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對突然升溫的友情要注意。好朋友貴在交心,深厚的友誼無需靠豐盛的宴席作為鋪墊。為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的夥伴,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追求,會對彼此有著深深的理解。
別讓麵子成為你的負擔
《論語》上說:“惠則足以使人。”意思是說,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喚人了。所以,對朋友的恩惠要慎重。
在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中,“麵子”的含義不一而足。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人情就是麵子。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關係就是麵子。中國人的麵子害死人,有的人就愛打腫臉充胖子,自認自己能力強,朋友一求,馬上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哪怕是明知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但一句“咱倆什麼交情,這點麵子你能不給”,便殺頭成仁,舍身取義。四處奔走,求爺爺、告奶奶,事一辦成,人也輕鬆大半。但若到頭來辦不成,誤了朋友事,又害了自己的名。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社交活動,這些形形色色的活動必定會涉及到人情,而人情債是一筆世界上最難償還的債,人活一世不欠人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欠了人情,就要留點神,最起碼要給自己留點後路,別讓人情成為你做事的負擔。
禮尚往來,朋友之間你來我往,提點禮物,都挺正常,不在上述之列。帶有明顯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假如一個並不經常來往的朋友卻在一天忽然登門,你可千萬要注意。或者常見麵的好友,帶的禮物超乎平時的貴重,你也要有所防範。
中國人好麵子,帶來的東西你不收,他覺得是你不給麵子,瞧不起他,你再讓他帶回去,那就更是有損尊嚴了,所以,你也不能太駁人家的麵子,盛情難卻時,你大可以暫時收下,但你必須將這個人情想辦法送出去。你要去回訪他,帶著差不多的東西,兩下扯平,也不會傷了和氣。
朋友請你辦事就會請你吃飯,把東西送到門,你不能不給麵子,但是吃飯總得預約,這就讓你有時間找理由去推脫掉,但腦袋要轉得快些,推辭講得委婉些。知道對方是誰,要弄清關係,搞清朋友圈,然後,再想想該接受還是推掉。
若要想避免人情債,就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自己最應該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吃幾碗飯,能幹多少事。
三國時的蔣幹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自以為了不起,認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戰國聯橫、合縱的雄辯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薦,他可以去說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個書童,一葉扁舟就去見周瑜。但周瑜年紀輕輕便能統帥百萬軍隊,不是一個同窗的說客就可以動搖的。他來至周瑜的兵營,連三句半都沒說上,被周瑜玩得團團轉,最後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帶回的密信讓曹操上了當,損失二員大將。
人要有自知之明,所以,哪怕是幫最好最鐵的朋友辦事,也要量力而行,千萬別逞強,說不定你還會適得其反,將事情搞砸。辦不成的事,要老實地說,沒什麼不好意思的。辦不了的事就是辦不了,朋友之所以來找你,就因為他也辦不成,別為你幫不上別人的忙而不好受,與其搞砸了一件事,還不如讓他另請高明。
人情在前,回報在後
獲得人情,這種特意的行為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策略,也是社會文化現象的濃縮。
“有事有人,無事無人”是生活中許多人常抱的態度,把朋友當作受傷後的拐杖,複原後就扔掉。此類人大多會被拋棄,沒人願意再給他幫忙。
隻有懂人情味的人,才能獲得“人情效應”這一微妙的人情關係的。比如說,給人幫助不能過於“挑明”,以免傷人自尊;幫助人不可過多,否則會成為對方的負擔,雙方再難維持關係。
要讓人覺得有人情味,獲得人情效應,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同舟共濟、同甘共苦
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在了一起,采取合作態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特別是在困難環境中,彼此相依為命、共渡難關、情誼深厚,可能終生難忘,交情將更為牢固。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裏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裏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山南海北,做了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交情。
共事時間長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時相處時間並不長,但隻要同心協力,相互支持、彼此關照,能引起對方的好感,同樣可以建立難忘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