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點藝術味。這就是說:生活要過得簡單而不乏味,有情趣而不怪異,這需要懂得生活的藝術。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到了40歲以後,生活就過得非常“簡單化”了!所謂“簡單化”,並不是說“簡單地生活”,而是說,對於一切事情能夠處置得法,不隨便浪費精力,所使用的精力皆能獲得工作上的效果!不使一分能力浪費到無用的地方!
甚至就是年齡很大了,也應節省精力的浪費,這並沒有什麼高深的哲理,因為目的雜亂以後,足以擾亂“能力”而使我們的“努力”成為“徒勞”!要是目的統一,那麼“能力”就可靠,我們的努力也就可事半功倍……了!
不過,有的欲望和興趣是需要我們有耐心去追求,然後方可滿足!
當然,僅僅生活簡單化還不夠,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地學習一些技藝!一個人到了50歲以後,能力就將逐步衰退,換言之,學習進步的速度就不得不減慢了!所以,50歲以後的人要想學習什麼新的技藝,那是比較困難的!
卡耐基曾說法國人懂得“生活”的“技術”,而不是說他們懂得“生活”的“藝術”!
懂得“生活技術”的人,不一定就是懂“生活藝術”的人!所謂“生活技術”,也就是“職業技術”——你有“謀生”的本能嗎?假使你回答我說:“有!”那麼,你的“謀生本能”便是“生活技術”,因為沒有這種“技術”,你便不能“生活”!
這並不是唱高調。
芝加哥的約瑟夫·沙巴士法官,他曾審理過四萬件婚姻衝突的案子,並使兩千對夫婦重新和好。他說:“大部分的夫婦不和,根本是起因於許多瑣屑的事情。諸如,當丈夫離家上班的時候,太太向他揮手再見,可能就會使許多夫婦免於離婚。”
勞·布朗寧和伊麗莎白·巴瑞特·布朗寧的婚姻,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美妙的了。他永遠不會忙得忘記在一些小地方讚美她和照顧她,以保持愛的新鮮。他如此體貼地照顧他的殘廢的太太,結果有一次她在給姐妹們的信中這樣寫道:“現在我自然地開始覺得我或許真的是一位天使。”
簡單的生活瑣事,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結果,就看你怎樣運用技術來處理了。真正懂得樂觀地去生活的人,是因為他的生活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