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前的信息及材料準備
學習目標
1.求職準備應注意的事項;
2.體會如何應對筆試;
3.把握自薦的技巧與材料的準備;
4.掌握求職信與個人簡曆的撰寫要求。
[案例5.1]
求職擇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大學生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溫州某高職畢業生小李深深懂得這點,所以他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就著手就業的準備工作。
小李是一個學習成績十分優秀的大學生,而且一直在校學生會工作,有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求職前,他先客觀地審視自己:自己有什麼特長,同別人相比,自己有什麼優勢?最喜歡幹什麼?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最能發揮和體現自己的個人才能和價值?通過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小李盡快地收集相關外企的資料。為了磨煉自己、積累經驗,小李也嚐試性地參加了幾家外企的麵試,雖然都失敗了,但小李卻從中學會了很多應聘技巧。
大三臨近畢業時,小李得知他向往的某美資企業正在招聘,便滿懷信心地帶著精心準備的自薦材料前去應聘。公司人事部根據300多份求職材料初選了100人進行筆試,結果留下22人進行麵試,小李也在其列。主持公司麵試的領導突然提問:“請問,一加一是多少?”在眾多應聘者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小李略一思索後問道:“請問,您是說的哪種場合下的一加一?如果是團隊精神,那麼一加一大於二;如果是單槍匹馬,那麼一加一小於二。——所以,這就要看您想要多少了。”看著對方讚賞地點著頭,小李的信心更強了。接下來一個問題是:“你們都是高等學府畢業的人才,到我們公司來工作,希望每月領取多少薪金呢?”有人回答說:“兩千。”甚至有人說:“一千。如果一千您還不同意的話,八百元也可以。”隻有小李不卑不亢地說:“我薪金的起點是三千元。”經理問:“為什麼?”小李說:“據我了解,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剛參加工作時,月薪一般都在四百至五百美元之間;而在溫州的其他外資企業,剛剛大學畢業工作的,薪金也基本在三千至四千元之間。”
最後,小李終於如願以償被錄用了。
第五章就業前的信息及材料準備
點評
分析小李成功的原因,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他的就業目標定位非常明確,並且為之積極進行積累和準備,朝這個方麵重點突破。
2.外資企業往往會出各種應變能力的試題進行麵試,而小李有意識地參加過幾次外企的招聘,對這類試題有過接觸,事後他注意加強這方麵的訓練並總結出經驗:碰到過分簡單、過分容易的提問時,就當避免就事論事地簡單作答,而應當用腦子想想——提問者是否另有所指,是否在考察你的IQ、EQ或LQ之類,如果是,那就得跳出常規思維的束縛,采用一種非常規思維或發散性思想的方式去考慮問題,如此例中“一加一是多少”的問題,小李想到外資企業最講究團隊精神並依此引申,這樣的答案自然獲得了理想的效果。
3.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對人才行情一知半解,盲目地應聘和標出自己的工作薪價,不是眼高手低,就是手高眼低,要麼落聘,要麼就是做了一份高技能的工作卻拿了一份低技能的薪金。而小李懂得自己的價值。他在積極地收集各種信息資料的同時,盡可能地尋找與自己學曆相同、行業相同或類似的職員做自己的價值參照,有了準確的數據,就能知己知彼,合理地把握自己的價值,恰如其分地提出自己的薪金要求,而不會給人以漫天要價或盲目應聘的印象,對方也可以愉快地接受。
第一節求職目標的確立
求職準備是就業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求職的基礎。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充分的求職準備是求職成功的關鍵。求職準備是個複雜的係統工作,涉及內容多,要求高,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求職目標、求職心理、求職能力、就業信息搜集等方麵進行精心、有效地準備。
一、求職目標確立
目標是行動的先導,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地做事情更重要。所以,大學生求職的關鍵和前提是確定就業目標。隻有明確目標,才能指引畢業生求職的努力方向,提高準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目前的就業情況看,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專升本、自主創業、參軍、求職找工作。選擇專升本的主要原因有:深化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升學術研究層次和水平;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繼續學習來緩解就業壓力,期待今後的就業有個更高的起點。選擇自主創業的主要原因有:不甘於給老板“打工”;有一定的創業資本;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有明確的創業目標,渴望通過創業更好地實現人身的價值。參軍能夠實現自己的軍人情結,現在又是國家政策傾斜,也是一個不錯的就業途徑。當然,專升本、自主創業、參軍選擇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的畢業生都會選擇去求職找工作,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裏,分布在省內的幾個大城市裏,比如杭州、寧波、溫州等,還有的就是回生源所在地工作。
二、就業信息搜集
大學生就業主要是通過大學生就業市場來完成。大學生就業市場是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就業市場,是畢業生求職擇業和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場所。
(一)就業信息搜集途徑
就目前而言,大學生就業市場可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兩大類。有形市場指有其固定場所、地點、舉辦時間及特定對象參加的,在某一特定時間內把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組織在某一場所,為雙方進行交流和雙向選擇提供的就業平台。目前大學生在有形市場上的求職途徑主要有地區性、行業性招聘會、高校招聘會、企業專場招聘會等。比如很多高職院校每年十二月份都會召開“路在腳下”等大型畢業生招聘會。
除此之外,畢業生通過社會關係獲取就業信息,如家長、親戚、好友、熟人等社會關係、政府公布的專項招募計劃、報紙、電視、雜誌等公共傳媒收集大量的就業信息,也可以通過社會傳媒刊登個人求職信息。
無形市場是指沒有固定的場所和地點,不是簡單的通過電話、郵件、傳真以及報刊等傳統傳播手段來完成雙方的交流和聯係,而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為代表的媒介或平台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換,為大學生就業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就業資訊,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學生在無形市場上的求職途徑主要有地區性、行業性網上人才市場、專業招聘網站、高校就業信息網、企業網站等。
(二)就業信息篩選
畢業生通過各種就業渠道和途徑會獲取多種求職信息,在此基礎上,要對收集的就業信息進行篩選,使收集的信息更具準確性和有效性,為自己的擇業提供決策基礎。
1.分析就業信息
要進行可信性分析。一般來說,學校、政府部門、親戚朋友提供的就業信息可信度比較高,而網上獲取的就業信息就需要注意,加以甄別。對於有些不能確定的信息可以通過網上查閱企業的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工商部門、勞動部門等單位去驗證企業情況,或者通過認識的人對所招聘單位進行了解。
要進行可行性的分析。畢業生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是否符合應聘的要求,如崗位要求、專業要求、能力要求、成績要求以及其他方麵的限製。
要進行匹配性分析。畢業生在選擇之前要遴選幾種比較理想的就業方案,並進行全麵、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在對用人單位的性質,對所需人才的具體要求、發展前景、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情況進行全麵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和特點,作出理性的選擇。
2.謹防就業陷阱
畢業生因為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差、求職心切,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或單位所利用,而落入就業陷阱。就業陷阱的主要形式有:試用期陷阱(以試用的名義廉價牟取畢業生的勞動力)、收取不合理的各種費用(包括風險押金、培訓費、檔案管理費等)、工資陷阱(承諾高薪等)、智力陷阱(如利用考試無償占有程序、廣告設計方案等)。這些就業陷阱的共同特點是用人單位根本不想為畢業生安排就業,而是采取各種手段榨取他們的錢財和勞動力。
第二節應對筆試的準備
在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畢業生的過程中,經常會采用測試來進行考核,其中筆試和麵試是最常用的測試方法。大學生應充分做好應對筆試和麵試(詳見第六章)準備,在測試中適度展現自己,有利於求職的成功。
一、筆試概述
(一)筆試的作用和內容
和麵試相比,筆試是一種相對初級的甄選方式。有的單位將筆試作為麵試之前的第一輪甄選,主要目的是為了選出那些符合單位的企業文化,具有單位所希望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征的人。還有的單位則將筆試作為麵試的一種輔助手段,側重於考查那些在麵試中考查不出來的素質,如書麵表達能力等。對於一些技術性很強的職位,筆試則可能是主要的甄選方式。
筆試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知識麵的考核,主要是一些通用性的基礎知識和擔任某一職務所要求具備的業務知識。二是智力測試,主要測試畢業生的記憶力、分析觀察能力、綜合歸納能力、思維反應能力以及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三是技能測驗,主要是測試受測者處理問題的速度與質量,檢驗其對知識和智力運用的程度和能力。四是性格測試,主要是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心裏測驗試題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來考查求職者的個性特征。
(二)麵試的特點和類型
麵試是一種在特定場景下,經過精心設計,通過主考官與應試者雙方麵對麵的觀察、交談的人員甄選方式。
麵試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麵試以談話和觀察為主要方式;二、麵試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三、麵試內容具有靈活性;四、麵試對象的單一性;五、麵試時間持續性;六、麵試交流具有互動性。
而目前常見的麵試種類大體分以下幾種:一是情景式麵試,根據工作崗位的一些情節設計問題,讓應試者麵對考官有針對性地發表個人看法,通常分為主題式提問、模式化提問和問題式提問;二是能力式麵試,由主考官通過多種方式綜合考察應試者多方麵的才能;三是壓力式麵試,由主考官有意識地對應試者施加壓力,針對某一問題做一連串的發問,不僅詳細,而且追根問底,直至無法回答。甚至有意識地刺激應試者,看你在突如其來的壓力下能否做出恰當的反應,以觀察其機智程度和應變能力;四是問卷式麵試,采用書麵的素質測試卷,讓每個應試者在規定時間內,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完成包括個人興趣愛好、處事能力、合作精神、個人利益、吃苦精神等方麵的內容;五是被邀請實地考察,將應試者放到現實社會中加以考察,用人單位和應試者彼此雙方的情況都可以了解得更詳細、具體、全麵。
二、應聘筆試
(一)筆試的準備
1.了解筆試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知識麵和智力考試是為了檢驗畢業生的實際文化程度。畢業生雖然有學校開具的學習成績,用人單位為了充分了解畢業生的文化水平,往往采取筆試的方法進行。題目類型以活題較多。如:對文科學生要求運用某一原理或某一曆史知識,分析某一問題;對理工科學生要求運用某一專業知識,解決某一實際問題。這是考查畢業生文化基礎是否紮實,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等等。
技能考試的題目專業性很強。如:外資企業要考外語;科研機構要考動手能力;國家機關要考行政管理方麵的知識。還有一些題目是為了檢驗畢業生實際工作能力或專業技術能力。這種考試往往在特意設置的工作環境中進行。
2.了解筆試重點,進行認真複習
一般來說,筆試都有個大體的範圍和重點,參加筆試之前,應盡量了解筆試的範圍和重點,可圍繞這個範圍翻閱一些有關的圖書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準備。
3.了解筆試目的,運用綜合能力
對於畢業生進行的筆試,不僅僅考查文化、專業知識,往往包括考核心理素質、辦事效率、工作態度、思維方式等。其用意是一方麵考察知識掌握程度,另一方麵考察應試能力。良好的筆試成績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在大學期間刻苦學習,並注意多方麵了解社會信息,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能信息十足,得心應手。切不可“臨時抱佛腳”,猜題押寶。這就要求畢業生將自己的認識水平、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通過筆試能全麵地顯示出來。
(1)熟悉考試環境,做到有備無患。提前熟悉考場環境,有利於消除應試時的緊張心理,因為過度緊張會直接影響到個人考試水平的正常發揮。另外,還應看看考場注意事項,盡量按要求做好。除準備好必備的證件外,一些考試必備的文具(鋼筆、橡皮等)也要準備齊全。
(2)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臨考前,要適當減輕思想負擔,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要適當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從而使高度緊張的大腦得到放鬆休息,以充沛的精力去參加考試。
(二)筆試的方法和技巧
1.保持穩定的心態
筆試怯場,大多是由於心態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心所致。客觀冷靜地對自己進行正確評估,相信自己的實力,就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求職筆試同高考不同,高考是“一錘定音”,而求職者考試則有多次機會。因此,在筆試時有一個良好穩定的心態情緒,對考試的發揮至關重要。
2.掌握科學的答卷方法
拿到試卷後,首先應通覽一遍,了解題目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題的深度和速度。然後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排出答題順序,先解答相對簡單的題,最後再解答難題。答題時要掌握好主次之分,這樣就不會因為解難題費時太多,而沒有時間做會解答的題。最後,要盡可能留出時間對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複查,特別注意不要漏題。
3.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有時用人單位出的考題難度或題量偏大,這時畢業生千萬別慌張,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大家的水平相近,誰的心理素質好,誰就會成功。或許,這就是用人單位精心設計的考察畢業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4.注意字跡、卷麵和考場紀律
畢業生一定要注意按要求的時間準時到場,不能遲到。如果確有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考試,應當提前說明,並請求緩考。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字跡工整,卷麵整潔,給閱卷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為有些招聘單位並不特別在意應試者的考分稍許高低,而對求職者認真的態度、細致的作風更關注,這往往會加大被錄用的可能性。考試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問題,可舉手報告,絕對不能作弊或搞小動作,用人單位對誠信這一點尤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