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腳向左開步,同時兩拳從腰側伸向腹前錯臂交叉,左拳在裏,右拳在外,拳心對著腹部。
(2)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拳向左右掄臂側劈,拳眼朝上。眼看左拳。
要點:開步、掄劈和半蹲的動作,必須同時進行。形成馬步之後,兩大腿要坐平,腳尖裏扣,兩膝裏合。要挺胸、塌腰、兩肩鬆沉,兩拳與肩平行。
2.拗弓步衝拳
左腳跟和右腳掌同時碾地使上身左轉,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在上身左轉的同時,右拳先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繼而臂內旋,使拳眼朝上,用力向前衝出,拳路比肩高;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左腰側。
要點:上述兩個動作必須連貫。衝拳要用力,右肩前順,左肩後牽。兩腳腳掌全部著地。
3.蹬腿衝拳
左腳不動,右腳屈膝提起,用腳跟向前平直蹬出,腳尖鉤起。
要點:收拳、衝拳、蹬腿三個動作必須同時進行,協調一致。立地腿要站穩,兩肩要鬆沉,左肩前順,右肩後牽。
4.馬步衝拳
右腳向前落步,腳尖裏扣;同時左腳前腳掌碾地使腳跟裏轉,上身隨之左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在形成馬步的同時,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左腰側;右拳隨即向右側放成立拳平直衝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右拳。
5.馬步雙劈拳
(1)上動稍停,兩腳不動,兩腿直起。左拳從左腰側向腹前下伸,拳背朝前;在左拳下伸的同時,右臂內旋從右側方向下、向腹前內收,收至腹前時,兩臂成右外左內錯臂交叉,拳心對著腹部。眼向右平視。
(2)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拳向左右掄臂側劈,拳眼朝上。眼看右拳。
要點:與本節的馬步雙臂拳相同。
6.拗弓步衝拳
右腳跟和左腳掌同時碾地,使上身右轉,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在上身右轉的同時,左拳先收抱於左腰側(拳心朝上),繼而臂內旋,使拳眼朝上,用力向前衝出,拳略比肩高;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右腰側。
要點:與本節的拗弓步衝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7.蹬腿衝拳
與本節的彈腿衝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8.馬步衝拳
左腳向前落步,腳尖裏扣;同時右腳前腳掌碾地使腳跟裏轉,上身隨之右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在形成馬步的同時,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右腰側;左拳隨即向左側方成立拳垂直衝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左拳。
要點:與本節的馬步衝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二、第二節
1.弓步推掌
上動稍停,上身左轉,右腳隨之向前上步,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在右腳上步的同時,左拳拳心朝上,屈時收抱於左腰側;右拳隨之變為側上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
要點:轉身、上步、收拳、推掌的動作必須協調一致。推掌時,必須使腕關節向拇指一側屈曲,以小指一側用力向前推出;推出之後,腕關節盡量向上彎曲,肘臂伸直,肩部鬆沉並向前順,挺胸、塌腰,掌指高與眉齊。
2.拗弓步推掌
兩腳不動,步型不變,上身右轉。右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同時左掌變為側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
3.弓步摟手砍掌
(1)上身從左向後轉,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掌直腕成俯掌,在轉身的同時從左向後平擺橫摟。眼隨左掌。
(2)上動不停,左掌變拳,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左腰側;同時右拳變掌,臂伸直從後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擺橫砍。眼看右掌。
4.弓步穿手推拿
(1)左拳變掌,由左腰側經右掌上麵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在左掌前穿的同時,右掌內旋使掌心朝下成俯掌,在左臂下麵屈肘收於胸前。
(2)上動不停,左臂內旋,左掌五指捏攏成鉤手,鉤尖朝下;此時上身右轉,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時右掌成側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
要點:穿掌與收掌的動作,轉身、鉤手與推掌的動作,必須分別同時進行;而這兩部分動作又必須協調連貫,中間不可停頓。推掌之後,手腕要盡量向上彎曲,掌指高與後齊;鉤手要盡量向下屈,手背略高過肩。
5.弓步推掌
(1)上動稍停,左鉤手變為倒掌。
(2)左腳向前上步,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為左弓步。同時右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左掌隨之成側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推掌相同。
6.拗弓步推掌
兩腳不動,步型不變,上身左轉。左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拳心朝上;同時右拳變為側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
要點:與本節的拗弓步推掌相同,唯左右相反。
7.弓步摟手砍掌
(1)上身從右向後轉,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右掌直腕成俯撐,在轉身的同時從右向後平擺橫摟。眼隨右掌。
(2)上動不停,右掌變拳,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右腰側;同時左拳變掌,臂伸直從後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擺橫砍。眼看左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摟手砍掌相同。
8.弓步穿手推掌
(1)右拳變掌,由右腰側經左掌上麵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在右掌前穿的同時,左掌內旋使掌心朝下成俯掌,順右臂下麵屈肘收於胸前。
(2)上動不停,右臂內旋,右掌五指捏攏成鉤手,鉤尖朝下;此時上身左轉,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時左掌成倒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穿手推掌相同。
三、第三節
1.虛步上架
上動稍停,左腳尖裏扣,上身右轉,右腳撤回半步以前腳掌點地,左腿屈膝略蹲,右膝稍屈,身體重量落於左腿,成左實右虛之虛步。左掌變拳,在上身右轉成虛步的同時,向上肘屈橫舉在頭頂上方,拳心朝向身前,拳眼朝下;右鉤手隨之變拳,臂內旋使拳下栽,屈肘附在右膝上麵,拳心朝向身後,拳麵朝下。眼向右前方平視。
要點:上架之拳,肘略向身後展開,下栽之拳,肘路向前牽引;做虛步時要挺胸、塌腰,左腳實踏地麵,右腳虛點地麵,虛實分明。
2.馬步下壓
(1)左腿伸直立起,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右拳從下經體前向外掄臂繞環,至右前方時成仰拳平舉,左拳下降至背後。
(2)上動不停,左腳蹬地縱起,同時上身從右向後轉,右腳在轉身後立即落於左腳的原位,左腳隨之落於上身左側,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右拳在右腳落地的同時,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左拳由後向上掄臂,在形成馬步的同時,臂外旋,屈肘以前臂為力點,從上向身前下壓,左臂屈肘成直角,拳心朝上。眼看左拳。
3.拗弓步衝拳
左腳跟和右腳掌同時碾地使上身左轉,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拳心仍朝上;右拳隨即從右腰側向前平直衝出,拳眼朝上。眼看右拳。
要點:與第一節的拗弓步衝拳相同。
4.馬步衝拳
左腳尖裏扣,右腳跟裏轉,上身右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右腰側;左拳隨即向左側方成立拳平直衝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左拳。
要點:收拳和衝拳動作必須協調一致。形成馬步後,兩肩稍向後張,右肘向後牽引,挺胸、塌腰。
5.虛步上架
上動稍停,右腳尖裏扣,上身左轉,左腳撤回半步以前腳掌點地,右腿屈膝略蹲,左膝稍屈,身體重量落於右腿,成右實左虎之虛步。同時右臂向右向上屈肘橫舉於頭頂上方,拳心朝向身前,拳眼朝下;左拳隨之內旋使拳下栽,屈肘附在左膝上麵,拳心朝向身後,拳麵朝下。眼向左前方平視。
要點:與本節的虛步上架相同,唯左右相反。
6.馬步下壓
(1)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屈膝提起。同時左拳從下經體前向外掄臂繞環,至左前方時平舉,拳心朝上;右拳下降至背後。
(2)上動不停,右腳蹬地縱起,同時上身從左向後轉,左腳在轉身後立即落於右腳的原位,右腳隨之落於上身右側,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左拳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屈肘收抱於左腰側,拳心朝上;右拳由後向上掄臂,在右腳落地形成馬步的同時,臂外旋,屈肘以前臂為力點,從上向身前下壓,上臂垂直,前臂平舉,拳心朝上。眼看右拳。
要點:與本節的馬步下壓相同,唯左右相反。
7.拗弓步衝拳
右腳跟和左腳掌同時碾地使上身右轉,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收肘收報於右腰側,拳心仍朝上,左拳隨即從左腰側向前平直伸出,拳眼朝上,左眼看拳。
要點:與第一節第二動作的拗弓步衝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8.馬步衝拳
右腳尖裏扣,左腳跟裏轉,上身左轉,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於左腰側,眼看右拳。
要點:與本節的馬步衝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四、第四節
1.弓步雙擺掌
要點:轉身與兩掌繞環的動作要同時進行,協調一致。兩掌繞環時,肩關節要放鬆,擺掌動作結束時,左掌抬高與眉齊,右掌抬高與鼻齊,兩肩鬆沉。
2.弓步穿掌
(1)左腳跟稍向外展,左腿全蹲,右腿伸直變成仆步,上身隨之右轉,向右腳處前探。在轉身的同時,左掌和左臂內旋,反臂上舉成鉤手,鉤尖朝上;同時右手成掌,從身前向右腳處橫摟。眼隨右掌。
(2)上動不停,右掌繼續向身後按去,至身後反臂成鉤手,鉤尖朝上;同時上身前移,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在上身前移的同時,左鉤手交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為力點,從後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舉,肘、腕伸直,掌高不過肩。眼看左掌。
3.推掌彈踢
要點:收拳、推掌、彈踢必須協調、連貫。彈踢時,先使彈踢腿屈膝,小腿後舉,然後腳麵繃平,膝關節猛然挺伸使小腿向前彈出,整個腿與地麵平行,立地腿站穩,上身稍前傾。
4.弓步上架推掌
左腳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
要點:落步要輕,推掌要快。
5.弓步雙擺掌
上動稍停,左腳尖裏扣,右腳尖外撇,上身隨之從右向後轉,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兩掌向上、向右弧形繞環,至右側方時,均成側立掌,右掌直臂平舉,左臂屈肘使掌心靠近右肘,掌指均朝上。眼看右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雙擺掌相同,唯左右相反。
6.弓步穿掌
上動不停,左掌繼續向身後摟去,至身後反臂成鉤手,鉤尖朝上;同時上身前移,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在上身前移的同時,右鉤手變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為力點。從後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舉,肘、腕伸直,掌高不過肩。眼看右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撩掌相同。
7.推掌彈踢
上動不停,右掌變拳之後,屈肘收抱於右腰側,拳心朝上;同時左掌成倒立掌從腰側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左腳不動,右腳隨之向前水平彈踢,腳麵繃平。眼看左掌。
要點:與本節的推掌彈踢相同。
8.弓步上架推掌
右腳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左掌和左臂內旋,屈肘橫架於頭頂上方,成橫掌;右拳隨即變掌,向前成倒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
要點:與本節的弓步上架推掌相同。
9.收勢
(1)右腳跟稍向外展,右腿蹬直立起,同時上身稍向左轉,左腳隨之向右腳處靠攏並步;在並步的同時,兩掌變拳,屈肘收抱於兩腰側,拳心均朝上;臉向左轉,眼向左側方平視。
(2)臉轉向正前方,兩手握拳,直臂下垂,仍作立正姿勢。
要點:立正收勢時,頭須端正,收下額,挺胸,直腰,鬆肩,呼吸平穩,精神振作。
第三節 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項利用拳和腳進行搏擊的對抗性運動。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並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誌品質。
一、古代跆拳道的產生與發展
跆拳道的產生緣起於遠古人類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社會條件下,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同自然界的野獸搏鬥,這就產生了搏鬥的各種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和不同種族之間的鬥爭要求人們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掌握一定的搏鬥技能,這樣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這就促使了跆拳道雛形的形成。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由本能的強健體魄和自衛而產生的搏擊逐漸演化為有意識的技擊活動,從而產生了朝鮮民族特有的運動形式——跆拳道。這種形式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朝鮮的古代。
大約公元前1世紀,朝鮮最古老的三個國家先後興起:新羅國、高句麗國和百濟國。三國互相連年征戰。三國都把跆拳道作為一項強身健體、保衛國家的搏擊武藝來進行嚴格的訓練。從高句麗國國都丸都古墓中的舞俑塚和三室塚的玄室壁畫上可以看到兩人相互角鬥的場麵,而在三室塚玄室的頂壁上則繪有兩名身強體壯的男子用跆拳道技術進行格鬥的姿勢。類似的壁畫還有很多,這都說明跆拳道在當時已經相當盛行。在百濟國,由於當時國家兵力較弱,因此全國上下都以強身健體、保衛國家為頭等大事,當時在國內廣泛推行馬術、跆拳道和射箭等武藝。在新羅國,跆拳道深受人民喜愛,這可以從新羅人的習武方式中了解到。據朝鮮史書記載,新羅人習武方式為:兩人對麵直體站立,互相用腳踢對方的身體。當時分為三個練習階段,初學者用腳踢對方下段(腿部),技術稍熟練則可用腳去踢對方中段(胸部),技術高超者可用腳踢對方上段(頭部)。後來新羅國在我國唐朝統治者的協助下統一了朝鮮,在公元918年建立了高麗國。跆拳道這一武藝被很好地保留與發展下來。
1909年,日本出兵侵占朝鮮,李朝滅亡。日本人建立了殖民政府,為防止朝鮮人民反抗,消磨人民意誌,殖民政府禁止朝鮮所有文化體育活動,其中包括跆拳道。當時許多朝鮮人被迫背井離鄉,遠涉中國或其他國家謀生,由此跆拳道這一武技傳至亞洲一些國家。此間,跆拳道也吸收了許多國家的武藝精華,如中國的武術、日本空手道等,這也進一步豐富了跆拳道。
二、現代跆拳道運動的發展
1945年,朝鮮人民在長期抗爭後終於獲得了國家獨立,跆拳道得以繼續健康發展。當時技擊方法很多,名稱也較為繁雜,如唐手道、跆跟等。為使這一朝鮮國技發揚光大,1961年9月,韓國成立了唐手道協會,後更名為跆拳道協會。跆(TAE),意為蹬踢、騰躍;拳(KWON),意為用拳擊打、防禦;道(DO),意為練習的方法,也為一種精神。
1966年成立了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崔泓熙任首屆聯盟主席。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聯盟在韓國漢城成立(WTF),金雲龍當選為主席。截至1998年,世界跆拳道聯盟已有會員國144個。1975年,世界跆拳道聯盟被正式接納為國際體育聯盟會員。1980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了世界跆拳道聯盟。在短短20多年裏,跆拳道這項運動迅猛發展。目前世界上約有140多個國家的3000多萬人在進行跆拳道的訓練。跆拳道第一屆世界錦標賽和第一屆亞洲錦標賽分別於1973年和1974年在韓國漢城舉行。跆拳道在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4年9月經國際奧委會正式通過,被列為2000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女各四個級別。
目前,跆拳道運動已經成為完全獨立的國際體育組織和正規的比賽項目。在世界錦標賽、亞洲錦標賽和亞運會上共設有男女各八個級別。跆拳道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錦標賽和世界杯比賽。
三、我國跆拳道運動的發展
1992年107日,中國跆拳道籌備小組成立,這標誌著我國跆拳道運動的正式開始。1994年5月,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了首屆全國跆拳道教練員和裁判員學習班。1994年9月,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跆拳道比賽,當時共有15個單位15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1995年5月,共有22個單位25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跆拳道錦標賽,從此,跆拳道運動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1999年6月7日,在加拿大埃特蒙多舉行的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上,我國女運動員王朔戰勝多名世界強手,獲得女子55公斤級冠軍,這是我國運動員獲得的第一個跆拳道世界冠軍。
四、跆拳道運動的主要特點
(一)以腿法為主,拳腳並用
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的限製和跆拳道進攻方法的特點,跆拳道是以腿法攻擊為主。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占總技法的70%。腿擊無論在攻擊範圍、攻擊力量等方麵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二)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麵,則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三)強調呼吸,發聲揚威
在跆拳道的練習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10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9%,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14%,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