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柳傳誌(3 / 3)

最後就是領軍人物和骨幹隊伍的培養,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對領軍人物有“德”、“才”兩點要求。“德”就是要把企業的利益放在最高地位;“才”就是一定是個學習型的人。要善於總結,善於學習,善於把理論的東西拿去實踐,善於把實踐加以總結。企業裏有的人工作積極性很高,但卻沒法重用,因為他總是把自己做的八分事看成十分,把別人做的八分事看成六分,這也是不善於總結。企業要不停地開各種研討會,辦各種各樣的沙龍,讓大家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這一點極其重要。聯想經常開這種研討會,定下一個主講人,而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都要派人上來講對問題的看法。

論總裁

總裁在企業裏一般都要做兩件事,第一個是製定戰略,並設計實行戰略的戰術步驟。第二是帶好員工隊伍,讓你的隊伍有能力按照這個戰略目標去實施。這兩件事做好了,企業就能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在做這兩件事情之前,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辦,就是建班子。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否則你把事情布置下去之後,後麵的人未必照你的意思去做。有了好的班子才能群策群力,同時對第一把手也就有了製約。沒有一個好的班子就製定不了好的戰略,就帶不好隊伍,所以領導班子實際上是第一位的。在今天的中國當好總裁,還要有以上三要素以外的一個能力,就是對中國環境適應和改造的能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句話的含義太豐富了,什麼事情都是初級階段,會有大量經濟、企業之外的事情困擾著我們。就此總裁還要考慮到可不可以為了企業改造大環境?一般都改不了,那能不能局部改造我們生存的小環境?如果還不行,我們可不可以適應現在這個環境?將來條件容許了能不能馬上相應做大的動作?這是在中國做一個好總裁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機製問題往往也不是由總裁決定的。機製問題是搞好企業的一個必要條件,如果花了半生的精力把企業辦大了,辦好了,一退休就什麼都沒有你的份了,這將是很難接受的。於是就有了褚時健的59歲現象。這件事我有同情的一麵,他犯法絕對是錯誤的,但是他犯法以前,做了18年好總裁,創造了上千億的利稅,這是多大一筆錢啊!但18年中他個人的總回報隻有80萬元,這太不相稱了,是不合理的。這件事是不合理在前,不合法在後;違法絕對是錯誤的,但是國家也應該反省,否則這種事情以後可能還會發生。

我們總結了國有經濟的老板有4個方法跟國家鬥:第一個就是褚時健這種做法,這是完全違法的,一旦被國家抓住,就徹底完了;第二就是把企業變成一個聯通管。好比說我在這裏辦國有企業,再讓一個最得力的部下在別的地方辦一個公司,然後我把好的業務往他那邊介紹,利潤就全都到他那邊去了,那裏有我的投資,或者不投資最後分紅。這樣做沒犯法,但是這個企業能辦好嗎?第三種方法更被動一點,就是快退休的時候選擇我看得上的人破格提拔來接我的班,這樣可以使我退休後的待遇能夠繼續保持下去。這種做法是最普遍、最經常的。但是老總這麼做,黨委書記也這麼做,常務副總也這麼做,企業裏有兩個人這麼做就會形成宗派,就無藥可治了,最終是把企業弄得一塌糊塗;第四種狀況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給你好好幹,明哲保身,這同樣搞不好企業。所以機製的問題不解決確實是一個大的問題。

我們研究高科技企業要把好4個大關口:一是觀念;二是機製;三是環境;四是管理。管理固然重要,但在中國這種特殊環境中,老總不對前三個方麵有研究,事情是做不好的。就此對老總有兩個要求:第一是目標要高,要把辦企業當成事業來幹,這樣才能受得住委屈,才能充滿正氣。第二個是要有對環境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要能審時度勢,要把事情看清楚,知道辦得辦不得,後果會是怎麼樣。聯想認真地研究了這個問題。我們專門有一個公關外聯部,就是專門研究跟國家各個部委打交道,看怎麼才能夠保持我們企業正常運作,怎麼能夠盡量得到國家的支持。這是門學問,是中國的特殊情況,是哈佛課程裏不會講的。

做總裁首先要知道企業管理,企業外部環境總體是怎麼回事,粗細都要能夠講清楚,粗了一個小時,甚至5分鍾就能談出來,細了能談一天,能寫一本書。第二點是你自己和你手下的人是什麼樣的要清楚。第三點是要明白你想要什麼樣的人做這些事,這些人夠不夠格,理想的人選是什麼樣的。第四是怎麼培養這樣的人。明白事,明白人,明白怎麼把你身邊的人變成這樣的人,差不多就是個好總裁了。

論文化

聯想文化中包含聯想創業成功的獨特理念和經營哲學。比如聯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它的企業精神是“求實、進取、創新”,它不僅有規範化的企業“做事風格”,同時還有“做人風格”,這使它與那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電腦公司”區別開來;聯想做事的原則:“撒上一層土,夯實了,再撒上一層土,再夯實了”,比如聯想做業務的原則:“沒錢賺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但是投不起錢的事不能幹;有錢賺也投得起錢但是沒有可靠的人去做,這樣的事也不能幹。”

聯想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就是入模子。新員工來了之後,都要通過一係列的活動讓聯想的這種根本文化深植於他的心中。我覺得這個模子等於是一個企業的一個規則,做事的規則。有的是用文字把它定出來,有的是用文化把它形成。在任何一個企業裏邊,如果說大家不遵守一個必要的共同的規則的話,那真的什麼事情也做不成。所以我覺得這個是肯定要有的,隻不過這個模子可以是改的了,就是哪些是可以改的,哪些是堅決不能改的,它永遠要有聯想的烙印的。

我們現在在聯想控股這兒把自己的這個文化定成了八個字,認為是堅決不能動的,一個就是求實進取,求實我們把它看成一個非常高的高度,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現在這個情況下,求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長期的中國社會形成了人們的觀念比如過去的政治討論會等等,使得人們說話的時候,有的時候就違心,不敢說真話,長期形成習慣,還有下級看著上級的臉色,說空話等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扳過這種習慣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求實要真能做到,很不容易。求實是企業自己對自己說的,誠信是自己對人家說的,我們把誠信包含在這個裏邊。進取當然也是,創新進取,要不然企業還有什麼活力呢。還有一個以人為本,就是後邊的四個字是以人為本也是堅決不能動的。產業沒有好與壞,隻是自己適合不適合,關鍵還是如何創新。創新,是一項長跑,需要有耐心,但不能隻看眼前,沒有目標。在“創新”問題上,不能急功近利,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任何企業都要胸中有戰略,適時調戰術,才能常戰常勝。更為關鍵的是,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更重要的還在於理念、經營、管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