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郭廣昌(2 / 3)

對民營企業本身來說,尤其對上市公司來說,我們要恪守我們的價值觀和理念: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規範,我們應該如何透明,我們應該如何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我們應該建立起來的核心價值觀。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事,還應該與所有上市民營企業一起,做到能夠恪守原則,能夠創造財富,能夠獲得投資者的支持,能夠得到全世界的尊重。最後我也相信,我們能夠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理解,我也相信民營企業的未來會更美好。

我曾經跟王均瑤在一起討論為什麼要做得這麼辛苦,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充滿了感恩。中國曆史上還沒有一個時代能夠給一個民營機構創造這麼好的條件去發展。我們應該感謝這個時代讓我們有一個夢想去激動。我們可以全力以赴去做20年,我們可以讓這個國家變得非常強大,非常富裕。

論環境

我今天一個最大的期望,就是呼喚寬容,我們需要一個更寬容的環境。因為我覺得管理沒有定式,管理充滿著創新。當海爾第一次邁入國際化的時候就受到了質疑,當TCL做這麼大國際化動作的時候也受到質疑。當然,還有今天的聯想,它做這樣的戰略選擇,大家也有擔心。不管是多元化或者是其他的戰略,都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和支持。小平同誌講不要爭論,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停滯於爭論的話,就沒有這20年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經濟的成長。因為不爭論,我們走到了今天。當然,現在很多問題已經不能不爭論了,但我希望這些爭論最後不是越爭論越不明白,越爭論分歧越大,而是在爭論過程當中形成寬容和包容,形成我們共同的意見。在爭論過程當中我們往前走,而不是往後退,這需要我們共同拿出勇氣。

今年很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銀行的利率市場化,但中國還缺少一個類似像標準普爾這樣的公司,到底誰是好企業,誰是差企業,每個銀行評出來的結果不一樣。信息不對稱導致出來的結果就是往往好企業拿不到好的利率,差的企業不見得就拿不到一個好的利率。

論整合

一提起整合,很多人就容易想到“一波人走,一波人接手”的“血腥式”整合。其實整合的含義遠遠不止於此。整合是要選擇與優秀、強勢的團隊合作,包括各種資源的整合。整合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全世界的華人最多,有很多在醫藥研發領域非常頂尖的人才,中國國內還有很多實力很強的研發機構,為什麼我們沒有演繹日本、印度的模式,沒有一個可以與國外重磅炸彈媲美的藥品,剔除知識產權製度的問題,中國藥企的選擇、整合能力也是一個很根本的因素。中國肯定有很多可以成為重磅炸彈的產品,但我們沒有按照科學的模式去孵化、經營。與巨人合作,學習選擇、整合的能力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長痛不如短痛,國企裏其實是隱性失業,是把矛盾隱藏了,長期來說,等到這個國企破產了,更難解決,還不如更直接地解決問題。市場經濟也是有真善美的。真就是價值,20年的經濟改革已經說明了創造價值的重要性。是企業就要追求這個真。企業為股東、為員工、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使股東有收益,員工能夠養活老婆孩子,還能夠為社會解決就業,當然就有善。在求真的過程裏,發現價值規律,快魚吃慢魚,增加效率,也有美的意義在裏麵。

論市場

我想說一說對未來形勢的判斷,關於中國需要多少鋼鐵的問題,國外一家機構給出了一個結論,它說縱觀美國和日本的工業化過程,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鋼鐵消費量增長跟GDP增長之間有一個係數關係,也就是說鋼鐵的消費量會略高於GDP的增長。如果按照這樣一個數字來說的話,到2010年,中國的鋼鐵會有4.5億噸的消費量,再加上現在國際鋼價大大超過中國,我們已經開始出口,我說過未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鋼鐵將在中國製造,看來很快就要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是鼓勵更多的企業去創造更多有競爭力的鋼鐵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呢?所有這些需要寬容的環境,讓市場更多地為我們說話。

最近在和很多國際公司交流中,我很自豪地說中國隻要能做的產品其他國家就不要做了。但是人家馬上說不要緊,你們還有很多東西不會做。我加上了一句我們不會做的東西越來越少。中國的產業化麵臨兩大挑戰,一是要通過規模和成本優勢,再加大我們的發展力度。二是不斷提升我們的品質、產品的檔次。在高端領域取得我們的用武之地,這樣我們真正能夠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而且是非常強大的品牌,我相信這些品牌就會在在座很多企業家身上實現。

複星是在不斷擴張,但是我們也並不是進入一個行業就永遠做下去,我們也會要求回報。今年我們已經賣掉一些項目,回報了四五十個億的現金。企業發展肯定有負債,關鍵在於企業在擴張中能不能創造價值,能不能打造一個多層次的投融資體係、多層次的資金鏈。今年複星在鋼鐵方麵有150億的銷售,近30億的淨現金流;房地產有40億到50億的回款;醫藥是上市公司,我不能做預測,但是前一段有一個公告“預備”,利潤增長在100%以上。產業經營上的良好業績,是我們一切擴張的基礎;良好的回報,使我們有一個基礎的現金流。當然,如果能夠借助外部資金的話,發展會更快。但一切的基礎是要有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要有有效的銷售。要有良好的現金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論文化

企業的發展像一條河,像一條不斷流淌的河,我們每一個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無論是在上遊、中遊還是下遊,都能找到自己彙入的位置。

應該說中國的市場越來越規範,而中國的企業也越來越規範,理性競爭多了,賭徒心理少了,自然對企業家素質有所要求。但是素質也不單單是學校的學曆,也許商業悟性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