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識香的練習,也要由易到難,逐漸過渡。每次訓練,主香人不能告訴香友香材名稱,香友可以清聞觀察香材。每道香材品味後,香友不能互相交流,各自獨立寫出香材名稱。每個組合訓練結束後,主香人予以點評指導。經過由初級、中級到高級的訓練後,便可進行正式的品香活動。
(四)香箋寫作的練習
寫香箋,既是一次完整品香活動必需的程序,也是提高品香水平的必經之路。寫箋,要由具體到抽象,由知味到感悟,由寫香到寫人生逐步練習。一開始鍛煉簡潔準確地寫出氣味,然後用比喻寫出感受,最後寫出人生感悟。以下提供幾例供參考:
1.越南富森紅土沉香
清聞:甘、涼、甜,有藥味。
薰品:涼、竄、甜、橘皮香帶甜,檸檬酸加蜂蜜,甜竄入喉,杏仁奶味,生津。
薰品感受:花香蜜韻,涼風習習,味道純淨厚實,如豐滿甜美之少婦,使人如處春日暖陽之下。
2.海南綠奇楠
清聞:清香甘甜,涼意逼人。
薰品:初香清爽高揚,梅英鵝梨;本香涼意十足,竄動跳躍,甜如焦糖;尾香奶味馥鬱。
薰品感受:清晨之晶露,激情飽滿之詩篇,清新如綠草果園。
3.芽莊白奇楠
清聞:涼、竄動、花香、微辛。
薰品:涼氣竄動,花香濃鬱,極深甜,舌麻、涼,餘味奶韻。
薰品感受:曉星﹑秋露。
總之,寫香箋要簡潔準確,生動形象,富有詩意,耐人尋味,典雅蘊藉。
附:香席過程中茶的搭配
聞香品茗,自古就是文人雅集不可或缺的內容。明代萬曆年間的名士徐惟起在《茗譚》中講道:“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兩相為用,缺一不可。”
茶的滋味,香的氣味,讓人無法不心向往之,而其層層展開,細致微妙的魅力,更使人流連忘返。茶和香這兩脈古老的中華文化,相輔相成,互助輝煌。缺少任何一方,對另一方來說都是一種“殘缺”。
香材搭配,物候交替,人事變換,針對品香過程中的這些因素,在茶的搭配上都要有所考慮。但香茶搭配時,一定要把握主輔、君臣關係,切忌過分渲染茶,造成喧賓奪主。
(一)結合品鑒之香配茶
針對不同香材和是次雅聚要達到的目的,選擇不同搭配。
互補型選擇:香和茶的配伍上,選擇特性反差較大,能夠互為補充,相映生輝的搭配。例如濃鬱厚重﹑香味變化相對較少的香材,選配香味多變﹑清香鮮活的綠茶,如龍井、碧螺春、毛尖;香味高揚多變﹑穿透力強﹑涼意十足的香材,就選配發酵程度高、茶性相對穩定、口味醇厚甜和的紅茶,如金駿眉、祁門紅茶,或是選擇一些相對平和的安徽茶,如六安瓜片、黃山毛峰;花香果香、蜜香味較大的海南紫奇、越南奇楠,選用休寧鬆蘿、太平猴魁等口感鮮爽﹑香氣清新的綠茶去搭配;生結香材動感強,香味活躍多變,則配口味醇和﹑香氣穩定﹑具有滄桑感的黃茶,如君山銀針﹑福鼎白茶等。
促高型選擇:通過選配的茶,促進香材特性的提高和發揮。例如,海南生結綠奇、越南芽莊綠奇,穿透力強,涼意十足,選配香味高揚多變﹑樅味(該茶特有的山林氣息)飽滿的鳳凰單叢,從而形成激情澎湃﹑青春韻動﹑晴空一鶴的合成效果;海南紫奇、越南紅土搭配鮮香甜美的紅茶,使人感受到和煦溫暖的陽光和人生的舒適和美;典雅高貴的海南黑奇配以香味獨特奇妙的休寧鬆蘿,更顯高貴脫俗;蘭花香味飽滿的白奇,搭配韻味無限的鐵觀音,更使人回味無窮,風光無限;富有激情,香味昂揚多變而不乏細膩的海南奇楠,配以岩韻花香武夷岩茶,會讓人感受到錚錚金石之氣和美味多變的口鼻享受。
調理型選擇:從調理身體和健康的角度去配茶。沉香奇楠均為至陽之物,火性較大,久品能使人不同程度地上火。因此在品香程序中或完結後,有必要安排品香人喝一些降火的綠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龍井等性寒之茶;也可在品香結束時,每人飲一杯菊花、蜂蜜、西洋參、羅漢果等熬製的降火飲品。通過這些措施,避免上火。
(二)根據季節物候配茶
古人養生養性,十分注意順應四時節氣。《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明確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寒暑易變,四季不同,因此要根據季節物候的交換選茶。
1.春季宜助陽氣發
陽春三月,是啟陳發新的季節,蟄出驚動,萬物向榮。此時要順應天地萬物,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發散出來,重點在疏通,不能鬱結。此季節宜喝香氣高遠的鳳凰單樅和香氣濃鬱的茉莉花茶,以幫助散發冬天積聚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
此季節不宜過多地喝剛剛采製完畢的新鮮綠茶,雖然新茶賞心悅目,但寒氣過重,對人體健康有礙,體質虛寒者尤其不宜。
2.夏至宜使暑氣消
夏季的三個月,萬物爭榮,生機勃勃。天地之氣已完全交彙,萬物開始開花結實。這個季節萬物生長到了極致,人體也暑氣過盛。人需要心柔意軟,誌性寬和,這樣體內的濁氣才能宣泄,順應陽氣在外的季節特點。
此時品香,宜飲綠茶。綠茶能給人以清涼之感,收斂性強,氨基酸含量較高,能消暑降溫。但不能喝涼茶和過燙的熱茶,這些都能造成人身體不適。上好的鐵觀音和台灣高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體質較好,還可喝一些存放時間較長的生普洱和陳年福鼎白茶。也可喝一些焙火到位,儲存時間兩年以上的六安瓜片和武夷岩茶。這些茶寒氣消盡,火氣全無,祛濕降火,飲正當時。
3.秋來沉穩金鳳舞
秋天萬物的果實已經成熟,精華蘊藏在種子裏,這就是“收”。這個季節,人要讓自己的意誌安寧,秋天的肅殺之氣才能得以緩和。收斂自己的神氣,順應秋天。
秋天宜飲青茶,青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性平和,既能清除夏季餘熱又能生津滋潤。首選鐵觀音,但要喝鐵觀音春茶,因為春茶此時火氣褪盡,氣韻從容,與時相合;其次是武夷岩茶,但須飲前一年所產之茶,此時火消殆盡,韻味無限,最是好茶。
順帶一筆,鐵觀音素有“春水秋香”之說,專業茶客偏愛茶湯細膩的春茶,一般人則喜秋茶的高香粗獷。
4.冬到茶品暖精腎
冬天是閉藏的季節,此時冰天雪地,陽氣蟄伏。人要注意保溫,勿泄陽氣,逆此道就會傷腎,影響春天陽氣的生發。
冬季宜飲紅茶,紅茶湯赤葉丹,味甘性溫,可養人體陽氣,給人以暖和的感覺,有生熱暖腹之功。此時最好品飲保存好的三年以上紅茶,則寒火俱無,芳香可口,暖胃生津,飲之最佳。
另外,好的熟普洱不僅可以暖胃去寒,還可消食化積。至於遠年六堡和老普洱,則通用夏、冬兩季,無論祁寒盛暑之時,都是上佳飲品。
(三)看品香對象配茶
前麵我們說的是依據香材、季節物候配茶,現在我們談一下聞香品茗的主體——品香對象與茶的匹配。
不同體質的人對茶的選擇應當不同,同一人在不同的生理時期體質會有一些變化,也需選擇相適應的茶。
年齡與茶的相配。年輕人朝氣蓬勃,感覺敏銳,但閱曆相對淺一些,識茶較少,建議多喝一些綠茶和味道較明顯的茶;中壯年人,年富力強,接近了人生的秋天,已經嚐過人生的喜怒哀樂,閱曆和財富的積累已具備一定基礎,適宜品評一些高檔的鳳凰單樅和武夷岩茶,感受茶韻,感悟人生;老年人飽經風霜,閱盡人間春夏秋冬,宜喝一些厚實平和的老茶,如紅茶、普洱茶、黑茶等,回顧一生,人生如茶,人生如香。
性別與茶的相配。一般來說,男人適合喝綠茶﹑烏龍茶以及五年以上的生普洱,特別是武夷岩茶。我們有時把岩茶稱為“男人茶”。此茶茶性剛猛,茶氣下沉,攻膩通絡,去毒敗火。
年輕女性如體質較好,可喝一些上好的綠茶,因為現代女性多是電腦一族,綠茶有防電腦輻射的作用,同時具有養顏美容之功效。碧螺春、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顯毫綠茶,維生素含量高,芽形優美,與女性極為相稱。
歲數大些和體質較弱的女性,建議以紅茶和熟普洱為主,以此來暖胃活血,安宮溫經。適當喝一些隔年鳳凰單樅也是不錯的選擇。
生活習慣與茶的相配。喜煙好酒的人,宜飲口味較重的茶,如武夷岩茶、鳳凰單樅等;口味細膩、吃素為主的人,宜飲一些茶性細膩平和的茶,如鐵觀音、福鼎白茶、君山銀針等;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感覺相對遲鈍一些,宜選擇茶性剛烈的茶,且投茶量要略大一些。
不同體質的人與茶的相配。熱性體質的人,思維活躍,較情緒化,容易發怒,適宜喝綠茶,尤其是太平猴魁等。也可喝一些年份較淺的生普洱、單樅,未經複火的武夷岩茶。如有條件喝到老白茶和老黑茶則再好不過了。
寒性體質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適合飲用任何茶的,如已飲茶成癮,可以少喝一些不帶任何火性的老茶。忌喝綠茶,焙完火的茶不可飲用,否則寒火相迫,於身體有大害。紅茶性溫,可以飲用。也可以喝一些老黑茶和茶性不大的熟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