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香與佛教(2 / 3)

我也清楚地知道治病的香、斷除諸惡的香、生歡喜的香、增加煩惱的香、滅除煩惱的香、使人貪著有為法的香、使人厭離有為法的香、使人舍棄一切驕傲放逸的香、發心念佛的香、證解法門的香……

人間有種名為象藏的香,是因為龍族的互相爭鬥而生。如果有人焚燒這種象藏香丸,虛空就會生起大香雲,在七日內降下細香雨。如果有人沾到這香雨,身體就會變成金色。如果衣服、宮殿、樓閣沾到,也會變成金色。嗅到這種香味的眾生,七日七夜都會歡喜不已,身心快樂。還能除去各種疾病,人人都不相侵害,並且遠離憂苦,不驚慌、不恐怖、不散亂、不嗔恚,都能慈心向善,誌意清淨……

在海裏有種名為無能勝的香。如果有人能用它塗抹大鼓和螺貝,那麼這些東西發出的聲音,能讓所有的敵人都自動退散。

在阿那婆達多池邊,出產一種名為蓮花藏的沉水香,這種香丸狀如芝麻,如果有人燒這種香,香氣就會遍滿十方,凡是聞到這香氣的眾生,都能身心清淨,遠離罪惡。

在雪山上有種名為阿盧娜的香,凡是嗅到這種香的眾生,都能發起決心,遠離各種染著……證得離垢三昧的境界。

在羅刹界中有種名為海藏的香,為轉輪聖王所專用,他隻要薰燒一個香丸,轉輪聖王及他的四軍就能飛騰到虛空之中。

善法天中有種名為淨莊嚴的香,隻要有人燒這香丸,諸天就都會一起念佛。

須夜摩天有種名為淨藏的香,隻要有人燒這香丸,夜摩天眾皆雲集天王麵前,共同聽聞佛法。

兜率天中有種名為先陀婆的香,如果有人燒這香丸,虛空就會興起大香雲,覆蓋法界,雨下種種供養物品,供養諸佛菩薩……

最後,賣香長者告訴善財:我隻知道這些調香製香的法門。至於如何能像大菩薩一樣遠離種種習氣,斷絕煩惱的羈索,超越存有的生趣,以智慧香莊嚴自身,具足清淨無著的智慧……就不是我能宣說的了。

《大莊嚴論經》載,有個法師講法時滿口芬芳,阿育王聞之,心生疑惑:“他口中到底含了什麼好香,能有如此美妙的香氣?”請他張開口,可口中空無一物,請他漱口,香氣依然如故。阿育王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那個法師笑著說:“這香既不是沉水香,也不是檀香或其他花、莖、葉之類的香,而是因為我往昔曾在眾人麵前讚歎迦葉如來的功德,口中才有如此的香氣。而且自那時直到現在,香氣美妙如初,晝夜不絕。”

三、香之殊勝

佛教認為,香可以增長我們身體的諸根大種,並借香傳遞信息給諸佛菩薩。但最高明的用香方法則不僅如此,而是燃香供佛。心香就是用最至誠的心來直接麵對佛。以有形的香加上無形的香,一個是莊嚴的表述,一個是心的常寂光明,以此供養諸佛,移相內薰,供養自身的法身佛,這是用香法門的極致。

供養、供香既是對佛菩薩的恭敬,也是一種重要的修持方法,象征並啟示自身的煩惱止息,得到究竟的喜悅與自在。具體有形的供養是攝心表法,而內心的清淨虔誠則更為重要,故稱“心香”。隻有心香永存,芳馨不退,才得供養之真。

佛教中,有焚香供諸佛菩薩傳達心意的傳統。《賢愚經》中,富那奇長者焚香請求菩薩前來受供,第二天佛陀果然如其願而來。中國佛教也有一個與其類似的故事:梁武帝崇尚佛法,當時最有名的法師是法雲、雲光、寶誌三位。有一次,梁武帝想請三位法師到皇宮來應供,他想既然三位是得道高僧,用一般方式來請就俗了。於是在宮中焚香,並默默在心中向三位法師發出邀請。結果第二天中午隻有寶誌一人前來,另兩位都沒有接收到邀請信息,三人的修持在梁武帝心中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