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乒乓球運動(3 / 3)

拉攻戰術是以攻為主的選手對付削球的主要戰術。為了發揮拉攻的戰術效果,首先要具備連續拉的能力,並有線路、落點、旋轉、輕重等變化;其次要有拉中突擊和連續扣殺的能力。常用的拉攻戰術有:

(1)拉反手後,側身突擊斜線或中路追身球。

(2)拉中路殺兩角或拉兩角殺中路。

(3)拉一角或殺另一角。

(4)拉吊結合,伺機突擊。

(5)拉搓結合。

(6)穩拉為主,伺機突擊。

六、削中反攻戰術

我國乒壇名將陳新華以及第43屆世乒賽男單冠軍丁鬆成功地運用削中反攻的戰術創造了輝煌,令歐洲選手手足失措,無以應對。這種戰術主要靠穩健的削球,限製對方的進攻能力,為自己的反攻創造有利條件。它不僅增強了削球技術的生命力,也促進了攻防之間的積極轉化,常用的削中反攻戰術有:

(1)削轉與不轉球,伺機反攻。

(2)削長短球,伺機反攻。

(3)逼兩大角,伺機反攻。

(4)交叉削兩大角,突擊對方弱點。

(5)削、擋、攻結合,伺機強攻。

七、弧圈球戰術

由於弧圈球戰術把速度和旋轉有效地結合起來,穩健性好,適應性強,許多著名選手已用它去替代攻球或扣殺,常用的弧圈球戰術有:

(1)發球搶攻。

(2)接發球果斷上手。

(3)相持中的戰術運用。

第三節 競賽規則簡介

一、合法發球

發球時,球應放在發球員不執拍的手的手掌上,使球靜止在本方端線之後和球拍同處在台麵的水平麵之上,然後將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並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後上升不少於16厘米。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降落時,方可擊球,使球先觸及本方台區,然後越過或繞過球網再觸及接發球員的台區。雙打中球應先後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在擊球時,球應在發球員的端線之後,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離端線最遠的部分,球和球拍應在比賽台麵的水平麵上。當球被擊中時,發球選手或他(她)的雙打同伴的身體與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在球與網之間的範圍內。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看清他(她)是否按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二、重發球

發出的合法發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時觸網或觸網後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在球發出時,接發球員尚未做好準備,而他(她)或他(她)的同伴均沒有企企圖擊球;發生運動員不能控製的意外幹擾,使運動員未能依照規則合法發球或回擊:裁判員或副裁判員中哳比賽。

三、合法還擊

對方發球或還擊後,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或在觸網、網柱後觸及對方台區。

四、失分

除重發球外,下列情況均判失1分:未合法發球或還擊,阻擋或連續擊球兩次,球連續兩次接觸本方的台區;用不合規定的拍麵擊球;在球處於比賽狀態時,運動員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移動台麵或觸及球網裝置及不執拍手觸及台麵,用不執拍的手擊球或球拍脫手後把球碰到球網以外的其他物體(不包括“阻擋”);在雙打中,運動員未按發球員和接發球員規定的順序擊球。

五、一局比賽與一場比賽

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一局。但在10後,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此局。一場比賽采用七局四勝製或五局三勝製。

六、比賽方法

比賽分為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共七項。

團體比賽:當一個隊已經獲勝三場個人比賽時,該場比賽應結束。

單項比賽:男、女單打比賽采用七局四勝製,其他單項均采用五局三勝製。單項比賽一般采用單淘汰賽或采用先分小組單循環賽後再單淘汰製。

第四節 比賽欣賞

當今,乒乓球比賽正通過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項運動。觀賞乒乓球比賽已成為人們生活餘暇的重要內容。比賽時,以勝一球得1分,以一方先獲11分為勝一局;如雙方均為10時,一方須再多得2分始為勝;采取五局三勝製或七局四勝製。比賽分團體和單項兩種。團體比賽分男子團體與女子團體。單項比賽分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等。團體比賽時,當一個隊已經獲勝三場個人比賽時,即獲勝。男、女單打比賽采用七局四勝製,其他均采用五局三勝製。單打時,先分小組單循環賽,然後再采用單淘汰製。在局與局之間,運動員有權要求不超過兩分鍾的休息時間。

在乒乓球的比賽中,心理素質是獲勝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平時技術熟練而在比賽中往往未必能發揮出強勁的水平,是什麼原因呢?在2001年第45屆世乒賽中國隊對韓國隊半決賽的那場球,場麵十分精彩激烈,總比分2比2,第五場劉國正走進了場地,對手是韓國老將金澤洙,劉國正先丟了第一局,第二局又以3比8落後,臉上仍然是超乎尋常的鎮靜,他逐漸將比分追平,並以17比13反超。此時,金澤洙表現出一名優秀運動員的非凡勇氣和實力,一直將比分打到20比19領先。劉國正隻要再失一分,中國隊奪回斯韋思林杯的夢想就將化為泡影。劉國正似乎連眼皮都沒有眨一下。比分從20平一直打到22平。24比22,劉國正終於抓住了一次機會,絕處逢生。決勝局金澤洙一路領先,劉國正從15比19落後追到了19比20。他盯著比他大10的金澤洙,臉上表現著堅毅。20平、21平、22平、23平,最後以25比23獲得了勝利,為中國隊的奪冠立下了汗馬功勞。賽後,李富榮評價說,這場比賽是乒乓史上空前的典型之戰,有7個賽點,劉國正隻要輸一個,全場就輸了,小將劉國正硬是以大無畏的精神,起死回生扭轉乾坤。因此,在觀賞乒乓球時,不僅能夠欣賞到速度、旋轉、力量、落點、弧線、節奏的變化,還可以發現運動員在落後和領先時心理的變化,在行動上的差異。一個優秀運動員,他的內心活動是不會輕易顯露在臉上的,如何在落後的情況下反敗為勝,在領先的情況下保持勝利的成果,是乒乓球運動員的真正素質的體現。

乒乓球運動員上場比賽之前,裁判員讓運動員挑好方位與發球權,挑到發球權的一方先進行一局2個發球,發球觸網時,裁判員會示意讓運動員重新發球;當運動員發球違例時,裁判員出示黃牌警告,紅牌直接判失分。在比賽中,運動員發球有時好像采用同樣的動作,但接發球運動員用拍觸球時卻出現一會兒下網,一會兒出高球。這是因為運動員發球時讓球觸於拍的位置不同,及手臂、手腕用力方向和力量不同,使發出的球產生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旋轉,造成接球運動員判斷不準確,而出現失誤現象。在世界頂級高手的比賽中,發球運動員根本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發球的變化,接發球運動員有時隻能通過看來球旋轉程度來判斷轉與不轉(當看到對方發來的球有球牌商標時,判斷球是不轉的,當一點也看不清球牌商標時,說明球旋轉很厲害)。所以,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僅要具備獨特的發球技術,以自己的“法寶”先發製人,力爭主動,而且在接發球上也要判斷準確,分析對手的發球意圖。

我國優秀選手劉國梁打球時,出手速度相當之快,直板反手橫打相當有威力,讓歐洲的選手防不勝防,體現了速度與力量的變化。在2001年的第45屆世乒賽上,王勵勤的速度是板板帶凶,以全麵積極轉主動為樞紐,屬快凶均衡型打法,讓看台上的觀眾過了“一把癮”;特別是在形成弧圈球對攻相持局麵時,速度、旋轉、節奏、短線路、中遠台相持變化,讓人叫好。

目前國際乒聯已將直徑38毫米的乒乓球改為40毫米的乒乓球,這樣能使乒乓球的來回次數增加,比賽更激烈,更具觀賞性。

在比賽中,我們常常會發現球拍的顏色和一般膠皮顏色不一樣,而擊出球後,對方以常規回球時,球卻出現反常現象,這是因為運動員使用了長膠球拍。長膠球拍擊出的球變化莫測。普通膠粒長為0.8-1毫米,長膠顆粒一般為1.5-1.7毫米,膠質較軟,拍觸球瞬間膠粒呈現倒狀。所以,在對方來球較輕或不轉時,回球亦不轉;在對方來球力量越大、旋轉越強時,回球亦越強。而且長膠球板回球為來球的反旋轉,即來球上旋,回球下旋;來球下旋,回球上旋。

在乒乓球比賽中,在球觸及台麵上邊緣時為“擦邊球”,而球觸及台麵上邊緣以下的側麵為出界球。球是否擦邊,可以根據擊球路線、反彈情況及著台聲音等進行判斷。

觀賞乒乓球比賽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使人們從中受到教育。當人們為運動員頑強拚搏的意誌品質和不斷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所感動時,人們已經在接受著勇敢、頑強、無私、團結、友愛、公正等道德、倫理、思想和法律方麵的教育,而這些又正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