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康複運動的特點
康複運動亦稱醫療體育,是利用人體肌肉關節的運動,以達到防治疾病、促進身心功能恢複和發展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殘疾人和病人的疾病診斷、病期、功能狀態、康複目標等具體條件,以運動處方的形式,選擇合適的運動方法,以改善或提高運動能力和內髒功能,促進康複。
康複運動的特點如下。
1.康複運動是一種獨特的、積極的康複方法康複運動
需要自身的積極性才能堅持治療,同時運動本身又能進一步提高人的情緒和鍛煉的自覺性,從而使病人的康複更有效。
2.康複運動是一種局部與全身相結合的治療和康複方法
雖然康複運動表現為對局部肢體的功能訓練,但它同時也影響到全身髒器的功能,因而常能引起較全麵的治療效應,促進康複。
3.康複運動是一種集運動、預防、治療、保健、心理康複於一體的運動方法
康複運動不僅用於人體功能的康複,還可改善和提高全身狀態及免疫能力,從而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4.康複運動是運動與心理健康並重的康複方法康複運動
不僅具有訓練的實質,同時在運動中又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例如,要求病人有堅強的意誌進行訓練;在集體治療時相互支持;在進行遊戲時還可受到榮譽感、進取精神等方麵的教育。
第二節 康複運動的方法
一、按摩推拿康複法
按摩推拿用於治療痹症、痿症等疾患,以消除症狀和恢複功能,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今天,按摩推拿已發展成為我國康複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多種疾病有良好的康複效果。
(一)按摩推拿在康複中的作用
1.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素問·調經論》曰:“五髒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所以,氣血暢通,則百病皆除;氣血壅滯,則百病叢生。氣血的正常通行,既要有充足的氣血,又必須依靠暢通的經絡。經絡網絡全身,把全身的髒腑、器官、四肢百骸聯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按摩推拿能疏通經脈、行氣活血,從而使全身的髒腑、器官能獲得充足的血液供應,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
2.消除肌肉疲勞
肌肉鬆緊得當,則周身關節通利,活動有力;如肌肉緊張、痙攣,則活動不利、酸痛。按摩推拿能加速軟組織損傷的恢複,使痙攣的軟組織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解除肌肉的痙攣與疲勞。
3.調整髒腑功能
髒腑調和,則人體精力充沛;反之,髒腑虛弱,氣血生化乏源,則精神委靡。按摩推拿能調整髒腑的偏盛偏衰,平衡陰陽。
4.滑利關節
關節滑利,則行動敏捷;關節僵硬,則行動遲鈍。按摩推拿能鬆解粘連、滑利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使關節功能得到恢複。
(二)按摩推拿部位的選擇
根據中醫理論選擇適當部位進行按摩推拿,是確保療效的關鍵。常用的部位選擇法如下。
1.按解剖部位選擇
根據病變所在,選擇相成的體表部位,進行按摩推拿。由於這種方法簡單、易學,故應用十分廣泛。
2.按經絡理論選擇
根據經絡理論,選擇相應穴位進行按摩推拿。
3.其他有人還根據耳、手、足某些與髒腑對應的部位進行按摩,也能獲得療效。
(三)按摩推拿的基本治療法則
1.補法
主要用於虛證。症狀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兩足無力、盜汗遺精、夜寐多夢等。操作時手法應輕柔,不可重刺激。常用滾、揉、摩、擦、推等手法。
2.瀉法
主要用於實證。症狀有腹滿、便秘、腹痛、納呆、苔黃等。在操作時,手法頻率由慢到快,刺激稍強。常用的手法有摩法、一指禪法、推法等。
3.清法
主要用於熱證。症狀有麵紅目赤、便秘、尿赤、脈數等。操作時要剛中有柔,達到清熱除煩之目的。常用推、摩、擦等手法。
4.和法
主要用於半表半裏證。症狀有胸脅苦滿、胃納不佳、脈弦等。操作時應平穩而柔和,頻率稍緩。常用抖、振、摩等手法。
5.溫法
主要用於寒證。症狀有形寒肢冷、腹中冷痛、苔白、脈遲等。操作時的手法應緩慢而柔和。常用的手法有按法、點穴、捏法、滾法、揉法等。
6.通法
主要用於壅滯不通之證。症狀有酸痛、便秘等。操作時手法要剛柔兼施。常用的手法有推法、搓法、拿法等。
7.汗法
主要用於外感風寒、風熱之證。症狀有咳嗽、頭痛、鼻塞、脈浮等。操作時的手法先輕後重,步步深入。常用的手法有拿法、按壓、點穴、捏法等。
8.消法
用於有形或無形積滯之證。症狀有胸腹脹滿、痞悶等。操作時手法宜輕快柔和。常用的手法有摩法、擦法、搓法、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