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時要避免失態,應隨時看看自己是否變得太放鬆、太多話、太親密、太隨便……這些都是不雅的,有時還很容易冒犯別人。
隨和,是飲酒第一要緊的氣質。勸酒可以,就是不可以“鬧酒”。
喝酒應舉杯互祝,除非坐得太遠,否則應以碰杯為禮。在傳統的宴席上,主人以酒敬賓客,稱為“獻”;賓客回敬,稱為“酢”;主人勸飲,稱為“酬”,所以通常把宴飲之禮稱為“酬酢之禮”;宴飲時不陪飲而讓客人自酌自飲,會被人指責為沒有氣質。當賓客很多,主人無法分身時,每桌都還得安排一個人代表主人陪飲,好讓客人吃好喝好。
表現好自己飲酒的作風,會使在場的人對你有一種敬仰的好感,而且使餐桌的氣氛活躍起來。
(二)在用西餐時展現氣質
由於中西方的文化不同,在用餐中也有不同的講究,在用西餐中展現你的氣質,應注意下麵三點:
1.座位排列
西餐席位的排列事關禮儀次序,不可馬虎了事。入席時,以女士為先,長者為尊一貫是紳士的風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排位時要考慮下麵的原則:
女士優先。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座,而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
距離定位。距主位近的位置要高於距主位遠的位置。
以右為尊。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左側,女主賓要排在男主人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麵向門為上。麵對餐廳正門的位子要高於背對餐廳正門的位子。
交叉排列。即男女應當交叉排列,熟人與生人也應當交叉排列,一個就餐者的對麵和兩側往往是異性或不熟悉的人,這樣可以擴大交友麵。餐巾可疊作兩層,鋪放在腿上。若有事暫時離席,應把餐巾稍微折一下,放回桌子上,絕不可以放在椅子上。餐巾隻是用來輕輕抹掉嘴上的油或擦擦指尖的,千萬不要把它當做抹布,拚命地擦上一頓。
上述講了席位安排女士優先。女士優先也體現在吃的時候。要等大家麵前的菜都上齊了,女主人開始吃,客人才可跟著吃。如果上菜慢,女主人擔心菜冷,請大家先吃,客人才可以吃。總之要看女主人的舉動行事。
2.上菜順序與用餐
吃西餐時,通常先上湯。接著是開胃菜,由蔬菜、水果、海鮮、肉食組成的拚盤。再是麵包、主菜(包括水產、畜肉類、禽肉類等菜肴)、點心、甜品、水果。就餐者應熟悉上菜順序,不要一上來就吃飽,應注意平衡膳食。
吃西餐時應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刀把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送入嘴裏;吃正餐時,刀、叉的數目與上菜的道數一致,並按照上菜的順序由外至內排列,刀口向內;取用刀、叉時,應由外到內,吃一道菜,換一套刀、叉。暫時離席時,刀、叉應交叉擺放或擺成“八”字形,刀口向內以表示還未吃完,若將刀、叉並攏放在盤子上,刀右叉左,叉麵向上,就表示不想再吃了。刀子隻在必須用的時候才用,否則,總是用叉子。吃丸子、肉餅、水果餅和許多蔬菜,都隻用叉子撥開來吃。當然,有時吃很大塊的東西,像雞、魚、牛排之類,也可用刀切開來吃。要用叉將食物舉到嘴邊吃,不要埋下頭就吃。
喝湯必須借助於湯匙,其正確方法是:右手拿著湯匙,從內向外地舀。
勺子不論做什麼用,總是用右手拿著。在攪動飲料時,要無聲而簡短,然後拿出放在碟子裏。不可心不在焉地攪個不停,或放在杯子裏。用勺子與用叉一樣,每次不多不少,隻能盛起一口吃掉的量,從嘴裏拿出時,總要保持空的。吃蛋卷冰激淩時,可以用舌頭舔,但不可以舔吃冰激淩時用的小勺子。一吃完,就要記得勺子以凹麵朝上,手柄在右邊,平放在盤子裏靠邊。
麵包要在上湯之後吃,可用手撕下一塊,用刀塗上奶油或果醬;吃肉應靠近自己的一處切下一小塊,吃完再切第二塊;吃魚、吃肉均可以用叉取食。吃魚時,不可翻身。吃過上層後,用刀、又把魚脊刺剔掉後再吃下層。未吃完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都應放在盤內,切忌放在桌子上。
吃麵條時可用叉子叉麵,也可用湯匙輔助叉子,但不能用刀把麵條切斷再吃;吃點心須用叉子,可用叉麵鏟起來吃,千萬不要用手拿點心。
(三)飲茶
品茗是許多人的嗜好,在現今,有人將茶當成飲料解渴之用,也有人用來怡情養性,或更深刻地欣賞茶道的五境之美——眼觀茶色、鼻聞茶香、口嚐茶味、耳聽茶濤、手撫茶器。
在他人麵前展示你的穩雅之態不可忽視。在飲具的選擇、上茶的規矩、敬茶的方法三個方麵,能表現出你的氣質如何。
1.茶具選擇注意
飲茶是一種文化,所以在選擇茶具時,既要幹淨、衛生、實用,又要美觀、大方、悅目。這樣可表明你待人熱誠、精力旺盛。
待客飲茶之際,最好不要當著客人的麵從儲茶用具之內取茶衝泡。萬一非此不可,則切記不要直接下手抓取茶葉,而應以匙去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將茶葉倒入茶壺、茶杯。
使用茶壺泡茶之前,應對茶壺洗涮幹淨,不要使其茶垢遍布。不要使用渾身傷殘的茶壺去招待尊貴的客人。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茶壺內剩餘的舊茶待客。
若飲茶時同時使用茶壺,則最好使茶杯與其配套,以便美觀而和諧。盡量不要東拚西湊,使二者質地不一,造型各異。若同時使用多個茶杯,也應注意其配套問題,不要搞得千差萬別。
若非自己使用,千萬不要選用破損、殘缺、有裂紋的茶杯,尤其切勿以帶有茶鏽或汙垢的茶杯裝茶待客。這樣顯得自己對來客不尊重,沒有氣質。
2.上茶規矩
為客人上茶時,要視情況而定,做到恰如其分,表現出你敬人待客的氣質。
以茶待客時,由何人為來賓奉茶,往往涉及對來賓重視的程度問題。在家中待客時,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輩或是家庭服務員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為之親自奉茶。
在工作單位待客時,一般應由秘書、接待人員、專職人員為來客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為之上茶。
若來訪的客人較多時,上茶的先後順序一定要慎重對待,切不可肆意而為。合乎規範的做法應當是:
其一,先為客人上茶,後為主人上茶;
其二,先為主賓上茶,後為次賓上茶;
其三,先為女士上茶,後為男士上茶;
其四,先為長輩上茶,後為晚輩上茶。
3.敬茶的方法
在向客人敬茶時采用正確的方法,會表明你對人真誠、友好的氣質。
以茶待客時,一般應當事先將茶沏好,裝入茶杯,然後放在茶盤之內端入客廳。如果來賓較多時,務必要多備上幾杯茶,以防供不應求。
在上茶時,應當借此機會,向客人表達自己的謙恭與敬意。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幾上或備用桌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去。茶杯放置到位之後,杯耳應朝向外側。若使用無杯托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從客人左後側為之上茶,意在不妨礙其工作或交談的思緒。當條件不允許時,至少也要從其右側上茶,而盡量不要從其正前方上茶。
有時,為了提醒客人注意,可在為之上茶的同時,輕聲告之:“請您用茶”。若對方向自己道謝,不要忘記答以“不客氣”。如果自己的上茶打擾了客人,應對其道一聲“對不起”。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用一隻手上茶,尤其是不要隻用左手上茶。同時,雙手奉茶時,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汙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千萬不要粗枝大葉,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右手附近,是最適當的做法。
為客人端上頭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更不允許動輒使其溢出杯外。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四)在飲用咖啡時展現氣質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眾目睽睽之下飲用咖啡時,務必要在個人舉止方麵好自為之,處處謹慎,依禮而行,從而展現出自己高雅的氣質。
1.飲用的數量
飲用咖啡的具體數量,在正式的場合,應注意如下兩點。一是杯數要少,二是入口要少。
飲咖啡既然不是為了充饑解渴,那麼在飲用時切勿飲相粗魯,令人見笑。端起咖啡杯揚脖一飲而盡,或是大口吞咽咖啡,喝時響聲大作,都是沒有氣質的表現。
2.配料的添加
在添加咖啡的配料時,要求自主添加,就是要求大家自己為自己負責,完全自行其是,不要越俎代庖,為他人添加配料。
在添加咖啡的配料時,要求文明添加,在具體操作時自然大方,溫文爾雅,盡量避免不衛生、不得體的做法。
3.飲用方法
飲用咖啡時,有許多講究與禁忌。其中,在表現個人氣質方麵的,主要有杯的持握、匙的使用、取食甜點等三個方麵的問題。
(1)杯的持握
飲用咖啡時,不可以雙手握杯,不可以用手托著杯底,不可以俯身就近杯子去喝,不可以用手端著碟子而去吸食放置於其上的杯中的咖啡。
持握咖啡杯的得體方法,是應當伸出右手,用拇指與食指握住杯耳之後,再輕緩地端起杯子。若是用一隻手大把握住杯身、杯口,或者將手指穿過杯耳之後再握住杯身,都是不正確的方法。
(2)匙的使用
咖啡匙的使用,有兩條非常重要的禁忌。其一,是不可以用匙去舀起咖啡來飲用。在公共場合這麼做,定會令人瞠目。其二,是不可以讓它在咖啡杯中立正。不用它的時候,可將其平放在咖啡碟裏。
(3)取食甜點
需要取食甜點時,首先要放下咖啡杯。而在飲用咖啡時,手中也不宜同時拿著甜點品嚐。切勿雙手左右開弓,一邊大吃,一邊猛喝。這種做法,會顯得吃相不雅。另外,切勿隻吃不喝,弄得本末倒置。
在慶祝、慰問場合中展現你的氣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慶祝朋友的生日、長輩的壽辰、參加親友的婚禮,作為親人或朋友,在這些時候,都應主動地表示祝賀,進而送些禮品,當麵向主人表示祝賀,讓親朋好友們感受你的氣質和魅力。
朋友、家人、同學、同事發生傷病時,去醫院看望他們,乃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關愛他人的體現。這樣彼此可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使病人和家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當參加吊唁、葬禮時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會顯得你有氣質。
1.生日
參加朋友的生日晚會,目的是為了慶祝朋友的生日,所以赴會要有一個真誠、歡慶、愉快的心情。
生日晚會一般是青少年時期的生日紀念和祝福活動。
不論是親朋好友還是家人,給生日的主人送件小禮品都是應該的。少年小夥伴送禮品,一張生日卡或其他小禮品即可,不必過分貴重,但要表達一定的意願。
如果隻送一張生日卡,除了要精心選擇賀卡的文字、圖案外,最好能親筆寫上幾行字,這會使這張賀卡在主人心目中的分量更重一些,留存下來,也就更有紀念意義了。父母家長也該送孩子生日禮品的,但不宜給錢或過於貴重的禮品,有紀念、祝願意義應是選擇禮品的標準。
祝賀朋友生日還可以通過為他點播歌曲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方式借重於大眾傳媒,雖不是當麵祝賀,卻也風致別出、深情款款,不失為一種新穎的、有意義的禮節。尤其是給外地的親友祝賀生日,如果能在寄出生日卡的同時,寫信去當地電台點播一首歌曲,則可收到單純賀卡所收不到的效果。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繁雜,有些企業逢職工生日,由老板送禮品,目的就在於調節勞資關係、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如果有業務關係的單位或私人間能在對方有關人員生日時拍發一份禮儀電報,或寄送些小禮品等,對方會欣賞你為人熱情的氣質。
2.祝壽得體
祝壽和過生日其實是一回事,區別隻在於主人的年齡。一般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才有資格在生辰接受祝壽。祝壽時有一個得體的表現,會讓老人覺得你是個有氣質的人。
老年人的壽禮一般由其家人組織。在老人壽辰之前的一段時間就應該著手準備,其中要緊的一點就是通知當事人的親友等,告知壽辰以及祝壽活動的安排。這種通知可以是一封書信或一個口信,但也可以是請柬。接到通知或請柬的親友等,就要為參加壽禮做些準備,尤其是要精心地準備一些禮品。
現代的祝壽活動最多的還是數壽筵。屆時,國家或在家中設宴,或在餐館、飯莊包席,宴請賓朋,為壽星祝壽。事前,無論在家在外,都應該把宴客的地方布置一下,因為這即是宴請賓朋的場所,也是祝壽的場所。安排席位自然是必需的,其中要緊的是把壽星和貴賓安排好。壽星是主要當事人,是大家祝福的對象,自然該上座,並請他的好友或德高望重的長者名流陪同。此外,還應該布置些花籃、壽桃等,如果有客人送的壽聯壽幛,掛出來,既是對客人的尊重,也增加了活動的氣氛,表達了人們向壽星祝福的心願。客人來時,壽星的兒女等要在門口迎接客人,引導入席;如果客人要和壽星說話祝福,也應該引導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