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結構宏大,內容豐富,不妨先讀《項羽本紀》《陳涉世家》和《廉頗藺相如列傳》等篇,再讀其他篇章。司馬遷的一腔抑鬱不平之氣以及他對宇宙、人生的思考後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曆史觀念和道德倫理觀念,是我們應著重注意的。
《搜神記》是我國誌怪小說的代表作。幹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縣)人,東晉史學家。生卒年不詳。推知約生在西晉太康時期,卒於穆帝永和間。幹寶少時勤學,博聞強記。“性好陰陽數術”,迷信鬼神。因有才被召為佐著作郎,因有功被賜爵為關內侯,東晉元帝時主持修編國史,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王導請他作司徒右長史,後又升為散騎常侍。據記載,幹寶曾著《晉書》二十卷,《搜神記》三十卷,又著《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數十篇,《隋誌》著錄《百誌詩》九卷、《幹寶集》四卷。但除《搜神記》今存二十卷外,其餘都散佚。《搜神記》又稱為《搜神錄》《搜神異記》《搜神傳記》,具體成書年代現在很難確定。《搜神記》原共三十卷,傳到宋代已有所散佚。現行本雜有少量後人的作品。現有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汪紹楹校注本,適合閱讀。
《搜神記》記載的故事很豐富,有四百多個,以下介紹幾個著名的。
三王墓:楚國的幹將、莫邪夫婦奉命為楚王鑄劍。他們用了三年才鑄好雄雌兩劍。楚王很生氣,準備殺了他們。幹將對將要臨產的妻子莫邪說:如果生了男孩,長大以後告訴他雄劍藏在什麼地方。幹將隻帶著雌劍去見楚王,被楚王殺死。莫邪生下了兒子赤比。赤比長大後知道了父親的事,便找到了那把雄劍,日夜尋機報複楚王。楚王夢見眉間相距一尺寬的男孩要殺他,就懸賞緝拿。赤比逃到山裏,遇見一俠客。俠客答應替赤比報仇。赤比將自己割下來的頭和劍交給了俠客,倒下。楚王見俠客拿著赤比的頭來見他,非常高興。楚王照俠客的話,將赤比的頭放在湯鑊裏煮。那頭三天三夜也沒煮爛,而且還躍出滾水,向楚王瞪著憤怒的眼睛。楚王在俠客的建議下上前觀察,俠客揮劍砍去,楚王的頭隨即落入滾水中。俠客也揮劍自刎,頭也落入滾水中。三個頭都煮爛了,無法辨別。楚王手下人就將水和肉分三份埋葬。所成的墓被叫做“三王墓”。
董永:漢代有個叫董永的人,從小失去母親,由父親養大。父親死後,為了給父親辦喪事,他賣身為奴。三年守喪期滿後,他打算到買主家盡奴仆義務。路上,遇到一個女子,說願意成為他的妻子,董永就帶她一起到了買主家。買主叫他們織出一百匹雙絲的細絹作為還債。董永妻十天就織完了。當他們跨出買主家門時,那女子對董永說,她是天上的織女,因為董永極孝,所以天帝派她來幫助還債。說完,就騰空而去。
東海孝婦:漢朝時,東海一地有個孝婦叫周青,奉養婆婆非常恭謹。婆婆因年高,怕拖累年輕人,就上吊自盡了。婆婆的女兒告到官府,說周青殺了婆婆。官府拘捕了周青,毒刑拷打。孝婦忍受不了痛苦,屈打成招,被判了死刑。從那以後,東海郡內幹旱,三年無雨。又傳說,周青行刑完畢後,血沿著旗竿向上流到梢頭,又順著旗子往下淌。
韓憑妻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淪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誌也。”俄而憑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王怒,弗聽,使裏人埋之,塚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塚合,則吾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塚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
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魏晉時期,由於宗教迷信思想泛濫,出現了許多反映神仙靈怪、巫術妖異的故事。幹寶的《搜神記》就記載了不少這樣的故事,其中有不少遺聞逸事,或者采自前史及其他誌怪小說,或者是民間流傳的神話傳說等。作者寫這部書的本意是“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即讓人們相信鬼神是存在的。在今天看來,《搜神記》確實有一些宣揚封建迷信的糟粕,但也保存了大量的優秀民間故事,揭示了一些婚姻、政治等社會問題,反映了較廣泛的思想內容,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
《搜神記》記有大量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如《紫玉》《蘭岩山鶴》等借人神戀、人鬼相戀或借離魂夢幻來擺脫當時不可掙脫的束縛。飽含著辛酸,又寄托著美好的願望和追求,蘊涵著濃鬱的人情味和強烈的現實性,給人留下很深很美的印象。
《搜神記》的故事中還有不少反映普通人對強權勢力的反抗。《三王墓》又稱《幹將莫邪》,是一個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故事,悲壯激烈,十分感人。《韓憑妻》也是一個流傳比較久遠的夫妻愛情故事,兩塚間竟生出攀根交枝的相思樹,兩人雙雙化為鴛鴦,交頸悲鳴,表達了他們對康王卑劣殘忍的反抗。《搜神記》也有少量記述破除迷信和不怕鬼的故事。《宋定伯》不怕鬼的故事非常有名,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