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偏執、獨斷、情緒化等性格,不是作為缺點被人詬病,反而構成其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帶給公司一種獨特的風格。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的“偏執、獨斷、情緒化性格”等,都滲透著對於細節的情有獨鍾。為了重新設計係統界麵,喬布斯幾乎把鼻子都貼在電腦屏幕上,對每一個像素進行比對,他說:“我們要把圖標做到讓我想用舌頭去舔一下。”他關心的是與產品有關的細節及其帶給用戶的體驗。關注細節更決定著能否為“正確的人為公司做正確的事”創造出自由空間。在喬布斯這樣近乎苛刻的管理者的帶領下,員工們都是近乎“瘋子”般地關注細節,這成為每一個員工進行創新的目標。
甲骨文公司創始人埃裏森說,當年他和喬布斯是鄰居的時候,喬布斯一件家具也沒有,如果不完美他寧願不添置任何東西。穀歌公司高管維克·貢多特拉講述了其公司與蘋果公司合作,把穀歌地圖應用放到iPhone上那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周末,貢多特拉接到了喬布斯本人打來的電話,表達他對於標題中第二個字母“O”的黃色陰影有誤的不滿,要求處理這個問題。
其實,對待細節首先是態度,而不是能力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一雙發現細節的眼睛,關鍵是用心不用心,關注不關注。有的人發現了細節,卻忽視了,有些人甚至意識到要出問題,卻抱著僥幸之心,掉以輕心,以致出現了始料不及的後果。
我國南方某市為了向國慶獻禮,建築了一架大橋。通車前,發現了一個細小的裂縫,施工總指揮提出不能通車。可是,市長認為這是形象工程,不通車有損市政府形象,於是召開市政府會議,以簽字的方式通過通車的決議。隻有擔任施工總指揮的副市長沒有簽字。誰料通車後的兩天大橋塌陷了,傷亡十數人,獻禮大橋成為“死亡之橋”。事故發生後,所有的人都處理了,隻有那個堅決反對通車拒絕簽字的副市長沒有受到處分。
小小的裂縫背後竟然是慘禍。許多人都知道,卻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認真對待。細節是多麼令人深思啊,難怪有人感歎,細節是魔鬼。
微不足道的細節,帶來的卻是驚人的後果。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有一個女大學生來到某城市考研之後,成績不錯,正好她的表妹在這座城市,順便看望表妹。表妹在一家工廠打工,熱情地招待了她。吃完飯後,表妹上班去了,留下她一人在家。她沒有關緊防盜門,留了一個小縫隙。這時,一個無業人員正好到該樓上找朋友,朋友不在,路過時看見女孩一人在家,頓生歹意,實施搶劫。女孩極力反抗,又大呼救人,歹徒害怕,情急之下掐死了女孩。一個即將考上研究生的花季女孩,就這樣走了。家人悲痛欲絕,呼天搶地,但是,無論如何也喚不回她的生命了。
如果女孩多一個心眼,不要把防盜門露出那麼一條“微不起眼”的縫隙,在陌生的地方,關緊門窗,就可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人生慘劇。一個細節,一念之差,走上了不歸路,讓人痛惜不已。
西安有個女孩在超市上班,談了一個男朋友。男朋友的姐夫是個退伍軍人,在人大機關當保安。已經是晚上了,這個保安打電話,讓她過來聊聊天,女孩聽後就不顧一天的勞累過去了。也許是天熱的緣故吧,正好辦公室有淋浴,保安讓她衝澡。女孩衝澡之後,身上水淋淋的,保安見色起意,惡向膽邊生,非禮女孩。女孩使出渾身的力量拒絕,保安害怕敗露,就把女孩給殺害了。
唉,還是一念之差!天都黑了,和一個男人有什麼可聊的?一轉眼,不去就算了。既然去了,為什麼還要衝澡呢?就不能回家去衝嗎?善良的人們,總是不注意保護自己。如果女孩接了電話之後,內心稍微轉一下,推脫有事,再如果到了那裏,拒絕衝澡,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我們平常做事情,一定要注意細節問題,不起眼的細節,背後往往潛伏著巨大的力量。
生活中這樣的悲劇還有很多。
記得我老家有一個人燒磚窯,突然窯口出現了裂縫,人們趕快從磚窯內往出跑。這時,窯主想起裏邊放著自己的老棉襖,以為小小的裂縫不是什麼大事,不聽別人的勸告,飛跑進去拿棉襖,還沒有等他出來,突然,轟然一聲巨響,磚窯塌陷了,他被磚窯埋了。
為了小小的一件棉襖,斷送了生命,這是多麼不值啊。
一家幼兒園的校車,接上孩子去學校。下車時,忘記了車上還有一個孩子,就把車門鎖了。正是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燒,幾個小時的時間,車內像蒸籠一樣炙熱,到臨放學時,打開車門一看,那個小孩已然窒息了。為什麼下車時,不檢查一下呢?稍微操心一點,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嗎?生命關天,再巨額的賠償,能挽回幼小的生命嗎?
許多事情,隻要我們從細節上注意一點,多一個心眼,也許就會避免令人終生後悔莫及的事情發生。
妙在細節
什麼叫細節,細節就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體育競技其實就是細節的拚搏,在細節方麵較長短。正如跳高運動員每天汗流浹背地在運動場上苦練,而世界上跳高運動員冠亞軍之間的差距是多少,不是一米幾米,而是以厘米甚至毫米來計算,就是在手指長的地方決勝負。為了這小小的高度,運動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一生無法企及。
有個成語叫吳帶當風,這是對於中國古代畫家吳道子的畫作的褒揚。吳道子是唐代傑出的畫家,在宗教畫上成就突出。他的畫作,采用了波折起伏、錯落有致的“蓴菜條”式的描法,所畫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傳神地反映了畫裏的情景,故有“吳帶當風”之稱。他的畫作注意到了衣服飄起的形式、衣服的褶皺、衣服的動感,讓人有迎風之感,這就是他取勝的地方。據說,有一次一個人拿著畫作讓吳道子看,畫的是幾個人在吹笙、彈琵琶,還有幾個歌女在跳舞。吳道子看了後搖頭,畫家不明白有什麼差錯,吳道子指著畫說:“吹笙人的第三個手指和彈琵琶人的手指不在一個音節上。”畫家看了後發現確實錯了,連連稱道。整幅畫作那麼多人物,恰恰在一個手指所按的音節上成了敗筆。
小小的細節,往往成為成敗的關鍵。
古代有個畫龍點睛的故事。說的是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張僧繇,擅長畫龍、鷹、花卉、山水等。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他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一模一樣。有一次,他去一個寺廟去遊覽,就隨意在牆壁上畫了4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問道:“你為什麼不畫龍的眼睛呢?”他回答道:“不能畫,隻要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了。”人們聽了,不以為然,認為他在說大話。於是,張僧繇提起畫筆,給其中的一條龍畫上了眼睛。豈知頃刻間電閃雷鳴,這條龍騰空而起,震破牆壁,穿過屋頂飛走了。人們驚得目瞪口呆,歎服不已。
整條龍較之於眼睛來說,不可謂不大,可是,小小的眼睛卻是精神凝聚之處。細節往往是關鍵所在。
細節就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任何事情隻要認真去做,用心去做,就會做好。所謂的認真和用心,歸根到底就是在細節上下工夫。
細節貫穿於我們的生活。
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開設有麥當勞的國家和地區超過了聯合國的席位數。從1955年創辦至今,在全世界已擁有兩萬多家餐廳。我們看看麥當勞是如何從細節入手進行管理的。首先是食品質量。為保證食品的獨特風味和新鮮感,麥當勞製定了一係列近乎苛刻的指標。所有食品在進店之前都要接受多項質量檢查,其中牛肉餅需要接受的檢查指標達到40多個;奶漿的接貨溫度不超過4℃;奶酪的庫房保質期為40天,上架時間為2小時;水發洋蔥為4小時,超過這些指標就要廢棄。產品和時間牌一起放到保溫櫃中,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超過10分鍾就要扔掉。同時還製定了嚴格的衛生標準,如員工上崗前必須用特製的殺菌洗手液搓洗20秒,然後衝淨、烘幹。顧客就餐的桌子不僅要把表麵擦幹淨,而且要把桌底擦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