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話語的四次“重新解釋”(3 / 3)

無論是構成合體漢字的兩個字符,還是構成漢語複合詞的兩個“字”,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兩個字之間的義象關係”之規則。

這就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漢語符號係統的二級性問題:

一個漢語符號單位的產生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符號單位基礎上的,因此,二級符號的能指本身就是由有意義的符號承擔。如“東”這個字的能指是由“木+日”構成的,“重”這個字的能指是由“東+壬”構成的,“稻草”這個複合詞的能指是由“稻+草”構成的。

漢語符號係統的二級性包含了兩條原理:

第一條原理:在二級符號中,其能指(字形)不僅向所指(字義)提供了理解的形式,同時還提供了形成二級符號的符號化方式。這種符號化方式就是徐通鏘所謂的“借助於另一個字,使人們能從兩個字的關係中去把握字的語法化的進程”。

第二條原理:“字本位”理論通過分析漢字的生成機製來研究漢語的生成機製(即漢語的語義組配規則及語法化進程),這顯然是在“據字理說語法”——建立了“字理”(漢字結構原理)與“語法”(漢語結構原理)之間的內在聯係,表現了通過漢字來分析漢語基礎單位的言文關係思想:站在漢字和漢語的關係角度研究漢語。據此我們將第二條原理概括為:漢字不僅僅是漢語的記錄工具,同時還是漢語符號係統的能指或第二級符號。作為能指係統的漢字,不僅僅提供了理解漢語的意義形式,同時還提供了漢語形成的符號化(語法化)方式。

顯然,“據字理說語法”的方法將一種漢字意識灌輸到了漢語研究中,這是一種久違了的本土化語言研究立場。自從五四運動將漢字驅逐出文化中心位置以後,漢語研究一直被一種“語音中心主義”的西方話語支配。漢語學經曆了一個“去漢字化”的革命洗禮,言文“合治”的傳統小學被一種“分治”的西方語言觀所取代。文字與語言勢不兩立的劃界使得現代漢語學長期在懸置漢字的情況下,孤立地研究所謂的“漢語”。即使是書麵的“漢語”也被看作是口語的簡單複製,人們常常把按照漢字的眼光呈現的漢語當作是純粹的漢語本身,看不到漢字與漢語之間複雜的分合關係。

而“字本位”理論的重大價值在於,它恢複了漢語研究中的漢字意識,進一步推動了21世紀中國語言學研究中一個帶有方向性的思潮:對母語文化和中國話語的“重新解釋”。

參考文獻[1]徐通鏘:《漢語結構的基本原理》,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申小龍:《人文精神,還是科學主義?》,學林出版社1989年版。

[4]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曹順慶、李思屈:《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基本路徑及其方法》,《文藝研究》1996年版第2期。

[6]石虎:《論字思維》,載謝冕、吳思敬主編《字思維與中國現代詩學》,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7]孟華:《漢字:漢語和華夏文明的內在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FourReanalysisofChineseLanguageandChineseCharacters

MengHuaAbstract:InthehistoryofChineseLinguistics,reanalyzingboththeChineseLanguageandthe ChineseCharactersisalwaysthefocusateveryturningpoint.Reanalysis,originallyatermfromhistoricallinguistics,means“toshedlightsonnewlinguisticphenomena,orunderstandings”. ProfessorXuTongqiangfromBeijingUniversit yusestheterminhisnewlypublishedworkTheBasicPrinciplesofChineseStructure.Here,itcanbeextendedintoabroadermeaning:theeliteofasocietyinacertainhist oricperiodrethinkoftherelation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thefeaturesandfunctionsoflanguageitself. Owingtotheinfluencesoflanguageandwritingonthemodeofadiscoursenationally,historicallyandculturally,eachreanalysisofChineselanguageandcharactersbrings aprofoundchangeinbothChinesediscourseandChineseculture.

Keywords:Chinesediscourse,Reanalysis

作者簡介

孟華,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近年的代表性論著有《漢字符號學》(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漢字:漢語和華夏文明的內在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漢文化的複興為什麼繞不開漢字問題?》(第一作者,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年11月30日)、《關於漢字文化的對話》(王蒙、孟華,《書屋》2005年6期)。另:2005年5月應複旦大學中文係之邀,做了關於“漢字文化”的講座,共四講,見複旦大學新聞網2005年05月17日。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