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在陌生人麵前展現你的氣質(1 / 3)

當你見到一個陌生人,他對你的印象從何而來呢?不會是你的能力和水平,因為這些他還不了解;也不會是性格和品德,因為認識這些需要的時間更長。隻能是從你的言談、舉止、神情上得來,而這就是要求你必須要體現出一定的氣質。

如何與陌生人相識並繼續交往,是社交和成功的重要條件,而氣質則是它的前提。

當一個缺少氣質的人與你初次相識時,你不會願意與他長久交往下去。而他也會喪失擴大社交範圍的機會,由此而丟掉許多人生的機會。

在自我介紹中展現氣質

在社會活動中,互不相識的人見麵總要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包括對姓名、年齡、職業、住址、經曆及特長等幾個方麵的介紹,應根據場合和需要的不同來決定其繁簡,一般的朋友聚會隻需說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即可。

一個人在自我介紹時展現出自己的氣質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介紹時,態度要平和,要清晰地報出自己的姓名,並用微笑來表達自己的友好。同時還要掌握好分寸,不要有意抬高或貶低自己,這會讓人產生反感,而不願與你來往。

自我介紹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氣質的一種展現,它給別人留下的是第一印象。一般來說,自我介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自信平和

自信平和是一個人戰勝自己和別人的武器,自我介紹時,自信和平和給對方一種可靠可親的印象。讓人第一次就認為你是個有氣質的人。相反,如果你畏怯和緊張,可能會使對方產生同樣的反映,對你有所保留,使彼此之間的溝通產生阻隔。

初次交往,都想互相多了解對方,又都想被對方所了解。自我介紹時就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切不可羞答忸怩、吞吞吐吐、左顧右盼。應該勇於向他人展示自己,樹立自信,讓別人產生希望與你交往的願望。

心理學上認為,粘液質類型的人在這方麵表現得較好。具有這種氣質的人,情感不易發生和暴露,心平氣和,不易激動;但情緒一旦被激起,就變得強烈、穩固而深刻。他們行動穩定遲緩,說話慢且語言不多,遇事謹慎,三思而行;善於克製忍讓,生活有規律,不為無關的事分心,埋頭苦幹,有耐久力;但往往不夠靈活,注意力不易轉移,容易自信。

2.熱誠友善

第一次麵對他人,表現出一種熱誠友善的態度,可以從一個側麵說明你是一個開朗、善於別人友好溝通的人,能體現出你待人熱誠的氣質。

所以,在初次與他人見麵時,表示自己渴望認識對方時要熱誠。任何人都會覺得能夠被人渴望結識是一種榮幸。如果你的態度熱誠,所得到的反映也會熱烈。

在自我介紹時,應該善於用自己的眼神表達自己的友善、關懷及渴望溝通的心情。隻有這樣,你的氣質才會在你的微笑、眼神和言談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3.謙和自識

一個有美好氣質的人在向別人作自我介紹時,總是會把握好分寸,做到謙和自識。

自我介紹少不了要介紹“我”,但要把握好分寸。有的人在自我介紹時,左一個“我”,右一個“我”如何如何,叫人聽了反感;有人把“我”的形象樹立得很高大;更有甚者,一提到“我”時便洋洋得意,這樣的自我介紹都不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掌握分寸,關鍵要以平和的語氣說出“我”,要目光親切、神態自然,這樣才能使人從這個“我”字上感受到你自信、自立而又自謙的美好氣質。切不可自吹自擂,在自我介紹時,不要輕易用“很”、“最”、“第一”一類的字眼,這樣才能使對方對你產生信任感。

要做到謙和自識,切忌:

①不要過分地誇張熱誠,用勁握手或熱情地拍打對方手背的動作,可能會使對方感到詫異。

②不要中止別人的談話而介紹自己,要等待適當的時機。

③不要態度輕浮,要尊重對方,無論男女,都希望別人對他尊重。特別是希望別人敬重他的優點和成就。因此在自我介紹時,要表現得莊重。

④如果希望認識某一個人,要采取主動,不能等待對方注意自己。

⑤不要隻結識某一特殊人物,應該和多方麵的人物打交道。

⑥如果一個以前曾經介紹過的人,未記起你的姓名,也不要作提醒式的詢問。最佳的方法是直截了當地再自我介紹一次。

4.簡練得體

在自我介紹時,不要無主次地亂說,顯得囉囉嗦嗦,讓人聽起來有點生厭。覺得你說話拖泥帶水,一點都不利索。如此一來,怎樣讓對方感覺到你的氣質呢?

在自我介紹時,應做到簡練得體。應視交際的需要來決定介紹的繁簡。一般說來,參加聚會、演講、為他人辦事、偶爾碰麵、為單位公關等,自我介紹宜簡練些,隻要介紹姓名和工作單位即可;而在另一些場合,如:求職、戀愛、找人辦事、招標時投標、深交朋友等,則可以介紹得詳細一點。

介紹中用詞得體,詳略得當,顯得你直率中不失穩重的氣質。

5.幽默風趣

在自介紹的過程中,插一些幽默則說明你具有一種友善、活潑、精力旺盛的氣質。

幽默風趣的介紹,也會使自己的自我介紹獨具特色,才能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譚飛是一個個子不高,戴著眼鏡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紹自己時是這樣說的:“單看咱這形象,不如在電視中那麼閃閃發亮,眼不大還有點近視,但這絲毫不影響我的睿智與遠見;耳朵雖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傾聽觀眾的心聲。嘴巴也不氣派,正說明我不誇誇其談,嗩呐和號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樣能怒吼與呐喊;個子雖然矮小了點,可潘長江先生說過:‘濃縮的都是精品。’有人說‘缺點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優點’,這話難免有些誇張,但‘缺點在一定條件下會成為特色’則是毋庸置疑的。”譚飛的介紹借容貌自嘲這種看貶實褒的介紹技巧給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可用幽默的語言,借與名流相比加深印象。例如,小樂是一名記者,在一次記協聚會上,由於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見麵,小樂這樣介紹:“我喜歡寫詩,可寫不過舒婷;我喜歡唱歌,可唱不過毛阿敏;我喜歡主持節目,她倆可能比不過我……”這麼一說,使人感到此人頗幽默。

讓對方在輕鬆的談笑中接受你,領略你的氣質,以給對方給下難忘的印象。

在第一句話中展現文雅禮貌的氣質

初次與他人見麵,對方彼此都不太了解。第一次見麵時的交談就顯得尤為重要。說話就像寫作,用詞的領域越廣、越豐富,則會使你的談話越生動。假若總是反複用同一個形容詞形容不同的事物,便使人聽起來平淡無味。隻有根據不同的對象運用不同的詞彙才能使你的話準確而生動。

說話時,人們常常要流露出真情,語調就是這種真情的一個窗口。在社交場合,為使自己的談話引人注意又談吐得體。

文雅的談吐,固然在於詞句的修飾,但最基本的一條卻是詞能達意,通順易懂。

所以,恰當地應用禮貌語,能夠體現你的氣質,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

1.稱謂中見尊重

在社會活動中,人們之間互相接觸,稱謂問題必然頻繁地出現。對他人的稱謂是否表現出尊重,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會習慣,這反是映出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和自己的氣質問題。

稱謂就像是進入交往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可使對方感到親切,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造成交往受阻乃至中斷。

其實,稱呼別人並沒有什麼統一的和固定的模式。稱呼他人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他人,這樣,對方心裏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

稱呼他人首要的一點就是對人要尊重,要抱有一種善意。不管雙方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和地位,即使雙方感情並不怎麼好,關係並不十分融洽,在稱謂上也要尊重,這是一條基本原則。這裏麵當然有一點應當注意:許多稱謂是具有雙重性的,比如“小胖”、“老蔫”等,既可以是一種愛稱,又有調侃、輕蔑的成分,如何稱謂,要具體分析。不同情況下稱謂不當,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眾所周知的著名音樂詞作家喬羽先生有個尊稱叫“喬老爺”,用此稱呼老先生,帶有幾分親近、尊重和幽默,很適合喬老的身份和性格。老先生也很認可這個雅號。但是,年紀不大的小夥子,就不宜稱“喬老爺”。

稱呼他人時應注意下麵幾點:

(1)謙恭、誠懇

稱呼必須符合對方的年齡、性別、身份和職業等特點。對年長者稱呼要借助歡樂的聲調,熱情的笑容和謙恭的體態等表示你尊重他人的情感;對同輩則態度誠懇、表情自然、親切、友好,體現出你的坦誠;對年輕人要注意慈愛謙和,表達出你對他的喜愛和關心的態度;對有較高職務或職稱者,要稱呼其職務或職稱。長者要用“您”等尊稱,如“老爺爺”或“奶奶”、“叔叔”、“大娘”、“老師傅”等等,見到二十多歲女性而稱“大嫂”不合適,因為不能確定其婚否,稱“大姐”就比較恰當。

對工人、司機、理發師、廚師等稱師傅當然可以,可對農民、老師、醫生、軍人統稱師傅就有些不倫不類了。比如:對農民應稱“大爺”、“大娘”、“老鄉”;對醫生應稱“大夫”;對教師應稱“老師”;對國家幹部和公職人員、對解放軍和民警,最好稱“同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對一些職業不是很明確的長者可稱“先生”,對女性可稱“女士”、“太太”等,這也能使對方感到自然親切,講求禮貌,而又不失尊重。不能使用“喂”、“哎”等稱呼他人,同時說話時也不要點頭哈腰,滿嘴恭維話,讓人聽了感覺不舒服。

有時候,稱呼別人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為了滿足別人。有一定職務的人,把別人稱呼他職務看作是對對方一種尊重的表示,而樂於接受。

(2)有禮有序

如果在同一場合有很多人,就應按一定順序打招呼。如群體中有長輩、年輕人或異性,打招呼的順序應是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陌生人後熟識人為宜。稱呼是否得體,能反映出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能充分體現出說話人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如果稱呼他人的順序顛倒混亂,老者會感到不滿意,被稱呼的人也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此外,還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同一年齡、身份的人打招呼,應先稱呼女性,這會給眾人留下你有較高修養的印象。

除此之外,稱呼他人還要考慮到社會習慣、地方習俗等具體語言環境,如果冒冒失失忽略了這些,同樣會給交往帶來不便。

2.問候中見熱忱

初次見麵,由於是陌生人,一句真心的問候,會讓對方感到親切,消除對方的陌生感,讓對方覺得你是個有修養的人。小肖的家在外地,他經常坐火車回家探親。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他經常主動同周圍的人打招呼,“您好,您也是回家探親吧。”或者說:“您好,能不能把您的報紙借我看一下”。於是原本陌生的人聊了起來。小肖說,每次坐車他都能認識幾個朋友,分手時互相留下電話,像老朋友一樣親切,十幾個小時的旅途非常愉快。初次見麵一般習慣於用“您好”、“你好”、“久仰”等來問候他人,可也有一些本來不是單純的問候用語,卻可以在問候中巧妙地使用,越是善於支使人的人,越能巧妙地使用這種“言語”。這些言語包括:

①謝罪的語言:對不起、實在抱歉、勞駕、過意不去,不大合適、失禮、請原諒;

②慰問的語言:辛苦了、受累了、麻煩了;

③同情的語言:太忙了、不得了啦;

④拜托的語言:關照、承蒙關照、拜托、勞駕、麻煩、鼎力;

⑤致謝的語言:多謝、感謝、破費、費心、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