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球技術
1.正手攻球
左腳稍前站位,當來球時,前臂外展將球拍後引至身體右側稍後,來球從台麵彈起時,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揮動,擊球的中上部,身體重心從右移至左腳,球拍揮至頭部高度。
2.反乎攻球
站位近台,有腳稍前。引拍時前臂與台麵平行,將球拍引至腹前偏左位置。擊球時,前臂旋外向右前上方揮動,手腕同時配合做伸和旋外轉腕的動作,拍麵前傾,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擊球後隨勢將球拍揮至有肩前,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
3.正手快拉球
站位比快攻稍遠,擊球前整個手臂放鬆,前臂略下沉。拉球時,以前臂發力為主,在來球的高點期或下降期,手腕同時向前、向上用力轉動球拍摩擦來球,製造上旋弧線。拉球時,要判斷好來球下旋程度,調整用力大小和方向,調節拍麵角度和觸球部位。
(二)攻球練習方法
(1)持拍模仿練習,反複體會動作要領,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2)腰部轉動和身體重心轉移練習:近台正反手快攻采用快速、小幅度姿勢,正手快拉球,須把上臂、手腕、腰、腿的力量協調地集中在擊球一刹那的摩擦,動作稍大。
(3)結合所學步法在移動中模仿攻球、拉球練習。
(4)對著擋板或擋牆自拋自擊、自拋自拉。
(5)接同伴固定球,攻打一板後重新再接。快拉時,接同伴的下旋球,體會擊球手法、拍形和擊球部位等動作。
(6)在推擋練習時,進行攻球、快拉練習。
七、搓球
搓球是近台還擊下旋球的一種基本技術,可分為反手搓球和正手搓球、慢搓和快搓、加轉搓球和搓不轉球。
站位離球台約50厘米,右腳稍前,上體豎直,身體重心居中。擊球前,手臂引拍至左肩處,屈肘成80°,手腕內收,拍麵稍後仰。擊球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發力帶動手腕迅速向前下方揮拍,同時伸肘,前臂略內旋和上翹手腕,在左胸前離一個前臂的距離處,迎來球下降後期,擊球中下部,並向底部摩擦。擊球後,手臂肌肉放鬆,並隨即收回還原。
(二)搓球練習方法
(1)徒手模仿搓球動作練習,體會要領。
(2)自己將球向球台拋球,彈起後將球搓向對方球台。
(3)在接發球時,以相反球路將球搓回對方球台。
(4)練習正、反手搓球。
八、弧圈球
弧圈球是速度與旋轉相結合的一種進攻技術,於20世紀50年代由日本運動員最先發明,當時被稱為“弧圈型上旋球”。70年代在歐洲取得很大突破,形成了以弧圈球為主的打法類型,現已成為一種流行於世界的先進技術。弧圈球有加轉弧圈球、前衝弧圈球、正手右側弧圈球等,其特點是攻擊力大,使用率高,穩健性強。
1.加轉弧圈球
加轉弧圈球又稱“高吊弧圈球”。正手擊球時,左腳在前,身體向右扭轉,右肩略低於左肩。引拍時,執拍手臂自然下垂,將球拍置於靠近臀部的位置。擊球時,上臂帶動前臂快速向前上方揮動,拍麵垂直,在來球下降後期,摩擦球中部或中下部。特點是上旋力強,弧線高,著台後突然下墜。
2.前衝弧圈球
擊球前,將球拍引至身體右側偏後,約與台麵同高,拍麵稍前傾。擊球時,前臂在上臂的帶動下迅速內收,手臂向前上方揮拍,在來球的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的中上部。拍麵前傾角度較大,約為50°。特點是球速快,弧線低,前衝力和上旋力強。
(二)弧圈球練習方法
(1)徒手做模仿拉弧圈球的動作。
(2)一人發中路出台的下旋球,另一人練習拉弧圈球。
(3)一人推擋,另一人練習連續拉弧圈球。
(4)兩人對搓,固定一人搓中轉拉弧圈球。
(5)一人削球,另一人練習連續拉弧圈球。
(6)結合其他技術練習拉弧圈球,如發球搶位、接發球搶位等。
九、打法類型
運動員因使用的球拍不同及得分的手段各異,在比賽中會表現出迥然不同的技術風格。隨著技術的創新、器材的改進和比賽規則的演變,當今國際乒壇已形成快攻類、快攻結合弧圈球類、弧圈球結合快攻類、削球類等四大類型。下麵介紹一般常用的幾種打法。
(一)左推右攻打法
左推右攻打法,直板運動員運用較多。比賽時,站位靠近反手一側,以近台正手攻球為主要進攻手段,以反手推擋等技術進行防禦和助攻。在回接反手位來球時,常采用側身攻或搶拉技術爭取主動,一般以單步、換步、跳步等方法來左右移位。我國運動員劉國梁、馬琳、楊影及韓國的金澤洙等就是當今這種打法的代表人物。
(二)弧圈結合快攻打法
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是站位中近台或中台,以拉弧圈球為主要得分手段、結合快攻的打法,技術風格是“快、轉、狠、變”。直拍和橫拍運動員均可運用。直拍運動員的反手一般以快推和進攻為主,橫拍運動員的反手則能拉能攻。特點是旋轉強,速度較快,正、反手的攻勢均較強。20世紀70年代由匈牙利等國運動員在吸取中國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打法,並登上世界乒壇,目前已成為當代乒乓球的重要打法之一。我國運動員王勵勤、孔令輝、劉國正均是這種打法的頂尖人物。
(三)削攻型打法
削攻型打法是站位中遠台,以削球等多種技術的組合與變化為主,並配合反攻得分的打法,技術特點是“轉、穩、低、變、攻”。分為以削為主、削中反攻、攻削結合等多種打法。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運動員多以削球為主,最早為歐洲運動員所使用。我國運動員丁鬆、陳新華就是這種打法,往往能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
第二節 基本戰術
一、發球搶攻戰術
發球搶攻是我國直板快攻打法的“殺手鐧”,是力爭主動、先發製人的主要戰術。各種類型打法的運動員都普遍采用發球搶攻來搶占每個回合的上風。發球戰術運用的效果主要取決於發球的質量和第三板進攻的能力。
發球搶攻戰術因打法的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常用的發球搶攻戰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正手發轉與不轉球。
(2)側身正手(高拋或低拋)發左側上(下)旋球。
(3)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
(4)反手發急球或急下旋球。
(5)下蹲式發球。
二、接發球戰術
接發球戰術與發球搶攻戰術同樣重要,在某種意義上講,接發球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運動員的實戰能力及各項基本技術的應用程度。事實上,接發球者隻是暫時處在被控製狀態,如果破壞了發球者的搶攻意圖或者為其製造了障礙,減弱了對方搶攻的質量,也就意味著已經脫離被控製狀態,變被動為主動了。控製與反控製是辯證的統一。
常用的接發球戰術有:
(1)穩健保守法。
(2)接發球搶攻。
(3)盯住對方的弱點處,尋找突破口。
(4)控製接發球的落點。
(5)正手側身接發球。
三、搓攻戰術
搓攻戰術是進攻型打法的輔助戰術之一,主要利用搓球旋轉的變化和落點的變化為搶攻創造機會。這一戰術在基層比賽中被普遍采用。搓攻戰術也是削球型打法爭取主動的主要戰術之一。常用的搓球戰術有:
(1)慢搓與快搓結合。
(2)轉與不轉結合。
(3)搓球變線。
(4)搓球控製落點。
(5)搓中突擊。
(6)搓中變推或搶攻。
四、對攻戰術
對攻戰術是進攻型打法在相持階段常用的一項重要戰術。快攻類打法主要依靠反手推擋(或反手攻球)和正手攻球(或正手拉弧圈球)的技術,充分發揮快速多變的特點來調動對方。常用的對攻戰術有:
(1)緊逼對方反手,伺機搶攻或側身搶攻、搶拉。
(2)壓左突右。
(3)調右壓左。
(4)攻兩大角。
(5)攻追身球。
(6)變化擊球節奏,加力推和減力擋結合,發力攻、拉與輕打輕拉結合,也可造成對手的被動局麵。
(7)改變球的旋轉性質,如加力推後、推下旋;正手攻球後,退至中遠台削一板,對方往往來不及反應,可直接得分或創造機會球。
五、拉攻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