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韌帶損傷的症狀
(1)損傷部位可發生在韌帶的中段,也可發生在其附著於骨處(撕脫性)。
(2)患處紅腫、疼痛、局部壓痛、關節活動障礙。
(3)患處關節偶有被拉開和鬆動現象,側向活動時,可有鬆動感。
(4)韌帶斷裂時,關節外形有變化,呈內翻或外翻狀。
2.關節韌帶損傷的治療
(1)急救程序同肌肉損傷。
(2)韌帶撕脫要用手法複位,然後用棉墊繃帶壓縛(重傷者要用夾板)。
(3)傷後症狀嚴重腫脹,疼痛劇烈,活動障礙大,宜盡快送醫院進行X射線透視檢查。
(4)韌帶、關節損傷治療期較長,康複練習特別重要。
3.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1)增強關節肌肉的力量練習,特別是加強對弱側關節的訓練,靜力練習很有實效。
(2)提高關節靈活性練習的質量,在堅強靈活上下工夫,跳繩練習是個好方法。
(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特別是專項訓練的輔助練習,寒冷天氣更要做開關節活動。
(4)注意關鍵運動技術的合理性、正確性,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5)場地設備必須認真檢查、合理布置,消除隱患。
(6)配備合格護具,易傷的小關節要正確使用膠布包紮。
四、骨折與脫位
骨折是因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局部軟組織損傷,並使骨組織連續性遭到破壞。由於創傷或病變,使關節正常的骨性關係(位置)部分或全部發生改變,關節功能障礙,稱為脫位。
骨折和脫位均是嚴重的傷害,在劇烈的運動比賽中或特殊的練習中偶有發生,一般體育活動中很少出現。
1.骨折與脫位症狀
患處變形,功能障礙,異常活動;疼痛劇烈,麵色蒼白;局部有紅腫和淤血斑;傷處壓痛銳利。
2.骨折與脫位的急救
止血與防止休克;及時固定患處,防止骨折移位和加重傷情;盡快就近送醫院診治;嚴禁按摩。
3.骨折與脫位的治療
拍X射線片檢查;複位、固定;藥物與按摩治療;康複練習;臥床病人須預防壓瘡發生。
4.骨折與脫位的預防
(1)掌握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特別是倒地姿勢,滾翻與滾動動作是必須學好的。
(2)增強關節肌肉、韌帶力量練習,提高抗擊打能力。
(3)加強運動道德教育,不做違規動作及傷害性阻擊。
(4)做高難度空中動作,必須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五、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又稱應力性損傷,為長期、反複、快速、輕微的外傷應力累積於骨骼的某一部位,逐漸發生的慢性損傷。多發於運動新手、跳、跑運動員、長途行軍的新兵、舞蹈演員等人群中。
1.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病因
多數患病者是由於跑跳動作不正確,訓練方法不科學,跑、跳過多或者長期在過硬的場地練習,使小腿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刺激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久之,骨膜出現血腫機化、增生等骨膜炎性改變。千萬不能小看這個骨膜炎性改變,如果繼續加大負荷刺激,則可使骨質受損,最終發展成疲勞性骨折。
也有人通過生物力學分析認為,在跑、跳時,人體重力與地麵反作用力的焦點主要集中於脛骨前麵彎曲處,長時期的反複作用,可在彎曲度最大處引起應力性損傷,形成疲勞性骨膜炎,乃至骨折。
2.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症狀
(1)一般無明顯外傷史,逐漸出現脛骨前或小腿後外側痛。
(2)活動量增大或走路多及上、下樓梯時疼痛加重。
(3)作後蹬腿時感乏力,且疼痛加重。
(4)嚴重時,走路也痛。
(5)脛骨內側或外踝上方有局限性腫脹,皮膚發紅有光、灼熱。
(6)脛骨內側緣的中、下段有明顯壓痛,可摸到硬節、高低不平。
3.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治療
(1)出現脛腓骨骨膜炎症狀時,應立即減少下肢活動量,調整訓練內容,患肢小腿用彈性繃帶包紮。練習後,必須在局部作熱敷或照紅外線。
(2)患處有腫脹發光、紅、灼熱者,須敷中藥治療。
(3)患肢有後蹬痛、走路疼痛者,要停止下肢練習,加重消腫活血藥物外敷,配合按摩、針灸治療。
(4)硝酸亞汞鋁療法:用2%的硝酸亞汞鋁溶液浸於錫紙上,大小同患處,貼於疼痛部位,用膠布把錫紙貼緊皮膚,不可有漏氣,避免燒傷皮膚。待1-2小時後取下,每日一次,3-5次為一療程,有良好療效。皮膚有傷口時不能用。
4.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預防
(1)對初學田徑運動及平時活動少的人,跑、跳練習要逐漸加大活動量。
(2)不要在過硬的場地上作長時間的、單一的跑、跳練習。
(3)不宜穿釘鞋做過多的使小腿肌肉緊張度高的專門練習。
(4)學會在跑、跳練習時能自如地放鬆小腿肌肉,不要使它始終處於緊張狀態。
(5)每次練習後,都要認真做好小腿部的自我按摩、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