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南通丁月湖標新立異,改舊製,設計製作出一批形製精雅的篆香爐,並編寫了《印香圖譜》。月湖印香爐把爐分作方便打開與合攏的數層,最下一層放置小工具如香鏟之類,中間一層存放香料,製作和焚燃篆香則在最上層,這一層裏總是備好香灰,使用起來極為方便。他的印香模的設計也與爐一致,如秋葉、海棠、如意、花朵等不下百餘種。
印香香粉的配製,洪芻《香譜》載錄兩則,明周嘉胄《香乘》卷二十“印篆諸香”錄有多款。它使用的原料,與一般合香大致相同。如《香乘》所錄“寶篆香”:沉香一兩,丁香皮一兩,藿香葉一兩,夾棧香二兩,甘鬆半兩,零陵香半兩,甘草半兩,甲香半兩(製),紫檀三兩(製),焰硝三分。研為末和之,作印時旋加脂、麝各少許。清末秀才張峽亭,別號悼棠,有“悼棠自擬印香方”傳世,其構成為:母丁香二兩半,芸香兩半,安息香一兩,白檀香一兩,降真香一兩,黃速香五錢(紅棗曬幹研末),排草一兩,紅棗三十個去核,甘鬆五錢,上共研極細末,曬幹,勿用火炒,用細篩過去,分量不可增減。總之篆香粉與其他合香沒有太大差別,基本通用。
(一)香篆製作
鋪灰。鋪底香灰“壓”是關鍵。要壓得平整,不可太鬆,否則篆香不易定型。最好在壓好的香灰上再鋪上一層使用過的香灰,再用香壓輕輕地壓一遍,以便香粉在燃燒中有氧氣及時供給。
打篆。將香篆模輕輕地平放在鋪好的爐灰上,用香匙將香粉填在模子上刮平。中間輕輕晃動一下模子,然後填滿,輕輕向上提起模子,字口或圖形有斷口的地方用香匙盛香粉輕輕補上。要盡量避免印出來的香篆散掉。
燃篆。在圖形或字樣的一端點燃香篆,使其依次燃盡。
(二)香篆品悟
觀篆。香篆點燃,一火如豆,忽明忽暗,香篆徐徐變為灰黑,字圖易色,饒有情趣。助人靜思,使人頓悟興盛衰敗、高峰低穀之理。
香篆燃盡,其文卻仍以灰存,它殘留著“生”的美麗實則已死滅,對此冷觀熱望,有情無情,其中的感悟自是因人因事因時而異。南宋華嶽有《香篆》:“輕覆雕盤一擊開,星星微火自徘徊。還同物理人間事,曆盡崎嶇心始灰。”
觀煙。香篆乍燃,青煙嫋嫋,端坐觀之:或細煙高直,似有人生一帆風順之感;或徐徐盤桓,如與智者娓娓清談;或由高忽低,鋪地艱進,使人頓覺生之艱難;忽而奔騰澎湃,如波濤洶湧,似人生青雲直上,一帆風順;或時如峭壁掛鬆,波折直起,又促悟人生之險也。如此種種,任憑心想感悟。
(三)香篆製作注意事項
香粉要盡量放在密封的瓶或罐內。
香粉不能質量太好,尤其是沉水級的香粉。如確需使用高品質的香粉時,要用次一些的香粉鋪底,這樣才容易點燃。
香灰使用後,要盡量用密封袋密封,隔絕空氣,以防受潮。使用香灰前,如發現潮濕,可點燃一塊香炭,埋入灰中,烘幹潮氣後使用。
因人製宜地使用香篆模,緊緊把握每一次品香雅集之主題。對相對熟悉的客人,可用香匙在鋪好的灰上劃出圖形或字形,直接填香粉薰品。
打印香篆的香爐或薰爐以寬大一些為佳。
二、燜香
用爐灰掩埋燃燒的香粉,使香氣透灰而出,稱之為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