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紹兩個精彩的故事。
蘇秦以連橫說秦:蘇秦用連橫之策上奏章十次遊說秦惠王,主張秦國張揚武力,兼並諸侯,吞滅天下。但始終沒有被秦王接受。蘇秦衣服破了,錢用光了,隻好離開秦國回家。他穿著草鞋,纏著裹腿,背著書袋,挑著行李,容貌枯槁憔悴,麵帶慚愧。回到家時,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同他說話。蘇秦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沒有出息的緣故。於是他連夜拿出藏書,擺出十幾隻書箱,找出太公《陰符》兵法,伏案誦習,仔細熟讀領會。讀到昏昏欲睡的時候,便拿錐子刺進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一年以後,他對兵法領會深透,於是蘇秦改用合縱之策遊說趙王。趙王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意見,封他為武安君,授予相印,賜予他豐厚的待遇,帶著他出使關東各國,相約合縱,拆散連橫,抑製強大的秦國。這時候,天下的廣大,百姓的眾多,王侯的威勢,謀臣的權力,都要取決於蘇秦的策略。諸侯互相親善,勝過兄弟。趙國威望大大提高,蘇秦非常得勢,千金、車馬任他使用,路上往來威風十足。這時,蘇秦父母對他刮目相看,妻子和嫂子對他恭恭敬敬、俯首帖耳。
荊軻刺秦王:秦國兵臨易水,燕國危在旦夕,燕太子派荊軻使秦,用暴力脅迫的手段,使秦放棄對燕國的侵略。荊軻臨行那天,太子和許多賓客都來送他。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並發出慷慨激昂的聲音,人們聽著都瞪大眼睛,怒發衝冠。然後荊軻就上車出發,再沒有回頭看一眼。
在秦國的宮殿上,荊軻向秦王奉獻地圖,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荊軻乘勢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握住匕首直刺秦王,但沒有刺到秦王身體。秦王大驚,避退站起,掙斷衣袖。急忙拔劍,但因劍身長,一時拔不出。荊軻追趕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臣僚們驚慌失措,失去了常態。後來在左右人的提醒下,秦王拔出劍來,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下,又舉起匕首向秦王擲去,沒有擊中,紮在柱子上。秦王又向荊軻連砍數劍。左右人立即上前殺死了荊軻。於是秦國對燕國恨之入骨,經過五年,終於滅掉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兼並了天下。
後來,荊軻的朋友高漸離因擊築技能被秦始皇召見,為替燕國報仇,他用築猛擊秦始皇,沒有擊中秦始皇而被處死。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選自《秦策》)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麵目犂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裏。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戰國策》著重記述戰國縱橫家的言論和行動,表現他們的才能和辯智,宣揚士人在曆史上的作用,對憑借口舌乃至以權詐獵取功名利祿的行徑也直言不諱。雖然《戰國策》中也包羅了儒、道、墨、法諸家的思想,但就全書的主要傾向看,它主要反映了縱橫家的思想,是部典型的“戰國縱橫家書”。
《戰國策》繼承並發揚了《左傳》《國語》的傳統,對後世史傳散文和政論文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善於寫遊說之辭。《左傳》即以長於寫辭令著稱,《戰國策》的策士更是辯才無礙,鋪張揚厲,氣勢奔放,酣暢淋漓。蘇秦、張儀遊說各國的許多長篇大論就是典型的代表。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說辭寫得推心置腹,真誠懇切,令人動容。例如範雎入秦說昭王的一大段:“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之言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臣之所恐者,獨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是以杜口而裹足,莫肯即秦耳!”聽起來全是為對方設想,昭王不能不被打動。有些說辭則危言聳聽,出語驚人。例如唐雎針對秦王“伏屍百萬,流血千裏”的恫嚇,針鋒相對地提出“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使秦王“長跪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