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康複中的常用按摩推拿手法
按摩推拿手法的種類十分繁多。現就康複中的常用按摩推拿手法做一簡要介紹。
1.摩法
[操作]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部慢慢做往返直線撫摩。用力宜均勻,動作應輕巧。
[作用和適應證]理氣導滯,消食和中。主治胸脅脹滿、胃脘疼痛、食積不化等症。
2.捋法
[操作]用手掌(偏於外側部)自患部的近端向遠側反複推摩。
[作用和適應證]理氣止痛。主治胸腹悶脹、脅肋酸痛、局部腫痛、活動不利等症。
3.一指禪法
[操作]用拇指指端、掌麵著力於患部,或著力於所選取的穴位上,通過腕部的擺動和拇指關節的屈伸活動,來回擺動,操作時要求沉肩、垂肘、懸腕。
[作用和適應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消積和胃。主治頭痛、胃痛、關節酸痛等症。
4.擦法
[操作]用手掌、大小魚際、掌根或小指指腹在皮膚上摩擦。操作時用上臂帶動手掌,力量大而均勻,動作要連貫,使皮膚有灼熱感。
[作用和適應證]活血和胃。主治胸腹部挫傷、胸肋迸傷、內髒虛弱、氣血不足等症。
5.揉法
[操作]用拇指和四指成相對方向揉動,手指不能離開皮膚,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
[作用和適應證]理氣寬胸,消積和胃,活血消腫,行氣止痛。主治軟組織損傷、局部腫脹、疼痛以及胸腹部悶脹、納呆、便秘等症。
6.劈法
[操作]用手掌側麵擊打肢體,一般用於肌肉豐厚處。
[作用和適應證]活血舒筋,行氣通絡,祛瘀消腫。主治肩背、臀腿部的軟組織勞損、局部酸楚、脹痛等症。
7.抖法
[操作]用手握住患者的遠端,輕輕抖動。患者應放鬆肌肉。抖動時應連續不斷,不可間斷用力。
[作用和適應證]調和氣血,舒筋通絡。主治四肢酸楚、活動不利等症。
8.搓法
[操作]兩手掌相對置於患部,用力做上下或前後的搓動。動作宜協調、輕快,雙手用力要均勻、連貫。
[作用和適應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主治腰背、四肢肌肉酸麻等症。
(五)按摩治療的注意事項
(1)根據治療目的決定按摩的方向,如為改善血液淋巴循環,按摩方向宜從遠至近;如為促進癱瘓肌肉的功能恢複,則宜從近至遠,因為癱瘓肌的功能恢複常從近側大肌群開始。
(2)根據疾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按摩手法,用於治療痙攣性癱瘓時,宜選用輕至中等強度的手法,且主要起抑製作用,如推摩、擦摩等,按摩時間宜長,直至痙攣緩解、減輕。對於弛緩性癱瘓,則可用較強且興奮性較高的手法,如揉捏、叩擊、顫摩等,時間應恰當,不宜過長。
(3)被按摩部位應處於放鬆舒適位,可提高按摩的效應。也有要求裸露按摩部位,用以觀察局部的反應。
(4)若皮膚有感染或新鮮瘢痕,禁忌做局部按摩;對有出血性傾向的病人不宜按摩,在關節部位,大血管、神經幹比較淺表處,按摩手法強度宜適中,以免引起損傷。
(5)每次按摩後不應引起疼痛,更不應引起痙攣。每次按摩要有一定的治療效應,否則應考慮改換按摩手法。
(6)按摩宜和其他治療很好配合,如按摩後可做被動活動、主動運動或中草藥外洗等。
二、八段錦
八段錦是我國古代各種導引術的新發展,它注重精練、成套、簡便易行、肢體活動兼保健按摩相結合,主要用於健體祛病,是古代導引術逐步走向簡約化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宋代以後數百年來,它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八段錦共有八個動作,它具有立、屈、馬步三個基本姿勢,對四肢頭頸、軀幹等均有良好的活動作用。實踐證明,它對於脊柱後凸、慢性腰背疼痛等均有良好的康複效果。八段錦易記易學,運動量可根據各人具體情況而定,如體質強壯者,其動作幅度可稍大,每個動作的持續時間較長,或動作次數增加;對年老體弱者,動作幅度減小,次數減少。一般每個動作105次,每天1-2次。
三、常見傷病的康複運動方法
(一)常見部位損傷的關節活動度康複法
所謂關節活動度有兩個含義:一是按該關節所具有的解剖活動軸的運動範圍進行活動;二是應盡可能地做大範圍活動。
常用的關節活動度鍛煉方法如下。
1.被動性關節活動度
被動活動對恢複正常活動範圍的運動能力有較好的幫助,特別對有輕度關節粘連或肌痙攣的病人,按關節運動範圍進行被動活動,長期下來有利於康複。即使對肌肉癱瘓的病人,在神經功能恢複前及早進行被動活動,常對維護正常關節形態和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2.放鬆性關節活動度
肌張力常受意識的影響,對有肌緊張度增高從而限製關節活動範圍者,若采取一定放鬆練習,能較好地增大關節運動範圍。放鬆時除要求一定技巧外,還要使病人明確放鬆的含義和作用,加強合作,可以提高放鬆效果。放鬆練習時的體位以臥位和坐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