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潘石屹(1 / 3)

小傳

出生:1963年

籍貫:甘肅天水

職位: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

潘石屹,在“黃土高坡”農村度過了小學、中學。大學畢業後分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辭職下海到深圳、海南,後來又到了北京,繼續進行房地產開發事業。現任SOHO中國董事長。旗下項目:SOHO尚都、建外SOHO、SOHO現代城、長城腳下的公社、博鼇藍色海岸。

1988年~1992年,潘石屹先後在深圳和海南從事房地產開發,成為中國第一批從事房地產市場工作的專業人士之一。1992年8月進入北京房地產市場,創立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股份製民營企業——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及法人代表。在管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期間,成功地開發了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北京萬通理想世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萬通發展大廈)等大型項目,總建築麵積近100萬平方米。其中,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的銷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轟動了北京房地產市場,被譽為京城房地產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並以其回報率高、投資回收期短和建設速度快而被《北京房地產》雜誌譽為“1994年傑出項目”。1995年創立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項目公司北京中鴻天房地產有限公司,開發位於國貿橋東側、總建築麵積48萬平方米的現代城。1998年在長城北邊的山坳裏為自己建造的私人別墅——山語間被京城建築界譽為後現代建築的實驗品,也被1999年在京召開的世界建築大會列為與會者參觀的十佳建築之一。1999年9月,以企業家身份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邀請為MBA入學評選委員會委員。1999年10月,受聘加入北京市政府組建的21世紀中關村規劃專家委員會,是受聘者中唯一一位房地產發展商。

2001年,潘石屹又先後開發建設了建築麵積達70萬平方米的建外SOHO和占地麵積達8平方公裏的建築師走廊以及最新在海南博鼇的“一千畝”開發的“博鼇藍色海岸”等項目。同年,潘石屹被評為第三屆中國住交會“地產十大風雲人物”之一;2003年,潘石屹當選第五屆住交會“2003年CIHAF中國地產百傑”之一;2003年獲得“2003中國房地產影響力人物五十強”。2003年,潘石屹上繳稅金1.7788億元,位列中國房地產公司納稅額全國第二,北京第一。2004年,繳納稅金3.03億元,中國房地產公司納稅額第一,2004十大地產影響力人物。建外SOHO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商業地產之一。2005年SOHO的銷售目標是45億人民幣,SOHO尚都卻在開盤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取得了5個多億的銷售額。

潘石屹充分認識到房地產市場化中的親和力因素,將房地產開發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並寫出《茶滿了》一書。他不僅懂市場,也懂現代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成為中國房地產界的一個新高度,被譽為地產界的精英。他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他在媒體上的言行都能對他的生意起到作用。他骨子裏的“自我否定”精神,是他的生意創新理念的基石。他在行業內第一個提出SOHO概念;第一個進行大規模精裝修;第一個提出無理由退房;第一個每周堅持網聊;第一個在國際拿大獎等等,他的生意理念好像永無完結。SOHO中國的每一件產品,從現代城、SOHO現代城、建外SOHO到SOHO尚都,在行業內都具有開創性,這些產品無疑強化了SOHO中國品牌的時尚性。

論房地產

目前房地產市場中存在的六大風險:第一大風險是騙貸。主要是騙個人住房貸款,建議在各家銀行網站上公布逾期還貸的名單,社會各界都可以去調查、了解,惡意騙貸的也就都暴露出來了,有些疏忽逾期沒還貸的也能嚴格執行合同了;第二個風險是“保租銷售”,實質是非法集資,存在非常大的金融風險;第三個風險是囤積土地,要增加土地供應量,應該把兩年以上不開發的土地收回,重新供應市場。同時一些沒有正規手續的違法建築進入市場銷售;外國資本進入中國;二手房市場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些都是市場中存在的風險。

國務院頒布的穩定房價八點意見已經出台一段時間了,絕大部分都是重申以前的政策,新的東西並不多,例如兩年不開發的土地政府要收回。關於防範金融風險,加強稅收管理和規範銷售行為的規定都是各個部門以前的規定,經濟適用房的政策、廉租屋的政策以前也都有。房地產發展意見主要是利用市場和經濟的手段去調控房價,保證土地的供應量能夠滿足市場上對房地產的需求,並且讓地方政府公布今年和明年土地的供應量,土地的分布和工程進展情況,這樣才能讓房地產市場進一步透明。同時還規定,解決城鎮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其目的主要是讓房地產市場健康地發展,避免出現像中國的股票市場今天一樣的情形。

新國八條(是在4月27日國務院常務辦公會議提出的抑製房價八項措施)比較具體,可操作性更強,加上七部委的意見,操作性就更強了。這八條意見中,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執行力度。例如,兩年不開發的土地由政府無償收回,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在全國各地都沒有很好地執行,出現一些房地產發展商是不建房子的發展商,是專門倒賣土地的發展商,他們專門囤積土地,高價出售,並沒有在這塊土地上作出自己的貢獻。超過一年不開發的土地征收土地閑置費,就會讓房地產發展商把精力放到建好房子上去,從根本上杜絕囤積土地,搞土地儲備、“土地銀行”的房地產公司。但最主要的還是執行,如果隻是有一個文件,但不能很好地執行就起不到正麵的作用、好的作用,反而會影響文件的嚴肅性,以及政府的信譽。

如果是能夠按照國務院七部委的文件、精神去執行,房地產的價格一定會穩定下來。一是要增加土地供應量,讓土地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使供應和需求相對平衡;二是要讓土地能夠轉換成房子,就是不要讓房地產發展商采用囤積土地、囤積房子的方法去賺錢。如果兩年不開發的土地,政府無償收回。這將是對房地產發展商和房地產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一條。如果政府能實施這一條,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格局和經營思路將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