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市場
市場一定要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看漲,一種看跌;一定要有兩種不同的行為:一種做多,一種做空;一種人賣,一種人買。如果任何一個市場隻有一種聲音,一種行為,那才是最可怕的,那樣市場一定會崩潰的。所以,如果我們統一思想,統一地認為房價一定要跌,或者統一地認為房價一定要漲,就像前十幾年我們統一思想要讓股票市場跌,要讓股票市場漲一樣,最後這個市場一定會死亡。
上個星期,我在CCTV的《對話》欄目做了一個節目,我去了以後才知道這是一個《好男人》節目,一大幫女人為所謂“好男人”立了好多標準,有50條。說著說著最後就成了中國的男人都不行,不如中國的女人。說中國的女人打籃球行,踢足球行,什麼都行。最後我說,如果你們認為中國男人都不行的話,那麼,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世上的男人都死了,100年之後,人類社會就不存在了。當然女人也一樣,人類社會需要這兩種人才能平衡地往前發展。同樣的道理,市場也一定要有兩種聲音,有看漲的,有看跌的;有兩種行為,有人賣,有人買。千萬不要統一起來,如果統一起來的話就一定會垮掉的。
國內現在有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叫做“和諧”,什麼叫做“和諧”?就是要平衡發展,任何事情要有一個相反之物才能平衡,隻有平衡了才能“和諧”。作為市場,有人看漲,有人看跌,千萬不要統一思想。這才是市場的平衡和和諧,否則,就是不平衡,不和諧。
我想在今後的十年、二十年時間,中國一定會有兩個大趨勢,這兩大趨勢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一個大趨勢是“進城”、城市化。鄉下人要到小城市去,小城市的人要到大城市去,這是一個不能阻擋的趨勢。我特別喜歡經常到農村看一看,看到農村的人,他們千方百計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到城市去,隻要到了城市他們就算過上幸福的生活了,因為城市裏麵享有的文化、物質的東西跟鄉村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個大趨勢就是“出國”、國際化。你們在座的現在都出國了。其實這個“出國”的實質是中國的國際化,並不一定是簡單地讓所有的人都出國,而是我們的產品和技術要出國,也要把別人先進的東西引進來。隻有這樣國際化了,中國才能夠加入到全世界的大循環裏麵去,參加他們的分工,把我們的優勢顯示出來。如果我們不參加這個國際化的大分工,我們自己的優勢就顯示不出來。這兩個大趨勢,對中國的複興和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兩個大趨勢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來,不要盲目的阻礙,借助這兩個大趨勢,讓我們國家走在世界的前麵,這兩個趨勢一般的人也很難阻擋得住。在這樣的趨勢下,房地產行業發展有了很大空間,可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發現和解決。任何一個進步都是跟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技術分不開的,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先進的技術,我們的發展就不健康,中國房地產的發展也不例外。
論城建
現在國內的發展有許多城市的建設完全不跟國際接軌,自己按自己的愛好和審美觀去搞一套,跟別的國家發展幾百年的城市吸取的經驗完全是反著去做。我舉一個例子,一個月前偶然看了一本書,是一個美國人寫的,據說是美國城市建設和規劃的經典著作,叫做《美國一個偉大城市的生和死》。這本書上說,在美國發展建設過程中有很多經驗教訓,其中一個經驗教訓就是每個城市要獨特,不要千篇一律。現在你去中國的一些城市,都不知道你到了這個城市,與別的城市一樣,沒有自己的曆史和特點了,一些古老的城市就這樣失去了城市的價值。
另外,它總結作為一個健康的、生機勃勃的城市,應該具有四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功能要混合。一個城市的功能要多元化,一個城市的每一個區域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你如果現在到廣州去看一看,它們那裏的房地產商喜歡開發郊區的“大盤”,其實根本不是在廣州郊區了,都跑到番禺、東莞這一帶去建設這些最大的住宅項目。比如有位房地產商建了一個可以住兩萬多個家庭的居住社區,這裏麵隻是居住,其他的沒有任何教育、工作、社交、娛樂的功能。這是一個錯誤,一個別的國家發展過程中已經犯過的錯誤。最後在這裏麵居住的人肯定找不到工作,這樣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不能健康的發展。因為,沒有功能的混合,最終將失去活力。第二就是街區要小。可是我們現在,尤其是縣級的一些城市,每一個城市裏麵都要建很寬的大馬路,互相攀比,誰的馬路越寬敞越好,誰的廣場越大越好,誰的草坪越大越好,其實跟人的尺度正好是相反的。第三是不同年代的建築要並存。我們上午到麻省理工學院去,發現裏麵什麼年代的建築都有。可是我們現在偏要一意孤行,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就是讓地麵什麼東西都沒有,還要挖地三尺,把上麵無論什麼年代的建築都要拆掉、拆平,才能建設新建築。最後一點是要有一定的密度。如果沒有一定的密度,很難形成這樣一個都市的氛圍,也不熱鬧,而現在我們無論是在小城市,還是大城市,隻強調限製容積率、限製高度,所以城市繁華區就很難繁華起來。這些都是別的國家發展了許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教訓。中國現在大規模建設,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我們今天的建設可能會影響好幾代人。
論財富
原來我覺得錢對人還是很重要的,包括下海啊,下海之前啊,還是挺看重的。因為出生在農村,從小就缺吃少穿的,加上我媽媽常年癱瘓。我對財富的追求,也許這也算是很大的一個動力吧!當然,我現在對單純的物質財富,確實是比較淡了。覺得還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方麵考慮的比較多一些。另外,還要活得輕鬆愉快一點。現在有的商人做得很成功,但連笑都不會了。活得太緊張了。緊張,反而容易做不好。為什麼緊張呢,就是欲望太多,天天跟自己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