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隻要在工作完成之前想一想出錯後可能給自己和公司帶來的麻煩、造成的損失,就應該能夠理解“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句話的重要性。
處理工作分清輕重緩急
帕萊托定律告訴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記住這個定律,並把它融入工作中,對最具價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安心,你會一直覺得陷入一場無止境的賽跑,而且永遠也贏不了。
工作中,常會遇到千頭萬緒、十分繁雜的情況,往往弄得人們暈頭轉向,不辨東西。這時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集中力量解決它,是最該做的事。
一位著名的時間管理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在一次關於時間管理的課上,這位專家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麵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當他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真的嗎?”專家笑著問。然後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又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專家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裏。倒完後,再問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還是沒滿?”
“沒有滿!”學生們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好極了!”專家再一次稱讚他的學生們。然後,專家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進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裏。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專家問他的學生們:“我們從上麵這些事情可以得到什麼重要的啟示呢?”
課堂上一陣沉默,後來有位學生站起來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擠一下時間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專家聽完,點了點頭,微笑道:“說得很好,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說到這裏,這位專家有意停頓了一下,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視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裏去的話,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會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如果你沒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就會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
“鵝卵石”是一個形象逼真的比喻,它就像我們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一樣,在這些事情中有的非常重要,有的卻可做可不做。如果我們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麼重要的工作就很難完成。
創辦遍及全美事務公司的亨瑞·杜哈提指出,不論他出多高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同時具有兩種能力的人:第一,有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做事。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卻也間接地反映出良好的工作習慣的確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查爾斯·盧克曼,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養登公司的董事長,並且每年會得到2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不定向分紅。他是怎麼成功的呢?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醒。這樣我可以比較快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如果你養成了根據工作的重要與否來組織和行事的習慣,你就能把工作逐一歸類,合理地支配時間,做最重要的工作,那麼你就將不再為繁忙的工作所累,也不會再因為在無多大意義的事上浪費時間而後悔了。
也就是說,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不應該與重要性最低的事情混為一談,應該優先處理。大多數重大目標無法達成的主因,就是你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你必須學會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排定日常工作的優先原則。建立起優先原則,然後堅持這個原則,並把這些事項安排到自己的例行工作中。
帕萊托定律告訴我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記住這個定律,並把它融入工作中,對最具價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安心,你會一直覺得陷入了一場無止境的賽跑,而且永遠也贏不了。“分清輕重緩急,設計優先順序”,這是管理時間的精髓。
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昨天
“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在這首著名的《今日歌》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今日事必須今日畢。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某公司老板要赴國外公幹,而且要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於是他身邊的幾名工作人員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在內。
在老板出差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都來送行。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
對方睜著惺忪睡眼,道:“今早隻睡了4個小時,我熬不住睡著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用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不可能看。待他上飛機後,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電訊傳去就可以了。”
誰知,老板駕到後,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不能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啊!”
聞言,這位主管的臉色一片慘白。
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日期是昨天。這一看似荒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唯一不會過時的東西。一個總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員工,永遠是成功的。其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價值,將會征服任何一個老板。
比爾·蓋茨說:“過去,隻有適者能夠生存;今天,隻有最快處理事務的人能夠生存。”
尤其是在21世紀的今天,整個社會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著。大至公司,小至員工,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都必須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作為老板,百分之百是心急的人,為了生存,他們恨不能把一分鍾分成八瓣。按他們的預算,羅馬三日建成也嫌慢。所以,要老板花時間等你的工作結果,比浪費金錢更叫他心痛,因為在那失去的一分鍾內能想到的業務計劃可能價值連城。任何一個老板,都不能長期容忍做事拖延的員工。
優秀的員工從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時候隻有兩句話。一句話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句話是:“對不起,這件事我幹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說出自己不能做,拖延與優秀員工無緣。
任何事情如果沒有時間限定,就如同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隻有懂得用時間給自己製造壓力,到時才能完成。所以,你最好為某一工作定出較短的時間,不要把工作戰線拉得太長,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當然,也要保證完成工作的質量。否則,你對待那些困難或者輕鬆的工作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期限,或者由於期限較長,你就會覺得可以以後再做。如果你隻是從工作而不是從可用的時間上去想,就會陷入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危機之中。你會主次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經把某項(實際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使主要的目標落空了。
任何一位員工要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手中的工作完成在“昨天”。對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爭取把工作早點完成,給公司帶來效益。
切記,千萬不要把昨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延到今天,不要愚蠢地等到老板開口說“你什麼時候才能做完那件事”時,才開始尋找各種借口,並匆忙上陣,倉促處理未完的工作。
所以,當你的老板向你提出了苛刻的工作期限時,不要反駁,更不要抱怨。將心比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會希望員工能像自己一樣,將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勤奮、努力、積極主動地工作,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完成工作目標。因此,假如你渴望成功,那麼,就以老板苛刻的工作期限為基礎,主動給自己再製定一個新的工作期限吧。
記住,新工作期限一定要比老板提出的還要苛刻。
問題思考
愛德文·布列斯說:支配時間的一些基本方法,可以為你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1.重要而緊急--這些工作應列在第一位。你必須立刻去做,否則將自食惡果。
2.重要但不緊急--這些工作位居其次。但大部分都因這些工作可以拖延而被忽略了,這包括身體健康,寫信給朋友等。
3.緊急但不重要--這些工作在別人的表上應列為優先。
4.繁忙的工作--假如你能控製住,在完成一件困難的工作後,不應隻是想到休息。但要是花了太多的時間去做它,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拖延。
5.浪費時間的工作--這些工作應該從你的順序中除去,假如你認為這件工作浪費時間,那就別忘了沙若·杜內所說的話:“生命中浪費的時光,在點滴流逝,原來美好的時光,卻輕易地流逝了。”
讀完這段話,請思考下麵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善於支配時間的人嗎?理由何在?
問題二:如果目前你還不能高效完成老板交給的任務,那今後要在哪些方麵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