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24式簡化太極拳
24式太極拳是1956年國家體育委員會運動司武術科組織專家創編的,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對已在群眾中流傳較為廣泛的楊氏太極拳進行改編、整理,刪除了過去的難動作,保留了原有套路中的重要環節和技術環節,便於群眾掌握,易學易練。
一、起勢
(1)兩腳並步,身體自然直立,全身放鬆,目視前方。
(2)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輕輕抬起,向左平行開步,與肩同寬,腳尖向前,重心移至兩腳之間。
(3)兩臂向前慢慢抬起,掌心向下,與肩同寬,抬至與肩同高。
(4)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兩手輕輕下按至腹前,目視前方。
要點:左腳開步時,要緩慢柔和,腳跟先提起;開步後腳尖先著地,隨重心的移動慢慢過渡到全腳掌。兩手下按時,要鬆肩、沉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野馬分鬃
1.左野馬分鬃
(1)丁步抱球:上體微向右轉,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收於右胸前半屈,掌心向下,左手經體前向右劃弧於右手下,掌心向上,兩手成抱球狀,左腳隨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成丁步,也可不點地,目視手前方。
(2)轉腰上步:上體稍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
(3)弓步分掌:上動不停,左腳腳跟輕落地麵,重心前移,右腳跟向後蹬轉成左弓步,同時左右手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落於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兩臂保持弧形,目視前方。
要點:左腳落地要輕,弓步時右腳跟向後蹬轉,兩腳之間橫向距離要保持1030厘米。兩臂要保持弧形。做丁步抱球動作時,如腿部有力量,腳尖不觸地。
(4)後坐翹腳:重心後移至右腿,收髖後坐,左腳腳尖向上翹起。
(5)隨後身體稍左轉,重心前移,左手翻轉,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劃弧,掌心向上,呈抱球狀。
(6)重心繼續前移至左腿,右腿向前上步,收至左腳內側,成丁步抱球狀。同(1)解,唯左右相反。
三、白鶴亮翅
(1)重心稍前移,左手翻掌,掌心向下,右手向前、向左劃弧,掌心向上。
(2)右腳向前跟進半步,隨後重心後移至右腿,左腳腳尖點地,上體稍向右轉,右手向右額前提起,掌心向左,左手向左下落,目視右手。
(3)左腳向前落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身體稍向左轉,左手落於左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
要點:定勢胸部不要挺出,兩臂要保持弧形,以腰帶臂轉動。
四、摟膝拗步
1.左摟膝拗步
(1)上體微向左轉,左手向左斜前方弧形擺起,右手向前下落。
(2)上體稍向右轉,左手隨轉體右後弧形擺起,掌心向下,右手向下、向右斜後方擺起,左腳輕輕抬起,目視右手。
(3)左腳向前落步,腳跟先著地,身體左轉。右手屈回經右耳側向前推出,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高與鼻尖平。左手向下、向左劃弧落於右胯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目視前方。
2.右摟膝拗步
(1)重心後移至右腿,左腳腳尖向上翹起。
(2)左腳尖外撇,重心前移,身體左轉,左手翻掌向左後擺起,掌心向上,右手向左下落至左胸前。目視左手。
(3)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上步落於左腳內側,成丁步。
(4)右腳向前偏右上步,左手屈回經左耳上沿準備向前推出,右手向右下劃弧。
(5)身體右轉,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左手向前推出,高與鼻齊,右手落於右胯前。目視前方。
要點:上步落地要輕,腳跟先著地,推掌時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與弓步上下協調一致。
五、手揮琵琶
(1)重心前移,右腳向前跟進半步。
(2)重心移至右腿,身體稍向右轉,左腳輕輕抬起。同時,左手向前上挑掌,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右。右手收回於左肘內側,掌心向左,上體微向左轉,左腳跟落地,目視前方。
要點:身體要平穩自然,胸部要放鬆,兩臂要沉肩垂肘,左腳下落時與左手立掌沉腕、微向左轉腰的動作協調一致,重心平穩。
六、倒卷肱
1.左倒卷肱
(1)上體稍右轉,右手向下、向右肩劃弧,掌心向上。
(2)上體繼續右轉,右手繼續向右斜後上方擺起,左手翻掌,掌心向上。
(3)左腳輕輕抬起,右掌屈回收至右耳側。
(4)左腳向後撤步,上體稍向左轉,右掌沿耳際上沿向前推出,高與鼻平,掌心向前,左掌向下、向左劃弧,掌心向上。
2.右倒卷肱
右倒卷肱方法同左倒卷肱,隻是方向相反。
倒卷肱總共四個。
要點:向前推掌手臂不要推直,後撤手臂要隨轉體弧形後擺。
七、左攬雀尾
1.弓步棚臂
(1)上體向右轉,右手向右斜後上方弧形擺起,右臂屈肘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左手向下、向右劃弧,掌心向上,與右手成抱球狀,同時左腳收於右腳內側,成丁步,目視右手前方。
(3)重心前移,左腳落實,右腳跟向後蹬轉,成左弓步,同時左手繼續向前棚出,高與肩平,掌心向後,右手下落至右胯旁,掌心向下,手指向前。目視前方。
2.轉體後捋
(1)上體微向右轉,左手隨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重心隨即後移。
(2)重心後移至右腿,身體隨即右後轉,右手隨轉體向右後上方弧形擺掌,左臂平屈收於右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右掌。
3.弓步前擠
(1)上體左轉,右手折回,向左手腕內側擠,左手翻轉掌心向內。
(2)重心前移,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右掌指根部附於左手腕內側,左臂屈肘橫於胸前,雙手及左前臂同時向前慢慢擠出,目視前方。
4.弓步前按
(1)左手翻掌,手心向下。
(2)兩手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右腿屈膝,重心後移。
(3)上體後坐,左腳尖翹起,同時兩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掌心向下。重心前移,左腳落實,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向上、向前按出,掌心向前,腕高與肩平。目視前方。
要點:棚出時,兩臂前後均保持弧形,棚要區別於野馬分鬃。下捋時,要轉腰後移重心,向前擠時,上體要正直,擠的動作與弓腿相一致。
八、右攬雀尾
1.轉體分手
(1)重心後移,左腳翹起,上體微向右轉。
(2)上體繼續右轉,左腳尖內扣,右手向右行劃弧至右側。
要點:同左攬雀尾。
2.轉體上步。
3.弓步棚臂。
4.轉體擺臂。
5.轉體後捋。
6.轉體搭手。
7.弓步前擠。
8.後坐引手。
9.弓步前按。
九、單鞭
(1)上體後坐,右腳尖翹起,上體稍向左轉。
(2)上體繼續左轉,右腳尖內扣,重心左移,左手隨轉體向左劃平弧,右手經腹前至左肋前,掌心向後上方。目視左手。
(3)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同時右手向右上方劃弧,掌心由內轉向外,左手向下至左腹前,掌心向上。目視右手。
(4)重心繼續移向右腿,左腳收於右腳內側成丁步,右掌變鉤,左手擺至右胸前,掌心向內。目視右鉤手。
(5)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跟先著地,身體同時左轉,左手向左前方平行劃弧。
(6)重心前移,左腳落實,成左弓步,同時左手翻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與眼平,右鉤手停於身體右側斜後方。目視前方。
十、雲手
(1)身體重心後移,左腳尖翹起。
(2)上體右轉,左腳尖內扣,左手向下經腹前向右劃弧至右肋前,掌心向內。目視右手前方。
(4)上體向左轉腰,重心向左移動,隨轉體左掌經臉前向左劃弧,掌心轉向右方,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上擺起。目視左掌前方。
(5)重心移向左腿,右腳向左腳並步,兩腳之間保持10米,腳尖向前,右手繼續向上弧形擺起,掌心向內,右掌翻掌下落,掌心向下。
(6)身體向右轉腰,右掌經麵前右劃弧,掌心向內,左掌下落至左肋斜前方。目視右掌前方。
(7)繼續向右轉腰,隨轉體右手繼續向右劃弧,左手向右擺於右肋前,掌心向內。目視右手前方。
(8)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向左平行開步,同時右手翻掌,掌心向外,左掌向上劃弧至右肩前,掌心仍向內。
(9)同上重複三次,動作一致。
要點:身體轉動時要以腰背為軸,縱軸旋轉,帶動兩臂,兩臂要保持弧形,肘關節稍下沉,身體重心要平穩,不可忽高忽低。移動時,腳尖先著地,再踏實,眼隨雲手而移動。
十一、單鞭
上體繼續右轉,右手向右劃弧,左手經腹前向右上方劃弧至右肋前,掌心向內。目視右手前方。
要點:同上單鞭。
十二、高探馬
(1)重心前移,右腳向前跟進半步,重心再後移,左掌翻轉,掌心向上,右鉤手變掌,掌心斜向上。
(2)左腳向前活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右手經右耳旁向前推掌,掌心向前,手指與眼同高,左手收至左側腰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要點:跟步移重心時,身體不要有起伏,左腳活步與右手前推要協調一致。
十三、右蹬腿
(1)左手前伸至右手腕背麵,掌心向上,兩手相互交叉,上體微向右轉。
(2)隨即兩手分開,左手翻轉,兩手心斜向下,左腳輕輕抬起。
(3)左腳向左斜前方落步,身體微向左轉,重心前移,兩手分別向左右兩側分開。
(4)兩手繼續向下劃弧並由外向內翻轉,至腹前交叉,上托於胸前,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同時右腳向左腳內側靠攏,腳尖點地,目視右前方。
(5)兩掌外翻左右劃弧分開,同時右腿屈膝上提。
(6)兩手繼續分開平舉,兩肘下沉,兩臂成弧形,同時右腳向右前上方慢慢蹬出,目視右手。
要點:蹬腳時,右腳尖回鉤,力達腳跟,右掌與右蹬腳的方向要一致,兩手分開時,腕與肩齊平,支撐腿膝微屈,上體不可後仰。
十四、雙峰貫耳
(1)右腿屈膝小腿收回,左手向前平擺至胸前,兩掌心斜向上。
(2)兩手繼續體前下落至右膝兩側。
(3)右腳向右前方落步,腳跟先著地,再全腳落實,兩手收落於腰間,掌心斜向上。
(4)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弧至前方,高與耳齊,與頭同寬,拳眼斜向下。目視右拳。
要點:定勢時,頭頸正直,鬆腰,兩拳鬆握,沉肩垂肘,兩臂保持弧形。
十五、轉身左蹬腳
(1)重心後移,上體左轉,右腳尖翹起後內扣,兩拳同時變掌,分別向左右兩側分開。
(2)重心移向右腳,左腳收於右腳內側,成丁步,同時兩手分別向下劃弧,在腹前交叉後托至胸前,左掌在外,掌心均向內。
步驟(3)、(4)同“右蹬腿”(5)、(6)解,唯左右相反。
(5)左腿屈膝收回,腳尖向下。
要點:左蹬腳與右蹬腳方向為180°,其他要求同右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1)上體稍右轉,右掌變成鉤手,左掌向上、向右劃弧落於右肩前,掌心斜向後,目視右手。
(2)右腿下蹲,左腿向左側(偏後)平仆,成左仆步;左手下落至右腹前。
(3)左手繼續沿左腿內側向前穿出,掌心向外,上體左轉,右鉤手下落體後。目視左手前下方。
(4)重心前移,左腳尖外撇,右腿蹬直,腳尖裏扣,成左弓步,上體微向左轉並向前抬起;同時左臂繼續向前伸出(支撐),掌心向右,右鉤手下落,鉤尖轉向上,目視前方。
(5)右腿慢慢屈膝提起,成左獨立式;同時右鉤變掌,並由後下方順右腿外側向前弧形提起,屈臂立於右腿上方,肘膝相對,掌心向左;左手落於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右手前方。
要點:上體要正直,支撐腿膝微屈,提膝腳尖自然下垂。
十七、右下勢獨立
(1)右腳下落於左腳內側,腳掌著地,然後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身體隨之左轉,同時左手向左後平舉變鉤手,右掌向左擺至左胸前,掌心向內,目視左鉤手。
(2)同左下勢(2)解,唯左右相反。
(3)同左下勢(3)解,唯左右相反。
步驟(4)、(5)同“左下勢獨立”(4)、(5)解,唯左右相反。
要點:同左下勢獨立勢。
十八、左右穿梭
(1)身體稍向左轉,左腳向前落地,腳尖外撇,隨轉體落步重心前移;左手翻轉,手心向下至左胸前,右掌向左劃弧至左腹前與左手成抱球狀。
(2)重心前移,右腳向前跟於左腳內側,腳尖點地。
(3)上體稍右轉,右腳輕輕抬起,右手向右斜前方弧形擺起,左手下落至左腰間。
(4)右腳向前方上步,偏右約30°,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左手從腰間向前推出,右手經麵前向上翻掌停於額前,掌心斜向上,左手高與眉平,掌心向前;目視左手前方。
(5)重心稍向後移,微向左轉腰,重心前移,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掌著地;右手翻轉,手心向下至右胸前,左手同時向下劃弧收至右腹前,與右手成抱球狀。
(6)同(4)解,唯左右相反。
要點:兩個定勢分別麵向右側前方和左側前方。手推出後,頭部、上體不可歪斜,手上舉時不要聳肩。
十九、海底針
(1)重心前移,右腳向前跟進半步,重心再後移至右腿,左腳輕輕提起,在跟步的同時,身體稍向右轉,同時右手下落經體前向後,向上提至右耳旁,左手向右胸前劃弧後,隨身體左轉落於左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
(2)左腳向前落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右手由右耳旁向前下插掌,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左手收於左胯旁。目視前下方。
要點:右手插掌時,手腕稍向上提,上體稍前傾,收腹斂臀。兩臂的動作左手為平圓,右手為立圓。
二十、閃通臂
(1)上體稍向後移,直立,左腳輕輕抬起,同時右手向上提起,左手向上擺至右腕下。
(2)左腳向前上步,腳跟先著地再全腳落實,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外翻,掌心斜向上,架於右額頭斜上方,左手向前平推,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前。目視前方。
要點:定勢時,上體不可過於側傾,推掌架臂均保持弧形。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1)“搬”:重心後移,上體右轉,左腳尖翹起後內扣,兩手同時向上、向右轉動,重心移向左腿、左手至頭前,掌心向外,右手繼續向右前下劃弧後,握拳收至左胸前,拳心向下。
(2)上體繼續右轉,右腳輕輕抬起,腳尖外撇,右拳向前下搬蓋,拳心向上,左手落於左胯旁。目視右拳前方。
(3)重心前移,右腳落實,成右弓步,同時右拳繼續向前下搬蓋。
(4)“攔”:重心前移,左腳向前邁一步,同時上體繼續右轉,左掌向前上劃弧攔出,掌心向右,右拳向右劃弧後收至右腰間。目視前方。
(5)“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平,左手附於右前臂內側。目視右拳。
要點:“搬”拳與右腳落地相配合一致,攔時左手稍向內扣下壓,搬與弓步要同時完成,三個動作要連貫協調。
二十二、如封似閉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變掌,兩手掌心翻轉向上。
(2)重心後移,身體後坐,左腳尖向上翹起,兩手左右分開並屈肘回收。
(3)兩手在胸前向內翻轉,向下至腹前,掌心斜向下。
(4)重心前移,左腳落實,成左弓步,兩手向上、向前推出,腕高與肩平,掌心向前,目視前方。
要點:身體後坐時,上體不要後仰,臀部不可凸出,兩手推出時上體不得前傾。
二十三、十字手
(1)重心後坐,左腳尖翹起,上體右轉,左腳尖內扣,上體繼續右轉,右手向右劃平弧,右腳尖外撇,重心移至右腿。目視右手。
(2)右手向下劃弧,重心左移,右腳尖內扣。
(3)右腳向左收回,兩腳距離同肩寬,兩腿伸直,成開立步;同時,兩手向下、向內交叉合抱於胸前,右手在外,掌心向後,目視前方。
要點:兩手分開合抱時,上體不要前俯,站起後,身體自然正直,頭要微向上頂,下頜稍向後收。
二十四、收勢
兩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兩臂慢慢下落,停於身體兩側,左腳慢慢收至右腳旁並步,目視前方。
要點:兩手左右分開下落時,要注意全身放鬆,同時氣也徐徐下沉,向外呼氣。
第二節 初級長拳一路
預備勢
兩腳並攏站立,眼看前方。
兩手握拳,屈肘抱於兩體側,拳心朝上;臉向左轉,眼向左側方平視。
要點:挺胸、直腰、兩肩後張、兩拳緊貼腰側。
一、第一節
1.馬步雙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