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香與佛教(1 / 3)

維摩詰問眾香菩薩言:諸族姓子香積如來雲何說法?

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其香,而諸菩薩自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薩一切行無所著。

——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香積佛品》

香在世界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中,是被共同認可的,這可能和香對人的精神活動有重大作用有密切關係。古往今來,東方、西方的宗教都對其格外關注。佛教在修煉悟禪過程中,尤其重視對香的使用。佛教一般使用植物型香材。

一、香之高貴

香在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淨土中常見的莊嚴。芬芳的氣味,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令人愉悅,而有德的修行者,心靈也會散發出馨香令人崇仰。釋迦牟尼在世時就對香推崇有加,禪意與香煙相伴走過了兩千年歲月,寺廟是處香煙嫋嫋,居士之家必設鼎爐。

香的美好氣味,能使人憶念佛陀的悲形、智慧,心生歡喜,向往之,祈願成就與佛陀同等圓滿的生命境界。佛教認為香與人的智慧、德性有著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同相契。據佛經記載,佛陀說法時,周身毫毛孔竅會散發出妙香,普薰十方,震動三界。

佛教的經文中,常常用香來比喻得道者的心德。《戒德香經》記載,佛陀對阿難講道,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無論順風、逆風都可暢達無礙。

《悲華經》、《耶婆論經》中,香是淨土中常見的殊勝莊嚴之一。在極樂世界中,有一個“香積淨土”“眾香國”,其處之佛為“香積如來”,以香開示眾生,天人坐於香樹下,聞妙香即可達到智慧功德圓滿。

香也是修持的法門,佛陀常用香來講述修心之法與禪理。《楞嚴經》裏記載了香嚴童子體察香味的修持方法:“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大勢至菩薩亦在楞嚴法會上講道,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加持與接引,“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六祖壇經》懺悔品即以香比喻五分法身,其將無學聖者於自身成就的五種功德法,稱為五分法身,並以香來比喻,稱為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聖者雖逝,但他們的五分法身永存,令人景仰,從五分法身散發的香,非世間之香,而是心香,心香一瓣,彌漫十分,一切諸佛悉能聞此。

佛教之香是清涼世界的香,是超脫世俗欲火的香,它浸潤修行者的心,使人維持正念,以正念相繼入諸禪定,再從禪定中生出解脫一切的智慧,使行者自證解脫法身,證得諸佛功德無上之香。以智慧的香焚燒一切,這是佛法把香的境界從世間的用香轉化升華到見香成佛的無量境界。

二、香之美妙

香,尤其是沉香,聞之可使人心變得潔淨,給品聞者一種極度的真實感和安全感。物體中最純淨的是鑽石,味覺中最純淨的是沉香香氣。它代表了所有香味集中在一起的“密度”和“蜜度”,是大自然中最美好氣味的凝聚。

《華嚴經》中記載,善財童子拜見賣香長者優缽羅華,請教如何修習菩薩道,擁有菩薩的智慧。賣香長者講道:

我知道調配各種香的方法,包括一切薰香、燒香、塗香、末香。知道一切香王出生的地方,也非常清楚天香、龍香、夜叉香、幹闥婆香、阿修羅香等等各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