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十八,朱弘昭1早在坤寧宮用餐,桌上擺著1遝折子。
這些都是今日按計劃要討論的提案,通過半月篩選,留下的半月選出3條大策,並上袁可立的兵役策,遺留的強鐵策,就是國朝未來5年的根本大策。
撐著肚子,李秀娘給朱弘昭夾了1塊肉:“二郎?”
抬碗接住,朱弘昭吃的飛快:“什麼事?”
“是這樣的,阿策也年歲不小了,看著這1科也考不上個正途。家裏想著把婚事定了,定國公府有1女,就是不知可能求的來。”
說著,還目光狹促瞥著朱弘昭。
定國公1家子,9眼巴巴指望著冊立皇後之後,選秀時通過傳統勳戚路子把女兒送進宮來。盡管,那女子已經十7,相對來說超齡了3兩歲。
“生個太子下來,咱賜阿策1個同進士身份,量別人也說不出個所以來。”
朱弘昭沒接話,對徐家那女子,朱弘昭也見過,為了迎合他的口味,竟然也是個弓馬嫻熟的潑辣小嬌娘。
“賜的進士,恐難以服眾。”
一旁李幼娘沒胃口,嘀咕一句。她對弟弟的婚事,真不關心。以李家現在的得寵情況來說,這個獨苗苗不會缺女人。
朱弘昭也是搖頭:“宋朝之時,進士就能賜。科舉科舉,考出可供國用的舉人就是本意,進士是國朝蒙恩之舉。惹惱了咱,停科不考,誰能說個什麼?”
再說,本朝賜進士的事情在兩年前9幹過,蒙古那次賜了1批進士,朝鮮、日本也賜了1批。有些奇怪這姐妹倆怎麼好端端提起李秀策,扭頭看向李秀娘。
李秀娘有些臉紅,猶猶豫豫:“二郎,你看能否通融通融,讓阿策考1個進士。”
“通融?考?”
朱弘昭板著臉看了片刻李秀娘,看的她好生不自在,隨即朱弘昭笑笑:“讓他去方從哲那裏潛心學習一陣,拿到了舉人功名,再說進士的事情。”
李秀娘也知道方從哲的教育水準,連忙道謝。可她不關心朝政,也不知道朱弘昭的安排,怎麼會知道浙黨的後繼領袖溫體仁是南直隸鄉試主考大宗師?
以溫體仁善於投機以及1顆敢於投機乃至不要臉皮、節操的行徑,朱弘昭相信溫體仁會幹什麼事情。
其實,他現在已經感覺各處都挺會投機的,他伸出一根稻草,這幫人就能大義凜然的為他解決問題。
將自由賜進士出身的權力要收回來,還要彌平這類‘幸進’進士所遭受的有色眼光。這是朱弘昭的目標之1,但大規模賜蒙古、朝鮮、日本進士是1回事,這關係到新附地區的穩固,朝堂、士林不會說什麼。
這種事情可以辦,給此前征辟、舉薦出身的官員賜進士無異是1條拉攏人心的新路子。而征辟、舉薦的路子不能丟下,今後這類以特殊才幹入朝的官員,賜1個同進士身份,最能拉攏他們的忠臣。進士身份,是所有文人的夢想,也是走征辟路子官員的遺憾。
有些人考進士不是為了當官,純粹就是為了榮譽,拿到進士身份後9回鄉幹自己的事情去了。文武進士都能賜,理論上1個人可以同時拿到兩種進士。
比如說熊廷弼,早年走武舉的路子,左右開弓是湖北武鄉試第1即1省武解元;然後又潛心攻讀棄武9文,又中萬曆25年鄉試第1名,次年登進士。
被天下傳讚為:3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
連中3元的人有幾個,但文武解元隻有熊廷弼1個,這在曆史上的確是獨1無2的事情。
在熊廷弼的例子上推論,有人中了武進士,再考文進士也是可以的。
按照律法來說,沒有禁止就是允許,無法可依那就尋先例,熊廷弼的例子很重要,具有先驅意義。
按著朱弘昭對未來科舉的規劃,和現在雜科分流的形勢來說,秀才功名勉強對得上大學。某種意義上來說,考秀才比大學還要難。秀才就一種,大學還有個36就等。
舉人自然是碩士,進士……如果這麼對應,一切就順當了。
一頓飯吃完,朱弘昭提筆將昨夜看了幾遍的提案批點一番,讓人送交葉向高處,便前往奉先殿。
為了加快上半月的篩選工作,必須通氣商量著辦,免得因為一些敏感的事情扯皮浪費時間。選出3條大策,不僅要應對選出3名輔相產生的激烈競爭,更因為這東西關係國本,朱弘昭必須也隻能自己負責。要負責9必須拿著指導權,否則下麵人拍拍屁股走了,1畝3分地都是他的家當,隻能他負責。
葉向高拿到批點過的折子,搖搖頭輕歎,這1次是5寺係統的5封提案,全都被斃。
高層通氣,奉先殿的程序也9走的快了一些,正午前9完成了。
稍後君臣在殿外用膳,官員各處交頭接耳。
5寺正職集體撲下去,輪續該輪到6部左侍郎的提案,其次是右侍郎及5寺少卿。京官序列排完,才是地方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