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節選)(3 / 3)

善於刻畫人物。同《左傳》的一般隻能用片段的情節和簡約的文字點染人物相比,《戰國策》的許多篇章情節更為曲折,故事更為完整,人物形象更豐滿。如《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通過蘇秦前貧賤後富貴,家人前倨後卑的鮮明對比,把朝秦暮楚變化無常的策士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荊軻刺秦王》通過錯綜複雜的情節安排,感人的細節描寫,以及有關人物的映襯,把不欺其誌的刺客形象寫得栩栩如生。此外像馮諼、魯仲連、唐雎、觸龍、鄒忌、聶政……等眾多人物,無不寫得有聲有色,令人難忘。在寫人上,《戰國策》一方麵繼承了《國語》相對集中編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麵又有所發展,出現了一個人物的事跡有機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的成立開創了先例。如《齊策四·馮諼客孟嚐君》,寫馮諼彈鋏而歌、焚券市義、營造三窟的事跡,馮諼一生的主要事跡盡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類作品,顯示了由《左傳》編年體向《史記》紀傳體的過渡。

善於取譬設喻。運用比喻和寓言說明抽象的道理,是諸子散文的共同特點,而《戰國策》由於是策士用於遊說的輔助,使對方易於理解和接受,在取譬的淺顯通俗、巧妙機警方麵表現得更為突出。鄒忌以自己受到妻、妾、客的蒙蔽為例,說服齊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就是用淺顯、警策的比喻說明深刻的道理。此外像“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鷸蚌相爭”、“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寓言的運用,無不淺顯通俗,巧妙奇警,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建議采用先讀名篇,再讀其他篇的做法。在讀《馮諼客孟嚐君》《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等文時,體會戰國縱橫家辭令所呈現的那種雄辯恣肆、縱橫馳騁的現場效果。

《史記》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是我國第一部通史巨著,在中國散文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司馬遷(前145—約前90),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縣南)人。其父司馬談為西漢著名學者,通百家。大約二十歲時,司馬遷開始漫遊全國名山大川,不久被擢為郎中,並常隨武帝巡幸各地。父亡後繼任太史,為完成父親遺誌,廣泛搜集資料,於公元前104年正式開始撰修《史記》。公元前99年,司馬遷受李陵案牽連下獄,遭受宮刑,精神上受到強烈打擊,但他忍受巨大的痛苦,克服一己受辱之私念,將全部心血投入《史記》的著述中。到公元前91年,司馬遷終以非凡的才力完成這部偉大著作。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有《史記》點校本,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史記選》可作入門書。

以下介紹一些精彩的故事。

大澤鄉起義:秦二世皇帝元年二月,住在裏巷左邊的貧民九百人,被征發到漁陽去駐防。陳勝和吳廣就在這隊壯丁中。天一直下著大雨,道路不通,即便趕到漁陽,也已超過了規定的期限。秦王朝法律規定:過期到達防地的,一律處以死刑。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逃跑是死,起義大不了也是死,同樣是死,還是起來造反奪取政權而死好些。於是吳廣、陳勝殺了那兩個押送壯丁的軍官。他們召集了壯丁們說:“大丈夫可不能隨隨便便地送了性命啊,要死,也得做一番大事業才對。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的嗎?”壯丁們齊聲說:“我們聽您的號令。”起義隊伍攻城略地,勢力越來越大。

巨鹿之戰:趙軍被秦軍打得大敗,趙王退守巨鹿城。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範增去救趙國。宋義按兵不動,並壓製項羽提出的出兵解圍巨鹿城的要求。宋義還不顧戰士們忍凍挨餓,為其子赴任大擺宴席。項羽果斷地殺死了宋義及其子。懷王見事已如此,隻得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帶兵救趙。項羽統率全部軍隊渡河,後又將船隻統統鑿沉,把煮飯的鍋全都打破,連宿營的房子也燒了,隻攜帶三天的幹糧,表示死戰。到了巨鹿,聲威壓倒了各路來救趙的諸侯部隊。項羽打垮了秦軍,在召見各路諸侯部隊的將領時,那些將領麵對項羽不敢仰視。

鴻門宴:當項羽跟秦王朝主力大戰時,劉邦趁秦王朝後方空虛,進入關中,攻下鹹陽,並想阻擋項羽入關。項羽進關後,要與劉邦一決雌雄。當時項羽軍隊有四十萬,劉邦隻有十萬,形勢顯然對劉邦不利。為了避免不利,劉邦假意到鴻門向項羽謝罪,表示自己沒有稱王的野心。兩人一起喝酒時,範增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總是默默地沒有表示。項羽部將項莊舞劍,尋找機會殺劉邦,又被項羽的叔父項伯所阻擋。劉邦的警衛官樊噲在張良的示意下進營,為劉邦辯護。項羽此時已對劉邦消除了疑心。劉邦借口上茅廁逃走。範增得知後斷言:將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一定是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