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人生哲學1(2 / 3)

事實證明,梁天舒在這種問題上準確地令他自己都難過。

就在這個悶熱的夏天,梁天舒和媽媽一起離開了他們居住過5年的房子。梁天舒事後想起,總覺得他的童年結束於這個夏天。這也是為什麼他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無憂無慮的童年。

但其實他很慶幸能離開,因為日後他隻要一想到幼時居住的地方,腦海裏第一時間浮現的一定是進門角度看到的客廳和止不住的惡心感。

安達在看似無休止的爭吵中自由自在地過他想過的生活,其實他巴不得他爸媽一直吵下去。因為安爸爸和安媽媽好歹也都是有知識有涵養的上層人士,覺得這種爭吵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可是他們用於爭吵的時間太多,沒有時間細細體會安達從小強大的內心和天生的薩特式哲學觀,不然他們不會無條件地用物質手段彌補安達不曾受傷的小心靈。

有調查說,大概隻有20%的女人相信感情是越吵越好的。安媽媽剛開始肯定屬於另外80%,後來不知道為了擺脫隨大溜的小市民階級心態,毅然決然加入少數派。

結果安爸爸和安媽媽奇跡般地在爭吵中感情越來越好。

這件事說起來近乎神跡,隻有安達了解這對不靠譜的爸媽是如何在爭吵中獲得樂趣並進行感情上的升華。比如一開始,安爸爸因為某件事訓斥甚至揍安達,多半是因為安達和小區裏孩子打架或是學校老師告狀說安達打了同學,安媽媽此時就會站出來大叫:你憑什麼打我兒子?你說打兒子我也打你兒子!安爸爸總是莫名其妙地會被這句話弄笑。

於是安達在不知道多少次被老爸打完接著被老媽打後,發現這兩個人開始親親密密地打情罵俏。這更加告訴安達要學會適當忽略周圍人的某些行為,堅定地做自己。

就這樣,梁天舒和安達在看似相同的起點出發後越走越遠,終於形成完全不同的世界觀。

梁天舒對自己人生的定義沒有變得偏激前其實是很清醒冷靜的,比如他對童年結束的那個界限的認識。

他在那一段時間也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看上去完美無缺的東西其實很有可能更脆弱,比如生活這種東西真的不容易。

梁媽媽在看到客廳裏的一切的時候出乎意料地冷靜,以至於梁天舒以為他媽受打擊太大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反應了。結果梁媽媽冷靜地把他拉到身後,冷靜地看著梁爸爸穿好衣服,冷靜地要求那個女人先出去。然後他聽到梁爸爸也異常冷靜地說,我錯了,我對不起你們,我們離婚吧。

梁天舒那一瞬間覺得,他爸媽真是世界上最冷血的一對。

在選擇和爸爸住還是和媽媽走時梁天舒很輕鬆,因為他媽什麼都沒要。梁天舒覺得他媽真是世界上最有骨氣的女人,不像那隻在客廳裏翻滾的白兔子。

可是有骨氣的代價是餓肚子。

梁媽媽畢業後就和梁爸爸四處遊蕩,回到他們上學的城市後沒過兩年就當了全職太太,賺錢的本領早忘了個精光。上學時的女神形象讓梁媽媽成為大部分女生的靶子以及大部分男生望而卻步的對象,以至於他們剛開始時連求助的舊友都找不到。

如果是一個人還好打發,這個城市招工最吸引人的條件往往是解決住宿問題,不過多是一人一張行軍床的員工宿舍。可梁媽媽帶著梁天舒,要吃飯要上學的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