的我。我之所以沒有像許多人那樣,被曆史塵封20多年後,變成一堆“活化石”,就因為我一直在挑戰,向環境,向命運,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