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呼喚延安文藝精神(2 / 2)

這種在文藝創作中的開拓創新精神,是當年延安文藝的主要標誌,不僅過去需要,時隔五十年後的今天也需要。一個作家藝術家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是沒有出息的,隻有在創作中不斷更新自己,才是文藝家所應有的品格。因此,我說要發揚延安文藝精神,就是這個意思。

當前改革開放大潮猶如波瀾翻滾的海流,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勃勃上升的趨勢。這是五十年前始料莫及的。由此,我想當年延安不是也有變革中國的氣魄,有一種改革開放的氣勢麼!用今日的眼光看過去,當年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總指揮部是很開放的,為改造中國大開延安的大門,於是從全國踴躍投奔延安的各類人才成千累萬,猶如千萬條小溪奔向大海一般。如果沒有變革開放,為什麼人們要拚死拚活上延安呢!因此,把當年延安及其文藝看成是封閉的保守的,顯然是一種偏見。恰恰相反,當年的延安是開放的,當年延安文藝也是開放的,這主要反映在大力發揚民間民族的文藝傳統和借鑒外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以豐富文藝創作,沒有什麼框框條條。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文藝家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怎麼會湧現那麼多受歡迎的有創新意義的文藝作品呢!

把當年延安文藝看做是開放的、創新的,我想並不過分,是實事求是的。我覺得,必須充分估價延安時期文藝方麵的曆史成就,首先就要肯定它的開放意識和創新價值。社會曆史發展到今天,我們依然要倡導延安文藝這種創新精神和開放精神。

不過,由於在長期革命運動過程中出現過右,尤其是出現過極左思潮的騷擾,使得延安文藝精神未能很好地發揚光大,而且屢遭挫折,大傷元氣。但是,從延安和各個解放區走過來的作家藝術家,雖然個人命運蹉跎,而絕大多數人仍然保持著良好的作風和品質,這就是艱苦樸素和忘我奉獻精神。我想突出指出的是,忘我奉獻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它和當今在某些人中間盛行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潮是格格不入的。這種人嗜錢如命,一切為我所用,像個投機商似的,把文藝當做掠奪名利的武器,敗壞了自己也敗壞了文藝的名聲。然而,當年延安文藝界不是這樣,不計名,不圖利,無私忘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上,把文藝看做是一種革命武器,是可以為之獻身的崇高事業。這種忘我奉獻的精神,現在看來似已不吃香,不時髦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提倡這種寶貴精神。

我不是理論家,沒能從理論方麵展開談論,僅就延安文藝精神談了自己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從當年延安文藝創作和作家藝術家的自身素質出發,我提出了一個開放一個創新一個奉獻的精神,我以為過去是適用的,今天也沒有過時。文藝實踐已經證明還將繼續證明,毛澤東文藝思想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在延安培養起來的文藝精神必然會發揚光大,在曆史進入新的改革開放時期尤其如此。文藝要開放,文藝要創新,文藝要奉獻,這是把文藝引向繁榮的真正途徑!

為此我們呼喚延安文藝的優良傳統,呼喚發揚延安文藝精神!

一九九二年四月於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