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工作就是工作,它永遠不可能像休閑度假一樣充滿了新奇和喜悅,關鍵是你如何在其中尋找並創造樂趣。
因此,不要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應該把工作當成一種人生的樂趣,這樣你才能為工作投入,甚至會為它癡迷,這時所有的困難都會變得輕鬆起來,因為工作已經成為一種快樂和享受。國外一家報紙曾舉辦了一次有獎征答,題目是《在這個世界上誰最快樂》。主辦方從數以萬計的答案中評選出的四個最佳答案是:作品剛完成,自己吹著口哨欣賞的藝術家;正在築沙堡的兒童;忙碌了一天,為嬰兒洗澡的媽媽;千辛萬苦開刀之後,終於挽救了危急患者生命的外科醫生。
看來,工作著的人才是最快樂的。確切地說應該是:把工作當作人生樂趣的人才是最快樂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快樂的人,往往是生活中那些不會從工作中尋找樂趣的人。
人們常常認為隻要準時上班,按點工作,不遲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領自己的那份工資了。可是,你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氣沉沉的、被動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用一種新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工作,從中找到新的興奮點,從而點燃工作的激情。
工作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分量越來越重,甚至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不管你為哪家公司、哪個老板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人生的樂趣。在今天,享受工作樂趣的方法很多。像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音樂家或演員,等等,他們都是以工作為樂的,因而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要樂於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視為一種終生的成長曆程。
人生最有意義的就是工作,與同事相處是一種緣分,與客戶、生意夥伴見麵是一種樂趣。
即使你的處境很不如意,也不應該厭惡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厭惡自己的工作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環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你也應該想方設法使之充滿樂趣。用這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無論做什麼,都很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可以通過工作來學習,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取經驗、知識和信心,也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取人生的樂趣。你對工作投入的熱情越多,決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當你抱有這樣的工作熱情時,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變成一種樂趣,就會有許多人願意聘請你來做你所喜歡的工作。工作是為了自己更快樂!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時,你就等於在快樂地遊泳,這是一個多麼劃算的事情啊!
每天多做一點
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如此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被稱作“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十分重視熱情的作用。他認為,熱情比才幹更重要。
鬆下說:“責任感強的員工越多,公司就越有發展的可能。我希望鬆下公司的幹部員工,都是有責任感的人。不論你有多高的才能,有多淵博的知識,如果缺乏‘熱情',那就等於是紙上談兵,終將一事無成。可是如果智能稍差,才能平庸,但是卻認真奮鬥、滿腔熱情,所謂’勤能補拙‘,一定能產生很好的業績。”
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還得出一條很重要的定律:“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與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所做的工作量並沒有很大差別,他們所作出的努力差別也很小,如果一定要量化,那麼可能隻差“一盎司”。
約翰·坦普爾頓首先把這個定律運用於他在耶魯大學的經曆。坦普爾頓決心使自己的作業不是95%而是99%的正確。結果呢?他在大學三年級就進入了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並被選為耶魯大學分會的主席,獲得了羅茲獎學金。
在商業領域,坦普爾頓把“多一盎司定律”進一步引申。他逐漸認識到隻多那麼一點兒努力就會得到更多的結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那些在工作上投入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回報遠大於這一盎司應得的回報。
“多一盎司定律”還可以運用到其他所有的領域。實際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規律。例如,把它運用到體育比賽中,你就會發現,那些多做了一點努力,多練習了一點的人就成了體育明星。每天多做一點,這一點在他們贏得比賽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使他們得到了體育迷的支持和教練的青睞。而所有這些隻是因為他們比隊友多做了那麼一點。
在商業界、藝術界,在所有的領域,那些最著名的、最出類拔萃的人與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呢?
答案就是每天多努力、多勤奮那麼一點兒。“多加一盎司”--誰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誰就能得到千倍的回報。
當然,你沒有義務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來促使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品質,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無論你是公司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能使你從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客戶會更加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每天多做一點工作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需要程度。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而現在已成為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旗下一家公司的總裁。晉升如此之快,秘密就在於他始終堅持“每天多幹一點”的原則。
當有人詢問他成功的訣竅時,他平靜而簡短地說:“剛開始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杜蘭特先生經常需要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招呼我的習慣……”
杜蘭特先生為什麼會養成召喚道尼斯先生的習慣呢?因為道尼斯下班後主動留在辦公室裏,使杜蘭特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願意誠心誠意為杜蘭特服務。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了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你為什麼應該養成“每天多做一點”的好習慣--盡管事實上很少有人這樣做。其中有兩個原因是最主要的:
首先,在建立了“每天多做一點”的好習慣之後,與四周那些尚未養成這種習慣的人相比,你已經具有了競爭優勢。這種習慣使你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會有更多的老板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務。
其次,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左臂鍛煉得更強壯,唯一的途徑就是利用它來做最艱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長期不使用你的左臂,讓它養尊處優,其結果就會使它變得更虛弱甚至萎縮。
身處困境時,拚搏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人生永恒不變的法則。如果你能比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那麼,不僅能彰顯你勤奮的美德,而且能培養一種超凡的技巧與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強大的生存力量,從而擺脫困境。
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必然會隨之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要想每天多做一點工作,提前上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提前上班,別以為沒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睜大眼睛一直在瞧著呢!如果能提前一點到公司,至少說明你十分重視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點到達,可以對一天的工作做個規劃,當別人還在考慮當天該做什麼時,你已經走在別人前麵了!
想成為一名事業有成的人,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既要學習專業知識,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一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往往會對未來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點”則能夠給你提供一個學習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