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霄看了看雪竹問道:“雪竹,你看刺殺段老將軍的會是什麼人?”
雪竹沉思片刻道:“兒臣聽說段老將軍是被大浪淘天掌所殺。而這種掌法兒臣從未聽說過,想必是江湖上的邪門歪道所為。”
黎霄愣道:“段家可從未和江湖上什麼人結過私怨呀?”
“這也正是兒臣所想——”雪竹繼續陷入沉思。
這時,東方雲鶴進殿向黎霄施禮畢,道:“大王,段恒遇刺之事,我已查過,大浪淘天掌,是江湖上天梟幫獨門絕學。練此功之人戴有鐵手套。而手套掌心卻有毒刺,傷人之時,必有推風排浪的掌力。若中此掌,死路一條。”
“東方先生,據你所知,行刺之人應該是誰?”雪竹問道。
“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天梟幫幫主曲駿所為。此人心狠手辣,武藝驚人,更有幫徒數百人。而且大浪淘天掌也隻有他練的最嫻熟。能傷段恒者,必是此人。”
玉竹在旁邊疑惑道:“那曲駿為什麼要殺段將軍?”
雪竹道:“依我看來,刺客若是曲駿,行刺之事並沒有那麼簡單。能驅使堂堂天梟幫幫主曲駿為他效命的人肯定也不簡單。”
東方雲鶴道:“雪竹公主所言及是,依我看來此事不是衝著段家去的。而是衝著大王來的。段恒是大王肱股之臣,總督南邦兵馬。段恒若死,定有人起兵作亂、從中漁利。”
“東方先生,你說什麼人會作亂?莫不是說我們潘家吧?”忽然簾後走出一人,正是潘妃。
“娘娘微臣不敢!”東方雲鶴忙道:“微臣建議大王早立新都督,以防不測。”
雪竹聽罷東方雲鶴之言,也向黎霄道:“父王,據兒臣看來新都督應該勇冠三軍、德服眾人。兒臣以為段紫雲比較合適。”
玉竹也附和著雪竹道:“是呀,父王,姐姐說的對,段紫雲——”
“住嘴!”潘妃衝玉竹喝道。又走到雪竹麵前,尖酸的笑道:“雪竹呀!段小將軍少年英雄,人上之人。雪竹真是好眼力,現在就開始為自己的夫家謀權奪利啦!”
雪竹聽此話問道:“母後此言,兒臣聽不明白。”
“嗬嗬!不明白,這個你可明白?”說著便從袖中掏出那封信。
“這個怎麼會在你手裏?還給我。”雪竹驚道,正要用手去奪。潘妃把手一縮,笑道:“急什麼?‘若要瑤池花入目,先問東風依不依。’就先交給你父王,看他依不依你?”說著,把信放在黎霄案上。
黎霄看罷此信,大怒:“雪竹!怎麼回事?堂堂一個公主,盡然和外人互傳書信!”雪竹臉蛋通紅,想說什麼,又說不出,看到潘妃在一旁得意的笑。眼睛一酸便奪門而去。玉竹見此,向潘妃道:“母後,你也太過分了!再也不理你了!”隨後也跑了出去。
東方雲鶴見此,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笑道:“大王,‘賈午偷香,文君竊玉。’千年傳為佳話。我看公主、紫雲郎才女貌倒也般配。隻不過,段恒身亡,此事也不好再談。待段紫雲三年喪滿再——”黎霄聽此言不由怒氣稍斂。
而潘妃冷笑道:“東方先生!雪竹、段紫雲之事,可不是什麼國家大事,是我們家事。你就不要插嘴了。堂堂一個公主不知自重!”‘哼’了一聲,便轉身離去。黎霄無奈的擺擺手,東方雲鶴不好再說什麼,也隻得退去。
玉竹知道自己惹的禍,讓姐姐受責罰,但又不敢說出。勸了幾句,雪竹紅著櫻桃般眼睛道:“我想靜一靜,妹妹一會兒去段府幫我帶份祭禮過去。祭奠一下老將軍。告訴段紫雲,不要過度悲傷。還有,讓他以後不要再給我寫什麼書信。”玉竹應諾離去。辦了兩份祭禮,乘車轎直往段府。見到段紫雲,連聲勸慰。
紫雲見隻有玉竹來,雪竹未到。便問道:“大王、娘娘都還好嗎?”
“都還好。”
“還有雪竹公主,她還好嗎?”
玉竹聽他問起雪竹。便將宮中之事告訴段紫雲。並說:“姐姐讓你以後不要再給她寫書信,免得惹起是非。”段紫雲聽說自己連累了雪竹,並讓雪竹怨恨上自己,心中愈加悲傷。看了看亡父靈堂,想想仇家不知是哪個,不由得放聲痛哭:“爹!孩兒沒用,仇家是誰都不知道——”
玉竹見他如此傷心,遂產生惻隱之情。便將東方雲鶴所查到刺客曲駿一事悉數告訴了紫雲。
紫雲聽罷,咬牙切齒道:“曲駿!天梟幫!我要為父報仇!”——
再說淩秋城,胡得威進入梅雲夢的議事廳,見梅雲夢和殷天龍、殷天鳳都在。便笑道:“城主,大事成了,曲幫主得手了。”
梅雲夢驚道:“不愧為‘鐵手套’,這麼說段恒他已經死了,那我還怕什麼?天龍、天鳳你二人速將我的親筆書信送到各方。讓他們準備起兵。”二人領命,便騎快馬,奔往越城、蠻城、天梟幫、地虯會等處。
梅雲夢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便領手下部從並滿城百姓來到祈雨台前。隻見梅雲夢登台向龍王像拜道:“蒼天大地,可憐淩秋城。數年幹旱,民不聊生。如有過失,請責雲夢。願乞甘霖,恩澤百姓。再三叩首——”
胡得威忽然從台下跑上來向梅雲夢報道:“不好了,城主!大王有令,說三個月之後要對北邦用兵,並向我淩秋城征集大量糧草。”
梅雲夢佯作驚詫:“我的奏章,大王沒看到嗎?難道我淩秋城百姓沒飯吃、沒衣穿,大王就不生絲毫憐憫之心嗎?”
台下百姓聽此,紛紛議論。“昏君無道。”“
不恤黎民!”
“還讓百姓活嗎?”等等不絕於耳。
梅雲夢見此情形大哭道:“各位鄉親!淩秋城之災,皆雲夢之罪。就算一死,也要入宮麵諫大王。為各位父老鄉親求一生路。”
胡得威忙向前跪道:“城主,萬萬不可。三年災情,昏君不聞不問。如今又向淩秋城征集糧草,這分明是把我淩秋城百姓往火坑裏推呀!今日不如反了昏君。殺向如意城,為淩秋城百姓討個公道。”
台下忽然有人喊道:“城主反吧!再不反我們活不下去啦!”
緊接著台下百姓亂哄哄的喊道:“反吧,我們誓死與城主共討昏君。”
梅雲夢見時機成熟,站起身來。高聲道:“既然各位父老兄弟願與我共討獨夫民賊,我願與淩秋城共存亡。為了淩秋城百姓,就算背上‘反賊’的罵名又有何妨?”
台下百姓聽此,熱淚盈眶,齊聲喊道:“願助梅城主!”
忽有一人大聲喊道:“鄉親們,不要被此賊蒙騙!大王早有賑災錢糧,皆被此賊侵吞。他又在這裏煽動百姓共同叛亂南邦,實為他個人野心!”
梅雲夢聽此話一驚,冷目望去,卻是淩秋城督糧官丁銳。
丁銳手持腰刀,飛身上台。用刀尖直指梅雲夢,罵道:“奸賊,如此卑鄙!看刀!”說著便向梅雲夢砍去。梅雲夢急忙躲閃,並抽出寶劍招架。
胡得威見此,怕傷到自己。忙跑到台下,招喚士兵來救梅城主。再說,北邦沐天晟手下的張禦、劉戩二將正在台下。二人雖是平民打扮,但平時刀不離手。見有人擾亂梅雲夢的計劃,便飛身上台相助。丁銳哪裏是他三人的對手。未出二十回合,便被梅雲夢一腳踢到台下。張、劉二人忙飛身台下將丁銳捆綁起來。
梅雲夢見百姓似有疑惑,笑道:“鄉親們勿憂!此賊乃昏君派來奸細,今已被擒,先關入大牢。來日起兵之時,用此人祭旗!”台下百姓又是一陣歡呼。
而此時,越城城主董檜、蠻城城主莫忠已按梅雲夢之計率先起兵。二人合兵一處共計萬餘人馬由南向如意城方向殺來。一路上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幾日之內,如意城之南便屍橫滿路,哀聲遍野。原來,越城、蠻城都因當年反叛南邦,後被段恒掃平。並立當地人董檜、莫忠為本城城主,哪知二賊卻被北邦買通,與梅雲夢沆瀣一氣,共同反叛。
有人將越城、蠻城起兵作亂之事報與黎霄。黎霄大驚,忙與東方雲鶴等大臣在朝堂之上共議退敵之策。忽又有人報道:“大王,天梟幫、地虯會一些幫徒在如意城北一些村莊擾民。恐怕對如意城不利呀?”
黎霄聽罷點點頭,又問道:“淩秋城有什麼動靜?”
“大王,梅雲夢正在招兵埋馬,稱要為國平叛。”
黎霄擺擺手令那人下去,向東方雲鶴問道:“丞相以為如何是好?”
東方雲鶴道:“越城、蠻城叛賊都是些烏合之眾,天梟幫、地虯會的幫徒也不過千人,這些都不足為懼。我看必是梅雲夢瞞天過海之計,讓我如意城周邊皆亂,他便乘機調遣人馬。更怕那淩秋城與北邦接壤,若與北邦勾結恐難對付。大王當派重兵防守北邊才是。”
“東方先生,此言差異!”
黎霄一看正是外戚潘南月。忙問道:“潘愛卿,以為如何?”
潘南月道:“大王,南方起亂,兵馬卻調向北方。東方先生之計豈不是南轅北轍嗎?依臣看來,梅雲夢未必是反,若是真反。令兩千人馬守住險隘鎮雄關,管教他一個人也進不來。待掃平南部,再揮師北上,豈不四方太平?”
黎霄一聽,連連點頭:“潘愛卿,此計甚妙。孤命你為‘平南大將軍’,速去整頓兵馬南征莫忠、董檜。”
東方雲鶴見如此,隻得奏道:“大王,南方兵患如蟲蛇,北方才是洪水猛獸。大王重南輕北,恐於南邦大不利呀?”
黎霄道:“可命段紫雲為鎮北將軍,領兵兩千據守鎮雄關。”
忽有從將報道:“稟報大王,段小將軍這幾天不見蹤跡,不知去何處了。”
“什麼!”黎霄怒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他卻不知去向。給我找回來,嚴懲不貸!”
東方雲鶴又道:“二王子精通兵法、熟知戰略。可令二王子代替段紫雲駐守鎮雄關。再多撥三千人馬,以保二王子安危。”黎霄點頭應允。
次日,潘南月領全國大半人馬南下征討莫忠、董檜。二王子黎麟領五千人馬前往鎮雄關。整個南邦國頓時陰雲密布,殺聲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