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
出生:1958年
籍貫:內蒙古
職位: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牛根生,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曾到北京大學深造。從事乳業27年。
牛根生是個孤兒。小時候挨過餓受過凍,曾是救濟對象。1983年牛根生進入伊利做洗瓶工人,6年之後,成為伊利副總裁。在伊利,牛根生把伊利雪糕打造成中國冰激淩第一品牌。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免職。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白手起家,帶領團隊先做市場,再建工廠,蒙牛5年增長200倍,6年銷售額突破200億,投資回報5000%,創造了震驚全國的蒙牛速度,成為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範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台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係列100多個品種。
“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詞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例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並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唯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製品企業,並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領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由此誕生了一段流傳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2004年底,牛根生將自己將近10%的個人股份全部捐出,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
2005年7月,牛根生宣布:順應全球化潮流,蒙牛將分設董事長和總裁,並向全球招聘蒙牛新總裁。
論管理
管理實實在在地講,應該是從管人開始。你不理解人,不清楚人不行。因為你所有的事情,管理環節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來完成的,管理至少得先理解人、認識人,能夠駕馭、引導人,我估計是管理的幾點。一個組織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好的管理者,才能是一個好的組織者,如果不是一個好的組織者,那你人就帶不好,因此管理企業可能就麻煩事多一些。最基點是怎麼樣能明白人、認識人、理解人,怎麼樣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做得好,我看這是管理者最基礎的,如果說我這個事情沒有做好,我覺得其他事情做得再好,可能也等於零。
我看來,建構在製度與規章之上的管轄與治理就是管理。我始終認為,管理工作做得最好的是軍隊,所以軍隊的戰鬥力強。把蒙牛管成像軍隊那樣,恐怕多數人受不了,但一定要學習軍隊的硬朗作風,任務的貫徹與執行不打任何折扣。國內外那麼多的企業都在模仿美國的西點軍校,蒙牛也在學,希望不隻學皮毛,能真正學到真諦。你已經參觀過我們的“全球樣板工廠”了,偌大的廠房,你隨便摸,能摸到一點兒灰塵嗎?摸不到。在我們企業裏,人人要管事,事事有人管,每個物件,就連衛生間裏的幹手器,都寫明了責任人。企業禁煙禁酒,飲酒後不能進工廠。就餐不準剩飯,否則向公益事業捐款50元。開會時絕對靜音,誰的手機響鈴了,也要向公益事業捐款50元。與產品有關的管理更是嚴格。出現不合格產品,員工與領導一起賠償。
方向性的東西我一定要堅持的,這個事情是董事長的神聖職責。很多事情做法我不一定都清楚,但是方向性的事情如果不清楚,可以說是不務正業,極度的不負責任。在其他具體事情上,這樣做也行,那樣做也可的情況下,我一般情況下不做過多的,能夠說我非得這樣做,一般不這樣,建議能不能這樣,或者商量我們可不可以這樣,這樣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把領導變成一種指導不行,要把領導變成一種輸導,我們過去都是領導,領導是一種行政職務,作為企業負責人本來是個總的協調人,你協調人力方麵、物力方麵、財力方麵怎麼樣協調?領導不如引導,引導願意可以就可以,不願意也行,領導是必須這樣做,我覺得這樣可能是不是更好點?
論文化
企業有一個文化發展和建設的過程,有一個影響和引導的過程,每個企業的文化,因為文化的基因、老板的文化底蘊不一樣,所以每個企業就發生了不一樣的文化發展方向。從蒙牛第一天成立開始,我們就想把企業發展後未來怎麼樣做事,尤其是怎麼樣做人,也事先在企業招人之前,或者招聘之前就把我們這些要求放到牆上,讓大家來了以後就能夠知道,這家企業進來之前,看到這家企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什麼事情是它喜歡的,什麼事情是它不喜歡的,做什麼樣的人是這個企業要求的、希望的,不能做什麼樣的人,這是這個企業反對的。所以我想這個過程,我們事後告訴他們就不如事前告訴他們。告訴他們又不能每天告訴他,或者每個人來了怎麼介紹,隻有掛到牆上,掛到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大家潛移默化,今天你感覺可能淺一點,明天就能深一點,今年感覺弱一點,明年、後年感覺就會深一點。這樣的話,我們這個口號,我們企業內部非常清楚,他們都知道企業這種口號有個幾百條,但是至少沒有老牛的。老牛會做雪糕、冰淇淋,會做牛奶、酸牛奶,會做奶粉,但是他不會做文化,不會做文字遊戲,我自己自身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深,所以我就是抄,我們團隊出去就抄,有的可能是到中國傳統文化裏抄,有的去國外企業裏抄,有的是在孔子的書裏抄,有的在是孟子、或者是老子的書裏抄。逐漸地豐富、完善我們的企業。而且在我們企業裏世界十大企業,500強老板的重要名言,中國最傳統的做人文化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