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乒乓球運動(1 / 3)

乒乓球運動是我國普及較廣的球類項目之一。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旋轉性強、變化多。變化多端的小小乒乓球,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反應敏捷,腳步靈活,是集競技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運動項目。乒乓球運動給予人體各器官係統以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使身體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等方麵發生一係列適應性反應,有利於促進身體健康。乒乓球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於預防和治療疾病,故又是一種較好的體療項目。另外,乒乓球運動雙方沒有身體的直接接觸和碰撞,不易造成運動受傷,也是適合男女老少進行身體鍛煉的體育項目。

乒乓球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係統的機能,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因此,青少年經常打乒乓球,能提高動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動的能力,使機體靈活,耳聰目明,精力充沛,體質增強,而且有助於培養人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品質。另外,乒乓球運動對眼睛近視的預防也有一定作用。

乒乓球在英文中也叫“桌上網球”,19世紀末期起源於英國。因為用木板擊打賽璐珞球時,發出“乒”的聲音,當球落在桌上時又發出“乓”的聲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乒乓球最初是一種宮廷遊戲,在歐洲一些國家的貴族間作為娛樂活動,後來逐漸流入民間。

20世紀初期,乒乓球運動逐漸在世界各國開展起來。1926年1月在柏林舉行的一次乒乓球比賽中,召開了有德國、英國、奧地利、匈牙利乒協代表參加的座談會,並決定第1次國際乒聯全體會議和第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簡稱世乒賽)在英國倫敦舉行,此後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起改為兩年舉行一次,1988年第24屆奧運會把乒乓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乒乓球運動大約在1904年傳入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中國乒乓球運動得到迅速發展,1953年中國隊首次登上世界乒壇,參加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20屆世乒賽。1959年容國團在第24屆世乒賽上為中國獲得第一個男子單打冠軍,也是我國運動員首次在世界大賽中奪得世界冠軍,打開了中國運動員走向世界冠軍的大門。在第26、27、28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又以自己獨特的近台快攻,加上多種打法,連續獲得了男子團體、男子單打冠軍。近半個世紀來,直至2001年第46屆世乒賽為止,中國乒乓球運動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屢建奇功,長盛不衰,雄踞世界強國之首,曾三次包攬世乒賽全部比賽項目的七個獎杯,其影響舉世矚目。中國乒乓健兒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在世界乒乓球運動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第一節 基本技術與練習方法

一、術語

(一)基本姿勢兩腳開立略比肩寬,屈膝提踵,身體重心置於兩腳之間,上體微前傾,執拍手臂自然彎曲,置於身體右側,前臂與手腕保持水平狀,置於腹前。

(二)站位

乒乓球運動員根據各自的打法,在比賽時選擇的基本站立位置有近台(身體離台30-50厘米)、中近台(離台50~70厘米)、遠台(離台1米以外)等。

(三)握拍法

1.直拍握法

以食指第二關節和拇指第一關節扣壓拍麵,虎口貼住拍柄。其他三指自然彎曲重疊,中指第一關節頂在後中線外。

2.橫拍握法

虎口貼住拍肩,中指、無名指、小指握住拍柄,拇指放在正麵,食指自然伸直置於背麵。

(四)拍形

拍形包括拍麵角度和拍麵方向。拍麵角度指球拍觸球時拍麵與球台表麵及其延長線之間的角度,可分前傾、稍前傾、垂直、稍後仰、後仰。拍麵方向指擊球者手中球拍麵朝對方台麵的方向。

(五)擊球時間

擊球時間是指擊球時球拍觸球的時間。從球的著台點至觸及地麵為止,球的運行路線可分為上升前期、上升後期、高點期、下降前期、下降後期。

擊球路線是指球體在台麵上空飛行的俯視角度的投影線。按擊球位置可分左方斜線、左方直線、中路直線、右方直線和右方斜線。

(六)擊球路線

擊球路線是指球體在台麵上空飛行的俯視角度的投影線。按擊球位置可分為左方斜線、左方直線、中路直線、右方直線和右方斜線。

(七)擊球部位

擊球部位是指擊球時球拍觸及球體的部位,分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五個部位。

二、步法

由於來球的落點不斷變化,要準確地還擊每個來球,除必須具備快速的反應和較好的身體素質之外,還需要正確、靈活的步法。

(一)基本步法

1.單步

指以一腳的前腳掌為軸,另一腳向前、後、左、右某個方向移動一步的步法。在來球角度不大、小範圍內移動時使用。

2.跨步

以一腳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另一腳跟著移動的步法。常用來對付來球急、角度大、離身體稍遠的球。

3.跳步

一腳用力蹬地,使兩腳離開地麵,同時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後跳動。快攻型打法常用它來側身進攻。

4.並步

來球遠側方的腳先向近側方靠步,然後近側方的腳再向來球方向邁一步。在小範圍內移動,常使用此步法。

5.交叉步

離球遠的腳朝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並從前麵超過另一腳形成交叉狀,另一腳再向來球方向移出一步的步法。主要用於快攻,在側身進攻後撲打常用此步法。

(二)基本步法練習方法

(1)反複做站位和步法的模仿練習。

(2)移動時,可根據來球的方向做相應隨球步法的練習。

(3)兩人一組,可根據來球方向做相應隨球步法的練習。

三、發球技術

(一)發球技術

1.平擊發球

發球時,持球手將球輕輕拋起,同時持拍手(右手為持拍手)向後引拍。當球從高點下降到低於球網時,持拍手以肘部為軸心,前臂向右前方橫擺擊球,向前揮拍時,拍麵前傾,擊球中上部。擊球後第一落點在球台的中區。

2.正手發下旋加轉球與不轉球

發下旋加轉球時,左腳在前,有肩側對球台,持球向上拋球;同時,持拍手臂將拍引至後上方略比肩高,肘部後移,帶動手腕內旋,球拍呈橫向,拍麵垂直,身體重心後移。當球回落時,肘關節加速運動,前臂帶動手腕猛然加力外旋,在胸腹前偏右一臂距離處,拍形後仰,用球拍下部靠左的部位觸球中後位底部,加大力量摩擦球體,擊球後,隨勢將身體重心移至前腳。“切”球愈薄,發球愈轉。

發不轉球與發下旋加轉球的主要區別在於球拍觸球瞬間,突然減慢手臂前進速度,並減小拍形後仰角度,用球拍中部偏右的地方去碰撞球的中下部,使作用力接近球心。由於力臂小造成力矩小,因而旋轉不明顯或為不轉球。

(二)發球練習方法

(1)反複練習將球拋起後再擊球,以防犯規。

(2)模仿練習,發多球練習。

(3)兩人一組,一人發球,一人推擋練習。

四、接發球

首先要根據對方發球的位置來決定自己的位置,然後注意對方發球時揮臂動作和球拍移動方向,根據對方發球時擺臂振幅大小和手腕用力的不同程度來判斷來球落點的遠近和旋轉強弱,根據來球的飛行弧線和速度來判斷旋轉性能。接發球的方法一般由點、撥、拉、搓、削等技術組成。

接發球和發球是常常結合在一起進行練習的,通常從簡單的固定旋轉和落點開始,然後過渡到複雜的綜合的發球與接發球。

五、推擋球

推擋球是乒乓球技術中的基本技術之一,其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變化多。推擋球包括擋球、快推、快撥、加力推、減力推、推下旋。

1.快推

站位靠近球台,擊球時小臂前推,手腕外旋,食指壓拍,拇指放鬆,使拍前傾,在球上升期擊球中上部。

2.加力

推站位離台30-40厘米左半台,小臂後收,使球拍稍提高。在推球的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擊球中上部。

3.減力

擋在觸球瞬間,球拍前移的動作驟然停止,也可將球拍稍微後移,以減弱來球的發彈力。

(二)推擋球練習方法

(1)模仿推擋球動作,體會動作要點。

(2)對牆做推擋球練習。

(3)兩人在球台上對練擋球,不限落點,隻求動作。

(4)兩人在台上先練擋中線,再練擋斜線。

(5)兩人在台上加速推擋,體會快推要領。

(6)一人逐漸加力推,另一人減力擋。

六、攻球

攻球是乒乓球的一項重要技術,也是得分的重要手段。按身體方位分,有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直拍反手攻球、側身攻球;按站位分,有近台快攻、中台快攻、遠台快攻;按動作分,有快抽、拉抽、掃抽、扣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