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代表作之一。小說的直接素材是一樁農村幹部迫害爭取婚姻自由的青年農民致死的案件,作者將其進行藝術加工,處理成喜劇結局,以便使之更具鼓舞人的力量。
當時在抗日邊區,文藝思想還較混亂,通俗文藝仍處於被輕視的地位,因此《小二黑結婚》的出版遇到挫折。後來彭德懷同誌為之題辭:“像這樣從群眾調查研究中寫出來的通俗故事還不多見”,以示支持,小說才得以順利出版。
與文藝界的反映不同,《小二黑結婚》出版以來就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各村的農民劇團自發地將之搬上舞台,自編自導自演。許多農村青年因此勇敢地衝出封建枷鎖,大膽追求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小說的作者趙樹理也因而獲得了“一位具有新穎獨到的大眾風格的人民藝術家”的盛譽。建議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趙樹理作品《李有才板話》。
小二黑,一個能幹又漂亮的農村青年,和村裏一位美麗的姑娘小芹要好,但是小二黑的父親“二諸葛”和小芹的母親“三仙姑”,這村裏的兩位神仙,卻反對他們的結合。“二諸葛”是個抬手動腳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的人,綽號“不宜栽種”。他說小二黑和小芹命相不對。一貫風流的“三仙姑”綽號“米爛了”,是村裏有名的“老來俏”,她喜歡籠絡一幫青年在自己周圍,青年們卻喜歡和她女兒小芹在一起,這讓三仙姑心裏很不對味。小二黑這個孩子在三仙姑看來好像鮮果,可惜多一個小芹,就沒了自己的份。因此她給小芹找了個死了老婆的退職軍官,收了人家不少彩禮,並說這是前世姻緣。“二諸葛”也為小二黑尋下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作童養媳。但兩個戀愛中的青年卻不認賬。小二黑對父親說:“你願意養你就養,反正我不要。”小芹把母親收的彩禮扔了一地,對母親說:“我不管!誰收了人家的東西誰跟人家走!”
小二黑和小芹相約到村外的磚窯裏商量對策。村裏的惡霸金旺兄弟追求小芹不成,伺機報複。他們悄悄尾隨而來,將這對情人雙雙拿住,企圖誣告他們。小二黑卻一點也沒有畏懼,他是理直氣壯的,因為他“打聽過區上的同誌,人家說隻要男女本人願意,就能到區上登記,別人誰也作不了主”。果不其然,一到區上,兩個人就被放了,倒是金旺兄弟兩個被押了起來,區上早就聽說他們為非作歹,不是東西。
兩個神仙也被傳了來,“二諸葛”拚命哀求區上,不要讓小二黑和小芹結婚,說命相不對是一輩子的大事。然而如今這一套老迷信可是越來越不時興了,經過領導的教育,“二諸葛”隻好收起那一套陰陽八卦之說。
“三仙姑”到區上來卻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麵:她那一身老妖精似的花裏胡哨的打扮引起了眾人的圍觀,直把她窘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慚愧尚且無暇,自然再顧不上反對兒女的婚事了。
小二黑和小芹幸福地結了婚。兩位“神仙”也多了個新綽號:三仙姑叫“前世姻緣”,二諸葛叫“命相不對”。
這段選自《小二黑結婚》的第十一章,三仙姑為小二黑和小芹的事被傳到區上,沒想到她的一身打扮引起了眾人圍觀。作者將極不正常的三仙姑的形象放到一個極正常的背景上,造成了十分滑稽的效果。
飯還沒有吃罷,區上的交通員來傳她。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長長地說:“閨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請區長替咱管教管教!”她吃完了飯,換上新衣服、新手帕、繡花鞋、鑲邊褲,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幾件首飾,然後叫於福給她備上驢,她騎上,於福給她趕上,往區上去。
到了區上,交通員把她引到區長房子裏,她趴下就磕頭,連聲叫道:“區長老爺,你可要給我做主!”區長正伏在桌上寫字,見她低著頭跪在地下,頭上戴了滿頭銀首飾,還以為是前兩天跟婆婆生了氣的那個年輕媳婦,便說道:“你婆婆不是有保人嗎?為什麼不找保人?”三仙姑莫名其妙,抬頭看了看區長的臉。區長見是個擦了粉的老太婆,才知道認錯人了。交通員說:“認錯人了!這是於小芹的娘!”區長打量了她一眼道:“你就是於小芹的娘呀?起來!不要裝神做鬼!我什麼都清楚!起來!”三仙姑站了起來。區長問:“你今年多大歲數?”三仙姑說:“四十五。”區長說:“你自己看看你打扮得像個人不像?”門邊站著老鄉一個十來歲的小閨女嘻嘻嘻笑了。交通員說:“到外邊耍!”小閨女跑了。區長問:“你會下神是不是?”三仙姑不敢答話。區長問:“你給你閨女找了個婆家?”三仙姑答:“找下了!”問:“使了多少錢?”答:“三千五!”問:“還有些什麼?”答:“還有些首飾布匹!”問:“你和你閨女商量過沒有?”答:“沒有!”問:“你閨女願意不願意?”答:“不知道!”區長道:“我給你叫來你親自問問她!”又向交通員道,“去叫於小芹!”
剛才跑出去的那個小閨女,跑到外邊一宣傳,說有個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著粉,穿著花鞋。臨近的女人們都跑來看,擠了半院,唧唧噥噥說:“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褲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輩沒有臉紅過,偏這會撐不住氣了,一道道熱汗在臉上流。交通員領著小芹來了,故意說:“看什麼?人家也是個人吧?沒有見過?閃開路!”一夥女人哈哈大笑。
把小芹叫來,區長說:“你問問你閨女願意不願意!”三仙姑隻聽見院裏人說:“四十五”、“穿花鞋”,羞得隻顧擦汗,再也開不得口。院裏的人忽然又轉了話頭,都說:“那是人家的閨女”,“閨女不如娘會打扮”,也有人說“聽說還會下神”,偏又有個知道底細的斷斷續續講“米爛了”的故事,這時三仙姑恨不得一頭碰死。
區長說:“你不問我替你問!於小芹,你娘給你找的婆家你願意跟人家結婚不願意?”小芹說:“不願意!我知道人家是誰?”區長向三仙姑說:“你聽見了吧?”又給她講了一會婚姻自主的法令,說小芹跟小二黑訂婚完全合法,還吩咐她把吳家送來的錢和東西原封退了,讓小芹和小二黑結婚。她羞愧之下,一一答應了下來。
(選自華夏出版社版本)
故事性強是這部小說最突出的特點。趙樹理曾說:“群眾愛聽故事,咱就增強故事性。”《小二黑結婚》講的是小二黑和小芹這對青年衝破各種阻礙自由戀愛結婚的故事,但作者卻首先從兩個“神仙”說起,他們的由來,他們的綽號,他們的忌諱,他們那些可笑的行徑。這就一下子造成了引人入勝的效果,令讀者無法釋卷。接著寫小二黑和小芹三起三落的婚事,一個一個事件環環相扣,高潮迭起,最終取得勝利。然而作者卻沒有在大團圓的時候煞尾,他接著寫了兩個“神仙”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新綽號,既增加了喜劇效果,又與小說的開頭遙相呼應,結構十分精美。
“編故事的目的是為突出人物”,“故事是為人物而設的”。風采多姿的故事是由風采多姿的情節和細節組成的,這就為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創造了條件。“米爛了”的細節表現了三仙姑裝神弄鬼的虛偽性,占卦的細節則表現了二諸葛入骨的迷信思想。
趙樹理小說的語言樸實如話,卻又異常生動。他錘煉語言的宗旨是“讓一般識字的人一看就懂,不識字的人一聽就懂”。但他的語言卻是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活的語言”。為了強化這種敘述語言逼真、傳神的藝術效果,他還從農民的口語中錘煉出俗語、歇後語和豐富多彩的比喻,以豐富自己的“文學語言”,像“驢糞蛋上下了霜”、“看聖像”等詞彙的運用,幽默而俏皮,令人莞爾。
《小二黑結婚》自出版以來,流傳甚廣,竟至國外。一些外國讀者的看法給我們再認識這部小說提供了新的視角。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作者諷刺三仙姑是沒有道理的,四十五歲還不算很老,她有權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婚姻很不幸,應該受到同情。這種看法至少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小說的情節既有貫穿的連敘,又有似斷實連;既錯綜變化,又脈絡清晰。他的小說語言是真正做到了照生活中的原話寫,卻又“把它修理得比說話更準確、鮮明、生動”。
張愛玲(1920—1995),出身名門,五歲始在私塾讀《紅樓夢》《西遊記》等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一生鍾愛《海上花列傳》。七歲嚐試寫第一部小說,但沒有完成。八歲時,全家從天津返回上海。1939年的夏天,考入香港大學文科。太平洋戰爭爆發,返回上海。而戰時的香港給她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成為張愛玲很多小說中的背景。1943年,張愛玲的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在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鵑主持的《紫羅蘭》雜誌上連載。接著,她的一係列小說、散文在上海各家雜誌上出現。上海掀起了第一次“張愛玲熱”。
1944年,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在蘇青主編的《天地》雜誌上看到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後,就知道自己愛上了她,要求蘇青介紹。然而這終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和婚姻。
1955年,張愛玲離開香港去了美國。1968年,《半生緣》出版,台北皇冠雜誌社再版張愛玲的第一本散文集《流言》等,“張愛玲熱”二度在港台兩地掀起。1993年,內地四本張愛玲傳記出版。在上海掀起了讀“張愛玲”的第三次熱潮。
《傳奇》是張愛玲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1944年由《雜誌月刊》出版社初版。建議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傳奇》。
《傳奇》初版時,收錄1943年到1944年間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十篇。1946年增訂版,又加入六篇新作。共十六篇:《金鎖記》《傾城之戀》《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等。這裏介紹《傳奇》中的兩部中篇。
《沉香屑——第一爐香》:請您尋出家傳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
葛薇龍,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她到香港兩年了,第一次拜訪姑母。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顯出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一副學生打扮。她來找姑母,因為爸爸的積蓄不夠維持他們在香港的生活了,要全家回上海,而薇龍正在南英中學讀書,明年夏天就要畢業,她不想浪費了這時光,自作主張來找姑母梁太太。梁太太是一個有錢且風韻猶存的寡婦,香港上流社會有名的交際花。以梁太太看,薇龍是一個“可塑之材”。於是,梁太太收留了薇龍。
在一個潮濕的春天的晚上,薇龍拎著一個皮箱來到了姑母家。她心裏盤算著:隻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禮相待。外頭人說閑話,盡他們說,我念我的書。可是,不久,她就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更糟的是,她對一個紈絝子弟喬琪動了真情。在她發現了他的不專一決定回上海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思想的變化。她對自己說“她這樣的美而沒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在社會上不見得有出路。
薇龍迅速地為自己賺了豐厚的妝奩,嫁給了喬琪,他們仍住在梁太太家。從此以後,薇龍這個人就等於賣給了梁太太和喬琪。
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這兒結束……薇龍的一爐香,也就快燒完了。
《傾城之戀》:白公館的六小姐,白流蘇,二十八歲了。離婚七八年,在娘家住著。平日裏少不了受兄嫂及下人的冷言語。
熱心的徐太太張羅著為白家七小姐做媒,那男子叫範柳原,從小在英國長大,回國才幾年。徐太太安排七小姐和範柳原見麵的晚上,流蘇陪著七小姐。那範柳原雖夠不上美男子,粗枝大葉的,也有他的一種風神。那次會麵,範柳原看中的竟是流蘇而不是七小姐。柳原安排了他和流蘇在香港見麵,由徐太太做聯絡。
在香港的日子,他每天伴著她到處跑,什麼都玩到了……晚上他們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可是,柳原決口不提結婚。流蘇玩過了一陣隻好回到了上海。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期待,柳原終於有了消息,讓她再度去香港。這次,他們之間變得率直了許多。不久,柳原沒理由地要去英國,他為流蘇在巴而頓道的一座山坡上租了一所房子。柳原走的第二天,戰爭爆發了。轟炸聲彌漫著整個香港。人生地不熟的流蘇正處於驚嚇中,柳原突然出現了,他的船沒能開出。兩個自私的人,在兵荒馬亂中相依為命。在一片炸彈聲中,他們在報紙上刊出了結婚啟事。
戰事稍歇,流蘇和柳原回到了上海。白公館裏,流蘇隻回去過一次。柳原現在也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流蘇一麵想:這是好現象,表示他把她當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還是有些悵惘。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