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走一步必須聽老師的指令。
3.雷區的左右兩側是懸崖峭壁,無法通過。
【引導討論】
1.我們在進行集體操作的時候,約束力可能是衡量團隊績效的重要指標;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有出入,領導者應負主要責任。可以看出,我們在項目本身的理解上沒有什麼問題,遺憾的是在這麼小的問題上出了差錯,工作中往往也是如此,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犯的錯誤會使你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2.項目一開始的時候,我要求大家仔細傾聽規則,就是要求我們要善於傾聽,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全,這才有利於下一步的操作;如果我們沒有認真地傾聽規則,犯錯誤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3.我們用了很好的方法來完成這項任務,做記錄,在地上做標記,分人記憶等,這些都是成功的節點。當我們的目標明確之後,尋找方法就是首要大事。“團隊學習”是現代“學習理論”的重要議題,“1+1>2”、“1+1<2”的現象都會出現。
4.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們都能夠主動利用身邊的工具,很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準確地記錄會給大家的決策提供極大的幫助。
5.“紅區”,我們最終還是被逼到裏麵,這可能是成功關鍵的一步。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思維定式”,許多東西在我們意識深處是“理所當然”的。這兩片紅區在形式上是與其他格子不同的,但我們的規則沒有規定不準進入。有個例子:幾個部門經理被總經理召來開會,一個問“我可以做什麼”,一個問“我不能做什麼”,讓我們看看哪個人更適合做領導呢?突破思維定式還表現在其他方麵,比如:相鄰的小格子的理解,是否可以走,後一個人走新路線等。富於創新精神是突破思維定式的最突出的表現。
(八)電網
【項目類型】團隊配合項目,場地訓練。
【場地】在相對開闊的地帶,選擇兩棵主幹高2米以上的樹,或有同樣高度的其他支撐物。
【器材】一張4米寬、1.6米高的繩網(“四框麻繩”框內徑細的棉綸繩拉出15~20個高低、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洞”),最小的“洞”可勉強通過比較瘦小的學生。
【人員要求】1020人。
【項目時間】40分鍾。
【項目目標】
1.增強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
2.體會計劃和精心操作的重要性。
3.認識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項目布置】
1.將電網掛在兩棵樹之間。
2.將學生集中於“電網”一側,介紹項目名稱和活動的要求。
3.說明活動要求以後,全隊學生開始從“電網”的一側,在不觸動“電網”的情況下穿越“電網”到另一側,穿越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4.要求每個“網洞”隻能1人通過,如觸網則須返回,另選取其他“網洞”通過,觸網的“洞”作廢。
5.未通過的和已通過的學生,不得返回至另一側幫忙。
6.全隊學生隻能從“電網”中的“網洞”中通過方為有效,從其他地方通過無效。
評分標準:
1.團隊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體通過“電網”,得10分。
2.團隊在規定時間結束後通過時,每剩一人扣10,超過1分鍾扣1分。
【注意事項】
1.此項目可鍛煉學生的決策和操作能力。為避免學生草率開始通過,應在布置任務後提醒學生此活動並不簡單,也許會涉及管理中一些重要環節,因此要一絲不苟,精心策劃、精心操作之後再開始穿越。
2.根據學生人數給出1~2人的富餘“網洞”,若人數太多,可規定若幹個“網洞”,可以通過兩次。
3.教師在判罰時可采取“大洞嚴,小洞寬”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4.如在夏季可提醒學生穿著越少越好,女生不要穿裙子。
5.如在天冷季節,在判罰時可作適當的放寬要求。
6.詳細觀察每個人的表現、作用、決策和協調過程,以便進行指導。
7.需要將隊員托起通過時,應提醒保護學生,注意平穩起放,以保證安全。
8.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如有導致危險的舉動,教師要及時地予以製止。
【引導討論】
1.團隊在集體完成任務時,確定決策人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確立方案、明確分工、注意安全保障等是團隊成功的關鍵。
3.確立有效的團隊紀律、激發情緒是團隊成功的保障。
4.有效的利用資源是團隊成功的思路。
5.相互協調和精心操作才能使計劃得以順利地實施。
6.正確對待不同意見和挫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7.擺正個人在團隊中的位置,是團隊成功的基礎。
(九)信任背摔
【項目類型】個人挑戰與團隊配合項目。
【場地】一塊平整的場地。
【器材】
1.背摔台一個,約150厘米高。
2.捆手布2-3條,約60厘米長。
3.體操墊一塊。
【人員要求】10以上。
【項目目標】
1.克服心理恐懼。
2.活躍集體氣氛、增加團隊凝聚力。
3.增強相互信任和理解。
【項目時間】小組學生為15人時,約需70分鍾。
【項目布置】
1.集合學生,介紹項目名稱和活動要求。
2.說明活動要求學生輪流站於高台上雙手握於胸前,直立背向台下倒下,台下由全體學生保護其安全。
3.挑選1012名下方保護人員,擺成保護姿勢。要求一對一地麵對麵排列,雙臂向前平舉,掌心向上,伸到對麵學生胸前,形成人的手臂墊。說明腿要成弓箭步,學生倒下去注意手臂用力,抬頭看著倒下的隊員。將倒下學生接住後,用“放腿抬肩法”將學生平穩放下。
開始之前,教師應先用身體下壓學生手臂,讓學生感受到重量並表現出足夠的托力。
4.說明上下口令呼應為:
——台上學生大聲問下麵:“準備好了沒有?”
——台下學生齊聲回答:“準備好了!”
——台上學生聽到回應後,大聲喊:“一,二,三!”
——台上學生直挺身體向後倒下。
5.教師站在台上,用捆手布將學生的手捆住後,用手抓住捆手布,從捆上布條至喊完口號前教師必須用手握住布條,以防學生突然倒下。教師站在學生身側,提醒下麵學生注意後,可以開始讓所有學生順序完成該項目。
【注意事項】
1.要求全體學生摘去手表、胸針、發卡、眼鏡、手機等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
2.第一位背摔者可由學生自報,但要確定一位體重較輕的人進行第一次背摔,體重大的人應放在中間做,並可適當增加保護人數。
3.有心髒病、腦血管病、高血壓及嚴重腰傷者不能參加。
4.背摔台的四腳應穩固結實。
5.要注意台麵木板是否結實。
6.防止台上學生倒下時將教師同時拉下。
7.教師在台上後移時注意防止摔下。
8.教師要檢查背摔者身上是否有硬物等危險物品。
9.未經上下口令呼應時不得操作。
10下方保護學生接住上方學生後不得將其拋起。
11.禁止將接住的學生順勢平放在地上。
【引導討論】
1.談談突破心理障礙瞬間的感受和挑戰自我的意義。
2.通過對比看和做之間的心理差別,體會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意義。
3.體會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4.理解按要求進行挑戰是最安全的。
5.有些事情未能做或未能做好,並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心理不行,而心理素質是可以通過鍛煉加強的。
6.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敢做,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心理問題。
7.心理保護層厚的人,現有的能力也很難發揮。
8.不斷突破心理保護層是成功的關鍵。
9.關鍵在於不斷地突破自己,走出第一步。
(十)求生
【項目類型】團隊合作項目。
【場地】一麵3.8米的求生牆。
【器材】海綿墊1.5米×2米2個,小海綿墊2個。
【人員要求】10以上,男生女生的比例為6∶4。
【項目目標】
1.培養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
2.培養計劃、組織、協調能力。
3.個人英雄主義時代的結束,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意義。
4.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團隊無弱者”——認同差別,發現優點。
5.資源配置——“策劃和決策的過程”。
【項目時間】40分鍾。
【項目布置】召集學生到場地,宣布項目名稱。宣布要求:我們這個團隊所在的船隻半夜失火,再有40分鍾大火就要燒到船艙,船長要帶領我們在40分鍾的時間裏翻過麵前的障礙到甲板上去逃生。過程中我們不許脫下衣服和腰帶使用,不許將海綿墊立起或疊起,已上牆的人不許再回到下麵幫忙。評分標準:每剩一人扣10。
【注意事項】
1.綿墊要靠牆,兩塊之間不要留空隙。
2.注意安排學生保護。
3.注意阻止危險動作。
4.可適當提醒學生改變方式。
5.女生不能倒掛。
6.近視眼達500度以上禁止倒掛。
【引導討論】
1.在開始做之前是否製訂了計劃。
2.剛開始操作時感覺很容易,但到最後一個時才感覺很困難。
3.多設想方案和多嚐試及方法不行立即改變都很重要。
4.團結協作,合理分工,相互鼓勵,堅持到底的團隊精神很關鍵。
5.我們花了5分鍾的時間商量,非常好。這時涉及一個“資源配置”的問題。我們在發現困難的時候,不是一時的緊張或衝動,而是要冷靜下來,盡快地分析現場情況,集中信息,做出決策。決策之後,馬上行動,“行必果”是成功的保障之一。
6.如果我們一個人麵對這麵3.8米高的牆會怎樣?
現代社會是“集體英雄”時代,“個人英雄主義”的市場越來越小,靠單打獨鬥闖天下越來越不符合“規模經濟”發展要求,互相合作,協同作戰,成為共識的經營理念;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依靠“團隊”,依靠集體,在團隊勝利的同時,達成個體成功。
7.有一句話叫做“團隊無弱者”。在團隊中,角色不能趨同,要各具特點。我們每個人應認同差異,不能對與自己工作方式、性格特點不同的人抱有成見,應主動發現身邊人的優點,才能更好合作,以共同實現目標。
【點睛故事】“木桶原理”:木桶儲水量的多少,不在於最長或最高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它最短或最矮的那一塊木板。
(十一)袋鼠跳
【項目類型】團隊比賽項目,在場地進行。
【場地】30米×30米的平地。
【器材】跳袋2-10(每付跳袋是由十幾個連在一起的麻袋組成)。
【人員要求】24-96人。
【課程時間】不限。
【項目目標】
1.理解競爭。
2.持平常心。
3.倒了,再爬起來。
4.永爭第一。
5.既是對手,又是朋友。
【項目布置】把隊員分成若幹組,每組隊員分別站到跳袋裏,雙手提住跳袋的兩邊,站到起跑線上,聽到教師發出“開始”的口令後,所有隊員提著跳袋一起有節奏地向前跳。
【注意事項】隨時提醒隊員防止跌倒摔傷。
【引導討論】
1.快速融入團隊,體會每個人在團隊中的重要作用。
2.隻要互相理解,相互適應,團隊的大目標實現了,每個人的小目標也就實現了。
3.體會保持一顆平常心的重要性。
(十二)罐頭鞋
【項目類型】團隊協作項目。
【場地】約25米的長條型空地。
【器材】大氣油桶3隻,分別塗色,長3.5米、寬0.28-0.3米、厚0.07米黃花鬆木板兩塊。
【課程時間】40分鍾。
【人員要求】一般1014人,餘者可在下麵保護和指揮。
【項目目標】
1.培養團結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的團隊精神。
2.培養周密計劃,組織協調隊員之間良好溝通的能力。
【項目布置】
1.把兩塊板平放在3個桶上,板頭分別壓在桶的二分之一處。
2.召集學生至場地,請不超過14人站到放在鐵桶上的木板上,並宣布此項目名稱。
3.要求大家在40分鍾的時間裏,在人不落地的情況下,把3個桶和兩塊板向其延長線的方向移動兩塊板的距離。
4.宣布從現在起任何人不能下地,直至到達目標物。
5.可以利用的器材為2塊木板,3個鐵桶。
6.規則:人不許下地,板不許落地,桶不許倒地,犯規一次罰10,下麵的人不能幫助,時間為40分鍾,超時1分鍾罰1分。
【注意事項】
1.擺放器材時,木板頭壓在鐵桶一半位置。
2.一個桶上禁止平著放兩塊板。
3.培訓時要隨時保護木板上學生的安全(特別是學生換位的時候)。
4.隊員搬木板的時候,提醒他們防止木板壓手。
5.如有危險,教師要及時製止。
【引導討論】
1.要完成如此困難的任務,應該有一個從策劃到決策的過程,同時這個策劃、決策的過程,就是集體學習的過程,執行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隨時調整。
2.分工明確的長處,並聽取每個人的意見,注意是否發揮監督員的作用。
3.意見分歧時的解決方式和遇到挫折時的態度。
4.注意完美、時間、效果和安全幾者之間的關係。
5.傾聽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6.興奮的心情可能導致最終的失敗。
7.冷靜可能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十三)十一個球
【項目類型】團隊建設。
【場地】幾塊空地。
【器材】球、小毛絨玩具、白紙、記號筆。
【人員要求】每組人數可為15-30人。
【項目時間】60分鍾。
【項目目標】讓學生體會計劃、組織、溝通在合作團隊中的重要性。
【項目布置】
1.同一組學生圍成彼此相鄰的圓圈,由教師第一個向學生A拋球。
2.球不可落地,同時不能進行有規律地拋球,最後回到B同學的手中。
3.每個學生隻有一次接觸球的機會,一旦拋球的順序確定下來不能再改變。
4.教師計算出一個球從拋出到收回的時間,並告訴學生時間。
5.教師告訴學生球的數量會從1個增加到11個,請每小組根據一個球的時間,計算出最終回到B學生手中的球數以及使用的時間。
6.此遊戲將重複進行3次,每次進行的順序一致。
7.每次結束後,教師在白紙上記錄下計劃和實際的球數及時間。
【引導討論】
1.當你或你的同伴發生掉球現象的時候,你有何感受?
2.當你在全部過程中沒有發生掉球現象時,有何感受?
3.最初的計劃和實際結果在3次不同的遊戲中有什麼改變?
4.你認為此種遊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十四)全體離地
【項目類型】團隊建設。
【場地】一塊平整的場地。
【器材】9條粗竹子、9條小白繩。
【人員要求】12人。
【項目時間】30分鍾。
【項目目標】
1.體會團隊配合中人員分工的重要性。
2.發揮個體優勢,取長補短。
【項目布置】
1.教師發給每組9條竹子和9條小白繩。
2.該小組必須在20分鍾內建起一個架構,該架構可以使全體的組員同時離地。
【項目時間】3分鍾。
【注意事項】隊員離地時培訓者要保護學生的安全。
【引導討論】
1.小組是怎樣開始行動的,有沒有運用頭腦風暴法來收集很好的建議?
2.是否每位組員都參與了整個活動過程,並對所要執行的任務很清楚?
3.在配合中出現了什麼現象,你認為應該怎樣改進?
(十五)解方程式
【項目類型】團隊協作項目。
【場地】室內外均可。
【器材】每組一條約20米長的編織繩。
【人員要求】12-16人。
【項目目標】學習問題分析與決策的技巧;活化目標的行動力。
【項目布置】
1.活動前依照每組人數,在繩索上取等距打上單結;每個繩結旁均由一人單手握住。
2.設法用握住繩索的手,將整條繩索的結打開。
3.過程中手不可離繩索。
4.不可借助任何器具及另一隻手的協助。
【注意事項】無。
【引導討論】
1.有沒有同學一開始覺得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這樣的想法對決策的形成有沒有什麼影響?
2.當自己的意見與他人相左時,你是如何說服其他人的(或被說服)?
3.你的團隊是偏重決策過程(討論),還是實際執行?各有什麼優點?通過哪些方式可以強化團隊的行動力?
4.當你解開繩結後,你是采取旁觀,還是繼續參與其中?在現實生活中,如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你是否也會采取相同的態度?
(十六)Don’t touch me
【項目類型】團隊合作項目。
【場地】一塊平整的場地。
【器材】每組一個呼啦圈及一個障礙物(如角錐、毛線球、足球等)。
【人員要求】12-14人一組。
【項目目標】學習團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技巧;體驗目標的設定與挑戰。
【項目布置】
1.在地麵上放一個呼啦圈,中央放置一個障礙物,大家以呼啦圈為圓心,向外跨6步,然後麵向圓心圍成一個圓圈,每位學生相對位置上均站有一人。
2.每位同學必須經過呼啦圈的內圈,與對麵的夥伴交換位置。
3.過程中須保持前進,不可停止、後退或180°回轉。
4.通過圓心時,不可碰觸呼啦圈及圓心的障礙物。
5.人與人不能產生肢體接觸或碰撞。
6.活動采取計時製,由小組設定達成的時間,共計五回合;每人違規1次,加計5秒。
【注意事項】無。
【引導討論】
1.每次的目標(時間)是如何設定的?執行的結果與設定目標有沒有落差?如何從經驗中調整目標設定?團隊是否喜歡向高的目標挑戰?為什麼?
2.當目標向上提升或向下修正時,在決策和士氣上有沒有不同的感覺?
3.討論的過程中,每位夥伴的意見是否都能充分表達或聆聽?有沒有什麼聲音被忽略了?有沒有從頭到尾都沒說話的人?為什麼?你注意到了嗎?
4.發散的意見如何形成決策?有沒有人扮演這種角色?你覺得它(角色)的功能有哪些?
5.當你不小心碰到呼啦圈或障礙物時,你的感覺如何?希望別人怎麼對你?
6.過程中如何維持速率(效率、品質),和夥伴又維持著適當的距離而不碰撞幹擾(良好的互動關係)?實際的生活或工作經驗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事?
7.行進中,呼啦圈、障礙物對你的影響是什麼?實際的生活經驗中,你對環境或人、事、物所造成的可見或不可預知的阻礙,是否也有相同的反應?
(十七)翻葉子
【項目類型】團隊協作項目。
【場地】一塊平整的場地。
【器材】每組一塊布(約可讓整組人站上或稍大)。
【人員要求】12-16人一組。
【項目目標】透過肢體接觸,打破人際隔離、活躍團隊的氣氛。從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設計中,學習問題決策與團隊互動。
【項目布置】
1.整組人員站上葉子後由訓練員開始宣布規則。
2.所有學生現在是一群雨後受困的螞蟻,在水麵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葉子站上,卻又發現葉麵充滿了毒液,除非大家可以將葉子翻麵,否則又將遭受到一次生命的威脅。
3.在葉子成功翻麵以前,每隔3分鍾,就有一人中毒失明(或無法說話),由團隊自行決定誰是中毒者。
4.整個過程都站在葉子上,包含討論。
5.所有人身體的各部位均不可碰觸到葉子以外的部分,否則重來。
【注意事項】無。
【引導討論】
1.你覺得任務完成的關鍵是什麼?
2.決策是如何形成的?活動中的關鍵人物是誰?扮演什麼角色?平時生活中團隊是否有這樣的角色存在?有什麼異同?
3.在活動中,當你我彼此失去了適當的距離,對人際關係有幫助或影響嗎?
4.在參與團隊決策過程中,你所處的位置與參與程度有什麼關聯性?和現實生活中你的狀況相似嗎?請舉例說明。
5.在有限的視野及活動範圍中,人際溝通有沒有哪些改變或影響?忽略了什麼?或是會特別注意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十八)雨
【項目類型】團隊項目。
【場地】室內外均可(更適用大型講演式課堂)。
【器材】無。
【人員要求】越多越好。
【項目目標】在環境氣氛營造下,做淺層的感官知覺練習。
【項目布置】
1.以訓練員為圓心,所有學生圍成5個同心圓並麵對訓練員。
2.由訓練員示範以下動作,告知夥伴將要開始經曆雨的來去。
(1)手掌相互摩擦(下雨之前的風聲)。
(2)手指相互拍打(開始有雨滴)。
(3)多指一起拍打(毛毛雨)。
(4)拍打大腿(下大雨)。
(5)拍胸口(下暴雨)。
3.示範完後請學生操作一次,每個動作依序由最內圈向最外圈傳遞。
4.請所有學生將眼睛閉上,保持靜默,再由訓練員從圓心開始將1-5的動作向外圈傳遞,然後再從5-1,等所有聲音停止,再讓學生睜開眼睛。
【注意事項】無。
【引導討論】
1.睜開眼練習與閉上眼時感受有何不同?聲音與視覺的差異怎樣?
2.在生活中自己是否曾因為善於運用一些技能而忽略了一些既有的能力?這在人際關係上會造成影響嗎?
3.在活動的過程中你的專注是向外還是向內?除了既有的動作聲音之外,還聽到了其他的聲音嗎?
4.活動過程中的聲音是此起彼落,還是整齊劃一?你是如何掌握到團隊的節奏的?在這個活動中,你們團隊的默契是如何形成的?
(十九)千斤頂
【項目類型】團隊協作。
【場地】平坦且空曠的場地為宜。
【器材】無。
【人員要求】人數從10以內的小團隊至50人以上的大團隊均可。
【項目目標】
1.可作為課程銜接的破冰活動。
2.樹立團隊合作的觀念。
【項目布置】
1.剛開始2人一組操作(找體型相仿的夥伴搭配),2人麵對麵坐在地上,腳底相抵、膝蓋彎曲、雙手緊握。
2.雙方用力互拉,使兩人同時垂直站起。
3.當兩人小組成功後,再增加一位夥伴,以同樣方式站起,然後依序增加人,直到整個團體都試過。
4.執行時腳一定要有接觸,手要互握,所有的人臀部要同時離開地麵。
【注意事項】學生不可將手臂勾在一起,須握住對方的手腕以免有脫臼的危險。
【引導討論】
1.作為暖身活動時可不做分享。
2.可討論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
(二十)木人梯
【項目類型】團隊協作項目。
【場地】室內外均可。
【器材】兩人一個60厘米長的體操棒。
【人員要求】12-16人一組。
【項目目標】人、我關係的信任與交付。
【項目布置】
1.所有成員兩人一組,手握一支約60厘米長的體操棒,麵對麵搭成一排木梯(可直立或橫或傾斜),高度不宜過腰。
2.所有成員須依序攀爬通過木梯。
3.過程中不能碰觸或協助攀爬者。
4.掉下或犯規時須回原點再重來。
5.要注意踩穩後再前進。
【注意事項】教師要隨時做保護。
【引導討論】
1.視覺感官與實際體驗的落差。
2.夥伴的支持與協助及信任感的建立。
3.支持者與被支持者兩種角色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