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電台播放名家名篇惹大禍(2 / 2)

事件反響:判罰實在讓人震驚

作為事件當事人的電台主持人古柯賽寧·古柯賽爾在得知電台因自己誦讀了《鎮上最美麗的女人》而遭到最高委員會處以15天停播的判罰之後這樣說道[39]“1995年我和我的同事、電台第一批主持人之一、話劇演員艾伊嫻·艾伊德米爾一起策劃了《故事》這檔節目,我們的目的是想給聽眾們介紹土耳其和世界的優秀文學作品,我們一共做了60期。後來這檔節目暫停了一段時間。2000年25歲的艾伊嫻·艾伊德米爾因患癌症病逝,為了紀念昔日的好搭檔,我向台裏申請繼續製作這檔節目,台裏也批準了。2000年5月1日我再次主持了《故事》節目,並把當年和艾伊嫻·艾伊德米爾一起享受般誦讀的《鎮上最美麗的女人》作為當天的第一個文學選篇再次誦讀了一遍。對於最高委員會的這個判罰我真是驚呆了。我想,如果艾伊嫻·艾伊德米爾在天有靈一定也會非常難過。幾年前我們一起在這檔節目裏誦讀的時候沒有造成任何問題。書店一直有賣查爾斯·布考斯基的書,也沒有引發任何問題。我們一直覺得自己做得很棒。可是這些美好的事物在最高委員會眼中竟然變成了醜陋不堪的東西”。

正義感何存

ACIK電台台長歐梅爾·馬德爾拉(·mer Madra)對停播判罰表示出了極大的憤慨,他說:[40]“公共秩序是建立在社會公共利益基礎上的理念。當不能實現公共利益時,公共秩序無從談起。這次電台事件正是這一關係的寫照。電台已經喪失了讓公眾知曉信息的職能,公眾的知曉權被剝奪。停播電台節目究竟能讓何方受益?在一個沒有依據訴訟裁決進行的判決中根本不存在受益方。更為重要的是,存在於萬事萬物根源之處的正義感會被損害。一個不存在正義感的公共秩序中正義從何談起?”

瞠目結舌的判罰

土耳其出版人協會[41]秘書長麥廳·傑拉樂(Metin Celal)在評論此事時指出,“查爾斯·布考斯基是聞名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從未在世界任何國家被禁,也從未被認為是有悖道德的。土耳其的這一判決開了先例,最高委員會的判決讓人瞠目結舌”。

簡直就是一場私刑[42]

土耳其主流報紙《晨報》(Sabah)的專欄作家葉馨木·努爾()曾在2002年1月13日撰文,她在文中講述了ACIK電台停播事件的一波三折,並在文末寫道:“這繞了個大圈又回到原點的車軲轆似的審判該到畫句號的時候了,而把判罰ACIK電台事件作為一個麵子問題的最高委員會終於挽回了顏麵‘贏得了勝利’。我感覺這場判罰無異於一場私刑。一家開播了6年多的電台就這樣被停播,也讓最高委員會心情舒暢了一把!不禁讓人想起這麼一句台詞:‘你這鄉裏鄉氣的邋遢女子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一次政治判罰

另一家主流報紙《時報》(Zaman)的專欄作家在A·IK電台被停播的第7天即2002年1月21日撰文寫道:“A·IK電台播出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的作品被判罰停播15天與其說是一次法律上的裁決不如說是一場政治的判罰。國務委員會無視專家鑒定小組的報告,一意孤行地采取行政判罰的方式體現了政治力量高於法律之上的本質”。

思考

當這麼多作家、主持人出麵澄清查爾斯·布考斯基的文章並沒有違背道德的內容時,最高委員會仍然堅持了自己的判決。也許最高委員會有自己的道理,但停播15天對廣播電台和傳媒圈而言,這將意味著什麼呢?作為廣播電視監管的權力機構,在評判一檔節目是否有違背道德、宣傳暴力的傾向時,如何設定評判標準,如何不會實施雙重標準?這是仍需要討論的問題。假如,最高委員會出現判斷錯誤時,社會中是否有相應的機構予以製衡和約束?這一係列因該案而引發的思考都將有利於傳媒監管機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