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 豐子愷年表簡要(1 / 3)

●一八九八年(一歲)

十一月九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乳名慈玉。祖父豐小康,已歿。祖母沈氏。父豐。母鍾氏。上有六個姐姐。

●一九〇六年(九歲)

父豐病逝。

●一九〇七年(十歲)

描《芥子園畫譜》人像。為私塾畫孔子像。

●一九一〇年(十三歲)

進溪西兩等小學堂讀書,學名豐潤,後改名豐仁。

●一九一四年(十七歲)

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一九一五年(十八歲)

是年起從李叔同學習音樂、繪畫。國文教師單不廠為其取字子愷。

●一九一六年(十九歲)

是年起由夏丏尊先生教國文課。

●一九一八年(二十一歲)

李叔同祝發入山,法名演音,號弘一。剃度前將在俗時照片、早期畫稿及部分美術材料贈豐子愷。

●一九一九年(二十二歲)

與徐力民女士結婚。

畢業。與同學吳夢非、劉質平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教美術。與人發起成立中華美育會,在會刊《美育》上發表文章。

●一九二一年(二十四歲)

早春赴日本遊學十個月。歸來後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兼課,並回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任教。

●一九二二年(二十五歲)

在浙江上虞白馬湖畔春暉中學任教音樂、美術,居“小楊柳屋”。在校刊《春暉》上發表漫畫、散文。

●一九二四年(二十七歲)

在《我們的七月》雜誌發表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引起有關人注意。去上海專科師範學校兼課。

●一九二五年(二十八歲)

與人創辦“立達學園”。鄭振鐸將豐子愷發表於《文學周報》的畫,冠以“子愷漫畫”之名,“漫畫”一詞始在中國出現。出版《子愷漫畫》、《音樂的常識》,翻譯出版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

●一九二六年(二十九歲)

八月,與弘一法師一起用抓鬮法為寓所命名為“緣緣堂”。出版《音樂入門》。任教立達學園。

●一九二七年(三十歲)

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名嬰行。出版《子愷畫集》、《中文名歌五十曲》。任教立達學園。

●一九二八年(三十一歲)

為祝弘一法師五十壽,繪製護生畫五十幅。出版《藝術教育ABC》、《構圖法ABC》、《西洋美術史》。居上海江灣永義裏,專心著譯。

●一九二九年(三十二歲)

任開明書店編輯。秋,受聘於江蘇省鬆江女子中學,兼任圖畫、藝術論課程。出版《護生畫集》。

●一九三〇年(三十三歲)

母鍾氏病逝,服喪後遂蓄須。出版《近世十大音樂家》、《西洋畫派十二講》。遷居嘉興。

●一九三一年(三十四歲)

一月,出版《緣緣堂隨筆》。與廣洽法師通信。出版譯著《初戀》(俄·屠格涅夫著)。

●一九三二年(三十五歲)

專事著譯。出版《兒童漫畫》、《中學生小品》;出版譯作《自殺俱樂部》(英·史蒂文生著)。

●一九三三年(三十六歲)

春,石門灣緣緣堂落成,全家遷入。專心著譯,不事他職。出版《子愷小品集》。

●一九三四年(三十七歲)

出版《隨筆二十篇》、《繪畫與文學》、《近代藝術綱要》、《開明圖畫講義》等。居緣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