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得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盡量做得盡可能完美。”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盡職盡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盡職盡責是工作的底線。改變態度,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精神,你將成為工作與生活中的贏家。
隻有100%才算合格
鋼鐵大王卡內基說:“一般人隻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如果有人願意投入50%以上的能力,那可是值得全世界的人向他們脫帽敬禮。至於100%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可真是找不出幾個。”
在數學上,“100減1”等於99,而在企業經營上,“100減1”卻等於0.
一百次決策,有一次失敗了,可能讓企業關門;一百件產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個市場;一百個員工,有一個背叛公司,可能讓公司蒙受無法承受的損失;一百次經濟預測,有一次失誤,可能讓企業破產……
這裏還有一組數據,可以讓那些在質量方麵“適可而止”的人大吃一驚。
如果99.9%就算夠好了的話,那麼,在美國--
每年會有11.45萬雙不成對的鞋被船運走;
每年會有20077份文件被美國國家稅務局弄丟;
每年會有25077本書的封麵被裝錯;
每年會有2萬個處方被誤開;
每年將有55077盒軟飲料質量不合格;
每天將有3056份《華爾街日報》內容殘缺不全;
每天會有12個新生兒被錯交到其他嬰兒的父母手中;
每天會有2架飛機在降落到芝加哥奧哈拉機場時,安全得不到保障;
每小時會有18322份郵件投遞錯誤;
……
99.9%的合格率尚且如此讓人觸目驚心,而對很多企業來說,根本還沒有達到這一合格率。
在“二戰”中期,英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發生了分歧,因為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
事實上,通過努力,降落傘的合格率已經提高到99.9%了,但軍方要求達到100%,因為如果隻達到99.9%,就意味著每1000個跳傘士兵中,可能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的質量問題而送命。
但是,降落傘商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99.9%已經夠好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合格率。
軍方在交涉不成功時,改變了質量檢查辦法,他們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往下跳。
這時,廠商才意識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於是奇跡很快就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一下子就達到了100%。
水溫升到99℃,還不是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礎上再升高1℃,就會使水沸騰,並產生大量水蒸氣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100件事情,如果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未做好,而這一件事就有可能對某一公司、某一團體、某個人產生百分之百的影響。
在我們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時候的確隻是一些細節、小事上做得不夠到位,而恰恰是這些細節、小事的不到位,常常會造成較大影響。對很多工作來說,執行上的一點點差距,往往會導致結果上出現很大的差別。很多執行者工作沒有做到位,甚至相當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這點細微的差別使他們在事業上很難取得突破和成功。
小王剛進入這家廣告公司時,自視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主管交給他一項任務--給一家著名的公司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
小王認為這是小菜一碟,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主管。主管一看就給否決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主管。主管看了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小王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小王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小王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重新調整了一下情緒,又把方案修改了一遍,然後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小王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小王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看後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有了這一次的工作經曆之後,小王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夠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以後的工作中,他便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分心,一定要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到100%滿意。結果,他變得越來越出色,自然受到了主管和老板的器重。
很多安於現狀的員工,當他們的工作達到99%的合格率,甚至低於這一合格率時,就沾沾自喜了。但是,市場對企業的要求,從來都是拿著“顯微鏡”來審視的,並且實行一票否決製。如果你生產的1萬套服裝中,有一套質量不合格,消費者就會說“你的服裝質量不合格”,而不會說“你的服裝有1套不合格,另外9999套是合格的”。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年,浙江某企業向歐洲出售1000噸對蝦,被歐洲有關當局查出對蝦中含有0.2克氯黴素,結果被全部退貨。0.2克占1000噸的比例為多少?五十億分之一!
老板對員工雖然不會實行“一票否決製”,但如果你第一次錯了,老板會很不高興;第二次錯了,老板就覺得你這個人不行;第三次錯了,可能就不再用你了。隻有100%才算合格,要生存,就必須不斷打破現狀,追求卓越。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領導者心目中必須有一個很高的標準。在作出決定之前,要進行周密的調查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盡量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進去,以盡可能避免出現1%的漏洞,直至達到預期的效果。
生命中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累積而成的,沒有小事的累積,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們隻有了解了這一點,才會開始關注那些以往被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開始培養自己做事一絲不苟的美德,力爭成為深具影響力的人。
做事一絲不苟,意味著對待小事和對待大事一樣謹慎。生命中的許多小事都蘊涵著令人不容忽視的道理,那種認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們做事不能善始善終的根源,它不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會快樂。
任何一個老板都知道一絲不苟的美德是多麼難得,而不良的工作作風總是會在公司四處蔓延,要想找到願意為工作盡心盡力、一絲不苟的員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無論大事、小事都盡心盡力、善始善終的員工實在太少了。
有許多老板,他們多年來費盡心機地在尋找能夠勝任工作的人。而這些老板所經營的業務並不需要出眾的技巧,隻是需要謹慎、盡職盡責地工作態度就可以了。他們聘請了一個又一個員工,卻因為他們粗心、懶惰、能力不足、沒有做好分內之事而頻繁將這些員工解雇。與此同時,社會上眾多失業者卻在抱怨現行的法律、社會福利和命運對自己的不公。
無論未來從事什麼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絲不苟,盡力向100%靠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不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擔心了。世界上到處都有散漫粗心的人,隻有那些善始善終者才是供不應求的。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她)是不是能夠把任何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許多員工之所以無法培養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原因就在於他們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安於現狀。而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他們都絕不會輕率疏忽。
因此,在工作中每一個人都應該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須做到最好;能完成100%,就絕不隻做99%。隻要你動用你的全部心血,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快、更準確、更專注,就能引起老板的關注,實現你心中的願望。
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
敬業的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因為一種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感和忠誠感一旦養成之後,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失業。
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要戰勝困難,就必須要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由弱者到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如果你在工作上敬業,並且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你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敬業,顧名思義就是敬重並重視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並對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著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即使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且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做到善始善終、盡善盡美。
敬業不僅僅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更重要的一點,它是一種使命,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從古至今,職業道德一直是人類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今天,職業道德已成為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但是,總有一些人在工作中偷懶,不負責任,凡事應付了事。這樣的員工,頭腦裏根本沒有“敬業”這個概念,更不會把敬業看作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最終因工作的失誤葬送了前程。
當敬業精神深植於人們腦海中時,做起事來才會積極主動,並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就。
阿爾伯特·哈伯德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你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如果你的能力無人能比,但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
也就是說,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
之所以要敬業,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放眼於未來的發展;二是為了把工作幹得更好,對公司和老板負責,得到老板的青睞。
鄭林本科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這個研究所裏的大部分人都具備碩士和博士學位,鄭林感到壓力很大。
工作一段時間後,鄭林卻發現所裏大部分同事並不敬業,對本職工作不認真,他們不是玩樂,就是搞自己的“第三產業”,把在所裏上班當成混日子。
鄭林並未受到他們影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一頭紮進工作中,從早到晚埋頭苦幹業務,還經常加班加點。鄭林的業務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成了所裏的“頂梁柱”,並逐漸受到所長的重用。時間一長,更讓所長感到離開鄭林就好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不久,鄭林便被提升為副所長,老所長年事已高,所長的位置也在等著鄭林。
假若老板的周圍缺乏實幹敬業者,你如果具有強烈的實幹敬業精神,你自然能得到重視,受到重用,得到提拔。
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興旺發達、蒸蒸日上。這樣,他(她)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個、幾個乃至一批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員工,需要一些具有強烈敬業精神和強烈責任心的員工。
從這一點說,敬業的員工,就是老板最倚重的員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員工。如果你的自身能力一般,敬業可以讓你走向更好;如果你十分優秀,敬業會將你帶向更成功的領域。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工作都是為了老板,為他人掙錢。其實,這也並沒有什麼關係,你出錢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說,要是老板不賺錢,你怎麼可能在這個公司好好待下去呢?但有些人認為,反正為老板幹活,能混就混,公司虧了也不用我去承擔,他們甚至還扯老板的後腿,背地裏做些對公司不利的事!其實仔細地想想,這樣做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老板,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你向上發展的基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公司、從事不同的行業,你的敬業精神也必會為你帶來助力!因此,把敬業當成一種工作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小芳是一家公司新來的秘書,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寫、打印各類文件材料。在很多人看來,小芳的工作顯得單調而乏味。但小芳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她說:“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是你做得好不好,是否已經盡職盡責,而不是別的。”
小芳每天做著這些瑣碎的工作,時間一長,細心的她發現公司的文件存在很多的問題,甚至公司在經營運作上也有不可忽視的問題。
於是,每天她除了完成本職的工作外,她還認真搜集一些資料,包括那些過期的材料。她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分類,還查詢了很多經營方麵的書籍並進行認真分析,寫出建議。
後來,她把做好的分析結果、建議及有關資料一並交給老板。老板起初也沒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才讀到小芳的那份建議。這一看讓老板大吃一驚:這個年輕的新秘書,居然有這樣縝密的頭腦,而且分析得細致入微,有理有據。老板決定采納小芳所提的多條建議。從此,老板開始對小芳另眼相看,並逐漸委以重任。但小芳還是認為,她隻是盡心盡職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天經地義,沒有必要一定要得到獎賞,因為她已經養成了敬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