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在私人場合展現你的氣質(1 / 3)

在私人場合中,你所麵對的往往是你很熟悉的人,他們對你的氣質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他們與你有著密切的交往,是你主要的社會關係,若在他們麵前忽視了自己的氣質,你將感受到備受冷落的苦惱。

由於大家對你比較熟悉,所以在你展現外在美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體現出內在的氣質。

在餐飲中展現你的氣質

在家中舉行小宴,或者參加朋友的宴請,與三五好友把盞共歡,實屬人生一大美事。這樣的環境中,大家是友人,便少了一份拘束,但在開懷暢飲之餘,必須注意一些細節:點菜、餐飲中的座次、使用餐具等等,這些都在無意中體現著你的修養和氣質。

(一)在用中餐時展現氣質

在用中餐中展現好自己的氣質應注意以下幾點:

1.點菜禮規

上餐廳用餐,做東的主人往往會請客人點菜,以示禮貌與尊重,此時客人也許精於點菜,但在尊重主人的前提下,多半會交由主人代為決定,麵對琳琅滿目的菜單該從何下手?如何點菜才算得體且不失自己的氣質呢?以下幾個原則可作參考。

(1)量入為出

在用餐點菜時,最重要的是,不僅要吃飽、吃好,而且必須量力而行。假如為了講排場、裝門麵,而在點菜時大點、特點,甚至亂點一通,不僅於自己無益,而且還會令人嘲笑。

(2)相互體諒

在社交聚餐時,做東的一方和吃請的一方,在點菜時都要善解人意,寬厚待人,體諒對方。做東的一方既不要過於殷勤,也不宜過於吝嗇。被請的一方,在不失自尊的同時,切勿抱有“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的不平衡心態,嘴下不留情,大“宰”做東者。

被請者在被做東者懇請點菜時,要避免犯下述錯誤:其一,是不要亂點,連點的菜是什麼都不知道。其二,是不要多點,尤其是不要大點名菜,讓做東者“破財”。其三,是不要非議。對於別人點的菜,或是被大家點過上桌的菜,無論如何都不要挑三揀四。不要說什麼自己“吃不慣”,或是“做得太差勁”。

(3)上菜次序

一頓標準的中餐大菜,不論它是何種風味,其上菜的次序一般都是相同的。通常,首先上桌的是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上的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最後上的是水果拚盤。如果上鹹點心的話,講究上鹹湯;如果上甜點心的話,則要上甜湯。

不論是不是吃大菜,了解中餐標準的上菜次序,不僅有助於在點菜時巧作搭配,而且還可以避免因不懂此道而出洋相,鬧笑話,大失氣質。

2.座位座次有講究

在中餐中,席位的排列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它關係來賓的身份和主人給予對方的禮遇,所以受到賓主雙方的同等重視。要根據自己的身份選擇恰當的座位,不失謙遜的氣度。

依照中國敬老尊賢的習俗,首席應該長者就座。所謂首席,是指進門對麵的那個位置。這些都有來曆,據說古代皇帝的座位總是坐北朝南,所以把朝南的位置作為尊位。這又以建築朝向有關,通常民宅也是以坐北朝南蓋房子,那麼座位正對門,也就是朝南了,後來沿襲下來,就以朝門為尊了。在宴會入席時,大家都得等主客在首席坐定後才好就座。

中餐宴會的座位,一般正麵對大門的座位是主人座,主人右手的位子為主賓,主人左手為次賓,剩下的以此類推。如下圖所示。

家宴和便宴,各地情況有些不同,比如有的地方不是以右為尊,而是以左為尊,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碰到這種情況,大門正麵對的座位還是主人座,他左邊為主賓,他右邊為次賓,剩下的以此類推。

民間通常還須遵照下列規定:

(1)出席者都是平輩,年長者在前,年幼者在後。賓主人數超過兩桌時,主人坐第一席首座,以便把盞。

(2)出席者輩分有高低,按輩分高低依次入座。

(3)有的地方有這樣的風俗:外甥結婚,母舅入首座;嶽父、嶽母壽慶宴請,女婿入首座。其他客人無論輩分多高,年歲多老,在這兩種宴席上都得禮讓,按前兩條規定依次列其後。倘若母舅(或女婿)有三人以上,主人應安排第二、三位母舅(或女婿)到第二、三席上座以便陪客,以免其他客人產生冷落之感。

3.餐具使用各有道

用餐時餐具的使用也有講究,一個有風度、有氣質的人會非常注意這些細節。

當你用中餐時,要注意各種餐具在用途上往往還有許多的講究和門道。應該認真學習餐具使用之法。

(1)筷

使用筷子,首先要方法正確。一般應以右手持筷,以其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約三分之一處。通常,筷子必須成雙使用,而不可隻用單根。

使用筷子取菜、用餐時,需要注意下列問題:

一是不“品嚐”筷子。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它。在取菜前切不可這樣做,長時間把筷子含在嘴裏也不合適。

二是不“跨地”筷子。當暫時不用筷子時,可將它放在筷子座,或支放在自己所用的碗、碟邊緣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更不要把它橫放在碗、盤,尤其是公用的碗、盤上。掉到地上的筷子不要再用。

三是不“插放”筷子。不用筷子時,將其“立正”插放在食物、菜肴之上尤為不可。根據民俗,隻有祭祀先祖時才可以這麼做。另外,也不要把筷子當叉子,去以其叉取食物。

四是不“舞動”筷子。與人交談時,應暫時放下筷子。切不可以其敲擊碗、盤,指點對方,或是拿著它停在半空中,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夾菜。

五是不“濫用”筷子。不要以筷子代勞他事,比如剔牙,撓癢,梳頭,或是夾取菜肴、食物之外的東西。

(2)匙

在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以其取食時,不宜過滿,免得溢出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必要時,可在舀取食物後,在其原處“暫停”片刻,待其湯汁不會再流時,再移向自己享用。

使用勺子,有四點注意事項:

第一,暫且不用勺子時,應置之於自己的食碟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之中“立正”。

第二,用勺子取用食物後,應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處。

第三,若取用的食物過燙,不可用勺子將其折來折去,也不要用嘴對它吹來吹去。

第四,食用勺子裏盛放的食物時,盡量不要把勺子塞入口中,或反複吮吸它。

(3)盤

盤,又叫盤子。稍小一些的盤子,則被稱作碟子。盤子在中餐中主要用以盛放食物,其使用方麵的講究,與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應保持原位,不被搬動,而且不宜多個摞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加以介紹的,是一種用途較為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裏取來享有的菜肴的。使用食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

不要一次取放的菜肴過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有欲壑難填之嫌。

不要將多種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彼此“相克”,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不宜入口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將其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必要時再由侍者取走、換新。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廢物”與菜肴交錯,搞得杯盤狼藉。

(4)輔餐具

①水杯。一是不要用之去盛酒,二是不要倒扣水杯,三是喝入口中的東西不能再吐出來。

②濕巾。它隻能用來擦手,絕對不可用以擦臉、擦嘴、擦汗。擦手之後,應將其放回盤中,由侍者取回。有時,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與前者不同的是,它隻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揩臉、抹汗。

③水盂。有時,品嚐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進食。此刻,往往會在餐桌上擺上一個水盂,也就是盛放清水的水盆。它裏麵的水並不能喝,而隻能用來洗手。在水盂裏洗手時,不要亂甩、亂抖。得體的做法,是兩手輪流沾濕指尖,然後輕輕浸入水中涮洗。洗畢,應將手置於餐桌之下,用紙巾擦幹。

④牙簽。主要用來剔牙之用。用中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應以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切勿大張“血盆大口”。剔出來的東西,切勿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之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沒完。取用食物時,不要以牙簽紮取。

4.赴宴準備

在參加宴請時應該做一些必要的準備,一個辦事穩重的人往往能做到這一點,巴甫洛夫在總結四種氣質的人時,指出粘液質氣質有穩重的特點。那麼如何在赴宴準備中展現穩重的氣質呢?

(1)適度修飾

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時,應適度地進行個人修飾。總的要求是:整潔,優雅,個性化。

倘若不加任何修飾,甚至儀容不潔、著裝不雅,則會被視為不尊重主人,不重視此次聚餐或宴請。

(2)準點到場

應邀赴宴,或參加聚餐時,一定要準點抵達現場。

(3)各就各位

在正式一些的用餐活動中,一定要按照指定的桌次、位次就座。倘無明確排定,亦應遵從主人安排,或與其他人彼此謙讓。切勿爭先恐後,不守座次。

一般而言,在入座時,應於主人、主賓之後就座,或與大家一道就座。搶在他人之前就座,顯然是不合適的。

(4)認真交際

大凡宴請或聚餐,其主要目的是在交際,聯絡一下老朋友,並爭取認識幾位新朋友。假若一言不發,顯得與其他人完全格格不入,則難免會給人以“專為吃喝而來”的印象。

(5)傾聽致詞

在正式宴會開始前,主人與主賓大都要先後進行專門的致詞。當賓主進行致詞時,務必要洗耳恭聽,專心致誌。此刻開吃,閉目養神,與人交談,或是打打鬧鬧,都是不對的。若此刻暫時離去,則更會令人生疑。

5.用餐注意

用餐時要表現自己講求禮節的作風,在用餐期間,用餐表現是全部活動。它是用餐表現氣質中的核心之點。注意餐時表現,關鍵是要重視下列問題;

(1)不違食俗

任何國家的餐飲,都有自己的傳統習慣,中餐自然也不例外。比方說,過年時,吃中餐少不了魚,這表示“年年有餘”。漁家、海員吃魚時,則忌諱把魚翻身,因為那有“翻船”之嫌。對這類中餐食俗,輕易不要有意違反。

(2)不壞吃相

在用餐之時,注重吃相,是注重用餐表現之中的一大重點。倘若不重吃相,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不但失態欠雅,而且還會敗壞他人的食欲。

(3)不胡布菜

在用餐時,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勸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嚐一下某道菜肴,但切勿越俎代庖,不由分說,擅自做主,主動為他人撿菜、添飯。這樣做不夠衛生,而且還會讓人勉為其難。

(4)不亂挑菜

在取食菜肴,要穩、準、快,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挑挑揀揀。要是夾起菜來發現不合心意後再放回去,則更是少調失教之舉。

(5)不爭搶菜

多人一桌用餐時,取菜要注意相互禮讓,依次而行,取用適量。不要好吃多吃,爭來搶去,而不考慮其他人。不要隻吃好菜,把住好菜不放,或是總把好菜一人“包幹”,全部弄過來。

(6)不玩餐具

在用餐期間,不宜隨意玩弄餐具,如對其敲敲打打,比比劃劃,瞄來瞄去,說三道四,等等。敲餐桌,晃座椅,亦應禁止。

(7)不吸香煙

不論用餐地點有無規定,主人有無要求,在用餐時都應自覺做到不吸香煙,免得汙染空氣,有損他人健康。當他人向自己敬煙時,不應接受,但也不必對其進行指責。

(8)不清嗓子

用餐時,千萬不要當眾表演“吐故納新”的“廢物清理”活動,例如,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等。此類舉止不但有礙觀瞻,而且倒人胃口。

(9)不作修飾

在用餐之際,尤其是在初識之人或異性一道用餐時,盡量不要進行修飾,例如,不要梳理頭發,化妝補妝,寬衣解帶,脫襪脫鞋,等等。必要時,可去專用的化妝間做這些事。

(10)不瞎走動

沒有必要的話,在用餐時不宜離開自己的座位,四處走動,亂串訪友。夠不到想吃的菜,可請人幫助,但不要起身離座去取。

隻有在用餐中真正表現出了自己的用餐作風,才能給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喝酒、祝酒要有德

在用餐的過程中,喝酒、祝酒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個人良好氣質的體現。

在開始吃菜前,客人不可自酌自飲,一定要等主人說“請用”後或舉杯敬酒後才開始喝酒。此後,你可以敬主人,也可以敬同席的其他客人。

酒最好慢慢喝,猛灌總是不雅觀的。喝酒的速度盡可能不要超過宴請自己的主人。仰起脖子一口氣把一杯酒喝幹,是很難看的姿態。慢喝是很聰明的防醉方法。慢喝總比快喝要享受,也安全一些。尤其是女子要慢慢喝,免得被人看成是酒鬼。

宴席中最尷尬的事,莫過於把酒杯弄倒,灑得滿桌是酒,甚至酒杯掉在地下。如果不小心把酒潑在桌上、地上或別人的衣服上,要盡可能悄悄地處理,如果大肆聲張,大家的眼睛都會盯著你,豈不更難為情?此時,正確的做法是示意請服務員幫忙,或請她給你一塊抹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