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中國香席(2 / 3)

(十一)入香

埋好香炭三五分鍾後,炭熱基本上將爐灰中的潮濕趕盡。主香人切香材放入銀葉或雲母片,用香夾把銀葉或雲母片放至火窗上。也可先放雲母片或銀葉,然後用香匙將香材放入雲母片或銀葉中。

(十二)調香

主香人整理銀葉或雲母片位置,並品聞,確定香味已出時,開始巡香傳遞。一些存放時間過長的老香材,表皮可能氧化或沾染雜味,開始發香時有異味,要放置兩分鍾左右無異味時,再開始傳遞品聞。

(十三)品香

主香人每出一香於三巡後,換香另出一爐,待三次爐出,香事結束。巡香時,爐主調香定味後,將爐用右手拿起放至左手上(手掌平展,手心朝上),轉頭頷首示意主客。主客以右手執爐頸放爐於左手上就鼻,右手手掌彎曲搭附於爐外壁,於右手拇指處聞香三次。第一次初品,感受香味;第二次鼻觀,體驗香趣;第三次意受,神思聯想。每次不超過十秒鍾,不可朝爐中呼氣,呼氣時抬頭離爐右轉。主客三次聞畢,依次傳向左手下一位,直到傳回爐主手中為一巡。

品香時,要調勻呼吸,摒棄雜慮,放鬆全身,用心去感受香的美妙。從而淨化心靈,感悟毫無任何功利性的愉悅。品香過程中,要盡量放大感官的感知能力,準確感受、感悟香這個滿載時空因素﹑凝聚天地精華﹑充滿生命力的“精靈”。

(十四)調溫

這不是品香的一個專門環節,但為了更好地品香,有必要作一說明。品香過程中,香味驟然趨烈,說明炭團溫度過高,須及時取下隔火的銀葉或雲母片,用添加爐灰的辦法加厚炭團上麵灰層,或用灰壓壓緊灰錐,降低溫度,使香味逸出舒緩有變;也可用香箸插入灰中夾住炭團,向下壓炭團,使炭團和隔火的銀葉或雲母片距離加大,降低溫度;如香味過於微弱,則說明炭團溫度過低,可用香箸、探針在灰錐中上部開一些通氣孔,加快炭團燃燒,增加溫度,若火溫還是上不去,就要從灰中取出炭團重新燃燒再行埋炭。如係因炭團埋置過深而導致溫度上不來,可用香箸夾住炭團向上提拔,縮小與隔火器具間的距離,這樣使炭團溫度升高,香味正常逸出。

(十五)寫箋

品香程序結束後,主香人向雅集者發放香箋,請雅集者書寫品香心得。書寫內容不能拘泥於對香味的描述和直接感受,而應寫出品香的心靈感受,多一些精神層麵的東西,少一些對具體香味的描述。把人生的感悟﹑藝術的聯想含蓄地描繪出來。

主香人事後將香箋收集裝訂,作為一次雅集的記載予以保存。

三、主香人(香藝師)香席操作的基本要求

在整個香席過程中,主香人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香席活動。一個沉靜自在的主香人所散發的氣息,可以與沉香營造的氛圍協調一致,使人寧靜、內省。所以,主香人的全程操作,一定要從容不迫﹑優雅有致,要調整掌控節奏的快慢,使整個品香活動有序、有趣、有意義地進行。

手法要求:優雅舒緩,輕盈簡潔,連綿圓融。

優雅舒緩,是指動作不急不躁,快慢適度,富有節奏;輕盈簡潔,是指動作熟練輕盈,不滯不澀,不枝不蔓,準確到位;連綿圓融,則要求動作流暢自然,連綿貫通,有行雲流水之感,同時要求身心合一,使美妙空靈的香韻從心中飄逸輕颺。

心理要求:動作的優雅舒緩隻是表象,心理的沉靜才是香席操作的關鍵所在。一個合格的香藝師在香席過程中必須神清氣定,謙遜平和,心無掛礙,才能高質量地完成香席操作。

神清氣定,要求香藝師鎮定自如,不動聲色,散發出安寧祥和的氣息,能夠熟練地掌控香席節奏、氣氛,使之有序、有趣、有意義地順利進行。謙遜平和,是指在香席過程中,香藝師表現出來的謙遜、寬容、平和,絕無心浮氣躁、驕橫無禮的表現。心無掛礙,則要求香藝師心靜如水,心空大度,在香席過程中,不患得患失,堅定自信,全神貫注;對香席參與者或客人平等待之,有主客,無尊卑,把和每一位香友相遇都當成一種緣分;同時,要求香藝師不存功利之心,香席的真正目的是淨化心靈,感悟人生真諦,隻有拋棄名利之心,才能香人合一,使香真正成為增添詩意的高雅之物。

一個成功的香藝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養,提升自己的心靈智慧和境界,完善自己的心靈修煉和人生修為,像香一樣把真善美奉獻給所有有緣之人。

四、香席雅集注意事項

衣帽整潔正式,不佩戴過大飾品、手表等。

身體清潔衛生,無異味,不使用香水。

雙手要特別清洗幹淨,尤其注意指甲間無汙穢。

輕聲言語,盡量不說話。關閉手機或將其調至靜音狀態。不得在品香室抽煙。

品聞三次,即向下傳爐,不可握爐不放高談闊論,不可對爐呼吸。

執爐時要盡量沉靜內斂,優雅穩重,手肘放鬆下垂,不可平肩高肘做張揚狀。

非爐主(或主香人)不要撥弄香灰、香片。

五、品香過程中的“淨鼻”(或稱“洗鼻”)

品香時,連續兩道香後,如果不停頓一下讓鼻子休息一下,並且清理鼻子中殘存的香味,就會產生嗅覺疲勞,影響下麵的品香活動。一般兩道香後的休息停頓時間以十分鍾左右為妥。其間對鼻孔進行清理:

用潔淨溫暖的清水對鼻孔進行清洗;品聞一道老山檀香換味;聞一下炒磨好的咖啡豆。

根據條件,選用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均可。

六、品香的練習方式

品香需要一定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初學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程序。同時,嗅覺也需要培養和鍛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鼻子的上端,分布著五百多萬根神經末梢,可以很靈敏地辨別三千到一萬種氣味,是開發和利用最少的感覺器官。品香時,需要不斷開發激活鼻子的功能。

(一)握爐、嗅品、傳爐的練習

握爐練習:用右手握住品香爐的頸部(或上三分之一處)放至平展的左手掌心,右手隨即圍貼於品香爐的外麵並上提使小指以外的四指高於品香爐上口沿,然後一齊端放至鼻孔下,右手的大拇指離鼻頭不超過1.5厘米。

品味練習:頭稍微向左偏轉,用右鼻孔深吸品聞;順時針轉動品香爐90°,頭向右轉動,用左鼻孔深吸品聞;順時針轉動品香爐90°,將鼻子對準品香爐的中心,用力深吸品聞。

傳爐練習:三次品聞後,用右手握住品香爐,將其傳遞到下一位客人伸出的平展的左手心,受爐的香友再將右手搭附圍貼於品香爐的外麵,重複上述品聞程序。

(二)聞香識味的練習

通過觀察香材的木質結構、輕重等外在形態,品聞不同香材的氣味,感受品位﹑記憶不同的香材。練習時,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氣味差別大的組合到氣味差別不太明顯的組合。一個練習過程不超過六款香材。以下提供幾種組合,供借鑒使用:

1.初級訓練使用的香材組合

富森紅土沉香、印度老山檀、柬埔寨菩薩沉香;

海南沉水香、印尼加裏曼丹沉香、越南芽莊沉香、印度老山檀;

印尼伊利安沉香、越南惠安沉香、印度老山檀、柬埔寨雙尖沉香。

2.中級訓練使用的香材組合

海南蟲漏沉香、越南芽莊沉香、西馬沉香、柬埔寨菩薩沉香、越南紅土沉香;

越南惠安沉香、越南芽莊沉香、西馬沉香、香港沉香、廣西沉香;

廣東沉香、廣西沉香、芽莊沉香、印尼達拉幹沉香、海南沉香;

雲南沉香、海南沉香、越南惠安沉香、西馬沉香、印尼馬尼澇沉香。

3.高級訓練使用的香材組合

海南沉香、香港沉香、越南芽莊沉香、越南惠安沉香、廣東沉香、越南紅土沉香;

柬埔寨菩薩沉香、高棉雙尖沉香、越南惠安沉香、海南沉香、廣西沉香、西馬沉香;

印尼加裏曼丹沉香、印尼伊利安沉香、印尼馬尼澇沉香、東馬沉香、安汶沉香、印尼達拉幹沉香;

海南沉水香、越南沉水紅土沉香、越南芽莊沉水香、印尼加裏曼丹沉水香、西馬沉水香、柬埔寨菩薩沉香。

4.提高級使用的香材組合

海南黑奇楠、老山檀、柬埔寨菩薩奇楠;

越南芽莊綠奇楠、老山檀、海南紫奇楠;

海南綠奇楠、越南富森紅土沉香、海南黃奇楠;

香港奇楠、菩薩奇楠、芽莊白奇楠。

在聞香識味的練習中,每次都要用不超過三十個字盡量準確地描述出每款香材的氣味特征,並回味記憶。主香人要對每次訓練的香箋予以評價指導。因為對氣味的感受每個人都有差異,所以不要要求每個訓練者的感受都一樣,要鼓勵有獨特感受者。

(三)品味識香的練習

經過一段時間聞香識味的練習,香友對香材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並且對不同香材的氣味有了一定記憶,這時就要開始由味到香即品味識香的訓練。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把這兩個練習交叉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