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適應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職業適應的影響因素;
2.掌握提高職業適應的方法;
3.把握角色適應的具體方法;
4.把握崗位適應的具體方法。
[案例7.1]
小鬆今年二十三歲,大學畢業,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在最初的幾個月裏,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很不適應。小鬆說,工作單位與學校有太多的不同的方麵,除去休息日,每天必須按時上班,不敢有絲毫馬虎。一到單位就有一堆工作等著要去完成,不管有意思沒意思,反正是任務就不能逃脫。加之他的業務還不熟練,經常會遇到麻煩和難處,要是出了差錯,領導和老員工就會批評他。工作的日子充滿壓力,既有工作上的,也有人際關係上的。上學時大家都是同齡人,說話行事都很隨便,開開玩笑也無所謂。在這裏就不行了,周圍的同事都是中年人,說話辦事都很嚴肅認真,就是和他歲數差不多的也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大家說話都很有分寸,他也盡量少說為妙,以免說錯話得罪人。
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在成人的世界裏,一切都顯得那麼難。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他才能適應這樣的生活。
點評
分析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小鬆職場適應不良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順利完成角色的轉換。大學生完成學業,離開學校,邁入社會,走向新的工作崗位,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走向社會的大學生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盡快適應社會,實現從學校到社會、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隨著人類社會變遷速度的加快,職業生活開始充滿不斷的變化,生涯發展正在成為一個人一生要麵對的問題。對於那些剛剛開始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盡快適應職業生活將是其生涯發展中需要解決的第一道難題。職業角色模糊、技能知識缺乏、人際交往方麵的障礙以及企業文化的適應不良等問題,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個人的生存及職業發展。通過本章學習,讓大學生理解、掌握職業適應的影響因素,認識職業適應中的不良心態的表現,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質,有效降低消極的自我認知,幫助大學生順利且盡快地在陌生的職業環境中找到感覺,培養形成良好的職業主體意識。
第七章職業適應
第一節職業適應概述
一、職業適應的含義
職業適應也稱工作適應,是指個體對工作環境、工作任務、工作活動的適應,以及對自身行為和新的工作需要的適應。具體地說,就是個人在工作生活環境中根據職業工作總的性質的外在要求,對自身的身心係統進行評價,對職業行為進行自我調適,並努力達到自我與經驗相互一致的心理過程。
職業適應的最大特點是強調人的個性要服從所從事的職業要求,同時培養人的個性及能力來滿足職業活動的需要。職業適應的重要性就在於,人們若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興趣,就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工作積極性,使自己很快適應從事的職業,積極主動地去開展工作,並在所從事的職業中有所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同時有利於整體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影響職業適應的因素
(一)基本知識技能、專業方向
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程度如何,主要取決於其自身的基本素質,而職業對人的要求則是以其不斷變化的工種、崗位、技能等要求人與之相適應,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是身居象牙塔裏的學子們未來職場競技、實現人生理想的唯一憑借。相對於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來說,大學生在工作技能上的不足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職場中,應屆大學畢業生比拚的就是所學專業與所應聘崗位契合度,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
(二)個人能力、個性差異
不同的人在同樣的時間內對於相同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掌握的速度、掌握的程度也會不同,原因就在於個人的能力和個性上的相異性。在就業方麵,能力差異主要集中在個人的綜合素質、外語能力的差別上。而個性差異則會對個人能力高低造成直接影響。性格影響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性,一定的性格適合於從事一定的職業,不同的職業對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外向的人喜歡與別人交往,富於變化,也往往容易衝動,易受他人影響。而內向的人喜歡獨處,勤於思考,做事細致謹慎,但容易因為考慮太多而錯失良機。像寶潔公司的市場營銷部在進行校園宣講會時就曾專門提到,自己這個部門大多會招有親和力的人。而在微軟,真正的“人才”是對自己和企業有著充分的理解,了解自己的強項,並可以在公司裏、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出比較強勢的人。
(三)職業價值觀、職業期望值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政治地位、經濟條件、工作環境及地理位置等諸方麵的差異和人們心理習慣上的原因,形成了社會約定俗成的職業等級觀和人生價值觀,影響大學畢業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能否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評價標準。另外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對職業的期望值較高,既看重專業對口、看重經濟待遇、關注生存條件,又希望在事業上有所作為。這些看法和評價標準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擇業觀,製約著大學生適應市場、適應環境和適應工作的積極性,也是影響擇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職業環境、人際關係
當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工作崗位時,無論是否喜歡,都必須要重新麵對新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工作性質及內容等一係列問題。大學畢業生步入職場,麵臨社會角色的重新定位,原有學生角色的觀念、行為方式往往形成慣性定勢,與新環境、新崗位的新要求會產生碰撞和矛盾,特別在強調團隊和協作精神的今天,和諧的人際環境對職業適應舉足輕重,大學生由於對社會了解不多,缺乏人際相處的技巧,往往人際適應不良,成為職業適應的絆腳石。職業環境、人際關係的熟悉和適應要經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的長些,有的短些。
三、提高職業適應的方法
[案例7.2]
我畢業兩年又三個月了。畢業後的那天,坐在南下的火車上,對未來我茫然無知。今天,我再次站在了路口:我需要找到未來的方向,告訴自己要何去何從。我學化工專業,畢業後在一家化工廠工作了5個月。我感覺專業在此無用,所以就離開了。接著,我進入了一家港資化妝品廠做技術工作。雖然那個年輕的、從澳洲回來的女老板願意培養我,但我嫌那是一個家族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我找不到歸屬感,一個星期後就走人了。我又進入了一家韓資塗料廠。雖然韓國人待人不錯,也很有禮貌,但我不能認同這份工作,半個月後我再次說“再見”。之後,我進入了一家港資電子加工企業,做生產工程人員。上司很有修養,願意教我東西,待我也不錯,因而我做事也很賣力。後來我發現這裏的工作也很簡單,不需要大學所學的東西,連中學生都可做,隻是由於這裏是英語工作環境,工資也高一點,我才暫時沒動離開的心思。半年裏我很忙,沒空去想“明天要到何處去”。其後的半年卻比較清閑,下午5點準時下班。下班後本想學點兒東西,卻什麼都學不進,於是在聊天和看電視中度過了業餘時間。睡覺時,我心中突然湧起一種浪費青春的惶恐和不安。我反複想:自己究竟想要一份什麼樣的工作?自己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我的答案很模糊。
有好幾次我想離開再去找份新工作,但我知道自己的實力有所欠缺。我對自己說:在沒有明確人生方向、沒有找到合適的新工作時就辭工,會對自己不利,也會讓父母擔心。但我又不想虛度這人生隻有一次的生命。我思慮太多,徘徊不前。猶豫不決中,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點評
積極融入社會,重新設定自我。沒有理想的年輕人,每天關注的就是賺錢多少和自我感受如何,沒有觀察企業、行業的發展趨勢,沒有為別人多貢獻一點、與他人分享一點的意識,沒有什麼原則性,沒有個性鮮明的靈魂。如果我是一個掌握雄厚資本的老板,我不會選你進入人才梯隊,因為我看不到你人生的遠景,看不出你的業績和果斷,這樣的人難成大器。如果我是你的母親,我會為你的狀態感到辛酸。供你讀了那麼多年書,到頭來,你就整天扒拉著自己的那個小算盤。
你缺少一個精神的坐標。在校園對完美生活的設想,讓你麵對現實中的職業社會充滿茫然。社會不是單純的氧氣艙,完美隻存在於童話中。如果一定要讓完美和生活畫上等號,那內心注定要充滿失落。青年人要積極地融入社會,要設定自我。因此,請打開你的行業與專業的視角,重新設定你在相關行業的位置,那些行業前輩將會給你示範和激勵;請伸出你交流的觸角,朋友們會幫助你更清楚地體驗到人生百味,由此你的心理會變得更柔韌而堅強。做一個聰明而敏感的人,相信你一定會在職業的路上走好。
(一)明確職業定位
所謂職業定位,就是明白自己能做什麼和想做什麼樣性質的工作。有過實際工作經曆的職業人士應該著重分析個性競爭力、內因和社會行業發展趨勢。前兩者重在把握個人的職業氣質、職業傾向、職業素質、職業綜合能力以及優勢劣勢所在。後者則是通過必要的行業調查和行業分析掌握目標企業目標職位的基本情況。這不僅是件頗費時的工作,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行業知識和專業視野。例如,要定期關注不同階段的職場熱點所在。建議畢業生在日常工作之餘要積極對心儀的行業的具體目標展開調查和分析,謹慎選找與自身相匹配的行業和崗位,切勿盲目追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