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要隨便陷入人際關係的旋渦

畢業生缺乏處世經驗,一上班或許會發現辦公室裏分成幾個小幫派,千萬別急著給自己歸類。有時某些同事會對你講一大堆某人怎樣好、某人怎樣壞的話,以至道聽途說、添油加醋,千萬別輕易被誤導。最好先對是非保持沉默,對同事全都笑臉相迎,獨立觀察和思考,看清形勢再說,切記不要隨便陷入人際關係的旋渦。

7.善於向別人學習

畢業生畢竟缺乏實踐經驗,要想迅速成長,必須善於向同事學習,虛心請教,不要自以為是。另外,近幾年企業常提到“團隊精神”,就是因為許多人自恃學曆高或畢業於名校,不善於與他人合作,以自我中心,企業絕不歡迎這種人。所以年輕人應謙虛,善於傾聽,常做換位思考,不發表非建設性的言辭。

8.注重一些細節

(1)手腳要勤快,除了將自己的辦公桌理得井井有條外,如打掃辦公室衛生一類事也一定要主動搶著做。

(2)穿得幹淨利落,會讓人覺得你精神百倍,幹勁十足。

(3)不要遲到。

(4)有必要時,把工作帶回家處理,不要對領導說“這事我明天再幹行不行”之類的話。

(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案例7.3]

美國哈佛大學就業指導小組,對幾千名被解雇的男女雇員進行了綜合調查,發現在這些被解雇的雇員中人際關係不好的,比不稱職的人高出兩倍多;每年調動人員中因人際關係不好而無法施展其所長的占90%以上。美國《幸福》雜誌所屬的名人研究會對美國500位年薪5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300名政界人士所作的調查表明:93%的人認為人際關係暢通是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可見,人際關係的好壞與一個人的事業成敗是息息相關的。

點評

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走上社會後必須學會的課題。學生生活中人際交往比較單純,而社會上的人際關係相對要複雜得多,有些畢業生會一時感覺不適應。人際交往既是一種人類的本能,又是一種人類的智能,同時人際交往並不是純藝術、純技巧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養與精神風貌的外在體現。通過人際交流,有助於減少內心的孤獨感,心理的恐懼感,能有效緩解緊張和壓力,使我們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諧,從而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大學生到新的工作崗位後,要重視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應遵循以下規則:

1.恪守人際交往的原則。做到平等待人,熱心助人,誠實守信,律己寬人。以自己的努力營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際氛圍。

2.克服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心理障礙,克服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多疑心理等不健康的交往心理,以積極的態度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尊重別人,相信別人。

3.掌握人際交往的一些技巧:

(1)學會換位思考;

(2)微笑是最有效的武器;

(3)真誠地欣賞和讚美別人;

(4)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5)學會傾聽;

(6)知己知彼,適時求人。

4.遵守社會交往的禮儀。禮儀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基本要素,它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品位,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現。大學生在交往中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禮節,比如握手的禮節、打電話的禮節、交談的禮節等,從而提高自己的交往水平。

第三節崗位工作適應

[案例7.4]

傳媒大王魯伯特·默多克不到20歲時就與一位富翁的女兒結婚,嶽父把一家小報交給他管理,由於沒有任何經驗,兩年工夫一個年年盈利的報紙就被他搞得資不抵債,默多克由此受到了嶽父一家的羞辱。這時,不甘受辱的默多克決心“回爐”至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學習期間,默多克發奮努力,掌握了一套先進的報業管理方法。畢業後,默多克涉足報業,從一份地方報紙起家,最終建立起一個空前的國際傳媒帝國。後來,默多克控製了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等40%的報紙都由他控股,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台、美國的福克斯電視網、香港的亞洲衛視等。

一、崗位適應的含義

崗位適應具體指對具體崗位環境,勞動製度、崗位規範的適應,也包括對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品質、知識、技術、能力的適應。年輕人在跨出校門之前,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因而容易將事情看得過於簡單和理想化,據調查,初出校門的大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大多與其事先對新崗位估計不足、認識不清有關。而對新上崗的大學生,企業又希望他們能夠馬上適應工作崗位,主張人才的“零磨合”,因而許多所謂的“客觀現實所迫”讓大學生會產生失落感,諸如“工作太過簡單枯燥”、“工作節奏太快,工作量太大,非常疲憊”、“缺少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平台”等感受會紛至遝來,甚至在初入職場時就走了彎路,碰了壁還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因此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後,要能夠根據現實的工作要求,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盡快適應新崗位。

二、崗位適應的具體方法

(一)全麵認識新環境,掌握工作職責

作為一個職業崗位的新手,要想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必須要充分地了解和熟悉工作環境,了解和熟悉工作對象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在初到工作單位的一段時期,應主動地收集和自己工作有關的一切信息,比如,本企業的傳統沿革與現狀、發展前景、企業文化、工作崗位的職責和具體製度條款等等。隻有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有了較充分的了解後,才能在適應角色上領先一步。

(二)調整理想期望值,珍惜就業機會

青年時期是充滿激情和想象的時期,青年人成就欲望強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必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後,要根據現實環境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這樣有利於減少心理落差,有利於盡快適應新環境。另外,要珍惜首次就業的機會,做到“既來之,則安之”,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事實證明,很多有作為的大學生對自己首次選擇的職業,都是由不喜歡逐漸發展到喜歡,努力培養職業興趣,直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三)作風腳踏實地,從基層小事做起

許多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不願到基層工作,然而基層是鍛煉能力和積累經驗的最好地方,而且用人單位看重的就是職場新人在基層工作中積累的實際經驗與能力,特別是踏實穩健的工作作風以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從基層做起,就要放低姿態,戒驕戒躁,懂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要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經驗,掌握科學工作方法,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實實在在的成績,才有利於今後個人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

(四)樹立團隊意識,加強溝通合作

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單個人無法勝任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而且現有工作任務已不再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社會需要我們合作,我們也必須合作。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集思廣益,使個人能麵對再大的挑戰都不足懼;合作不僅可以開辟新的天地,也能激發個人的最大潛能;合作不僅能創造力量,合作也能夠加速成功。善於就工作內容做有效溝通,工作的效率就會倍增。

(五)正確對待挫折,掌握工作方法

在職業生涯中遭受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隻有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並努力戰勝挫折,才會成為競爭中的強者。教訓正是挫折所能給人最大的教益,或者說,經驗也正是由失敗積累而來。要以坦然積極的心態麵對挫折,及時分析失誤的原因,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製訂新的行動計劃,重新出發,再接再厲,永不言敗。

(六)樹立終生學習觀念,適應社會變化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知識淘汰率不斷提高。有關研究表明,大學四年所學知識,五分之一的知識將被淘汰。事實也充分證明,一個人在學校裏所學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識和能力必須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和鍛煉。因此適應社會、勝任崗位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去學習,就不能提高,就不會去創新,就會落後。會學習,就會成功。同事、上級、客戶、競爭對手都是老師。通過學習,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智能結構、觀念、態度、習慣、行為,以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和要求。

(七)樹立競爭意識,努力追求卓越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競爭無處不在。隻有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成功不會屬於弱者,隻會垂青強者。具備競爭意識,一方麵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自己的專業、性格、氣質、愛好等,充分發揮特長;另一方麵要有與人爭勝的意識,要敢想、敢說、敢幹,不能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同時在競爭中應靠自己的真才實學,不能紙上談兵,更不能違背市場規律,耍小手段陷害他人,也不能有意貶低別人,突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