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而跳”是借別人勢力而強大自己的一種做人策略。大家知道,大概每個英雄的成長都有依附於人的時候,但是,如果你所依附的對象是一個想永遠控製並利用你的貪婪而又狹隘之輩的話,真正的英雄就必須在寄人籬下的同時思考自己的未來,營造自己的根基。
曹操依附袁紹時就是一種“借人而跳”。袁紹不僅看到曹操和黃巾軍廝殺而內心高興,而且還覺得必須對曹操加以利用,使他為自己守住冀州的南大門,並透過曹操使自己的勢力伸展到黃河以南,使冀、青、兗三州連成一片。所以他熱心地加封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當然明白袁紹的如意算盤,但他勢力比袁紹弱得多,也必須利用袁紹,至少不能違逆袁紹,否則,袁紹打董卓不行,但對付他剛開張的那點人馬卻是不費氣力的。因此,曹操很乖巧地接受了袁紹給他的職務,做起了東郡太守,並將治所從濮陽遷到東武陽(故城在今山東莘縣南),又趁機舉薦鮑信為濟北相,以為自己的羽翼。從這一舉動看,曹操已有了明確的自己經營兗州、青州的意向。
到了初平三年(192年)春,曹操屯兵頓丘(今河南清豐),突然探馬來報,有部隊正進兵東武陽,曹操也立即驅兵攻擊。眾將不解,為什麼不回救東武陽?曹操始講出一番道理:
“從前孫臏要救援被魏軍攻打的趙國,卻隻去攻打魏國首都。耿彝想要趕走駐守西安(在今山東淄博西北)的張藍,卻隻去攻打與西安互為犄角的臨淄,這兩人都達到了目的。現在我先去攻於毒的大本營,於毒必然回救,東武陽的危險不就消除了嗎?如他不回救,我們摧毀他的大本營,於毒照樣打不下東武陽。”
諸將明白,於毒果然回救,東武陽之圍不救自解,行至中途,又正中曹操埋伏:至此,黃河以南的黑山義軍基本被曹操消滅。
同年夏天,兗州(占地相當於今豫東北、魯中南大部,故城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告急,任城(故城在今山東濟寧市)相鄭遂被殺,兗州刺史劉岱陣亡。劉岱死後,州中無主,東郡人陳宮即對曹操說:
“今兗州沒了首長,無法執行王命,請讓我去州裏說說話,讓您來接任兗州刺史。如您得了兗州,也就有了爭天下的資本了。”
這對曹操自是求之不得的事了,沒有阻攔之理。陳宮到兗州,找來兗州別駕、治中等要員說:
“曹孟德有經營天下之才,如讓他來做兗州牧,則一定能擊垮黃巾,使兗州重歸太平。”
鮑信也出麵勸說兗州官吏,大家讚同,曹操便不費一兵一卒得了兗州。從此,曹操自己的實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機會是成功之本。這就需要任何人在機會麵前都必須處心積慮,利用好手中的每一次機會,做到借勢發揮。借勢發揮為聰明人的謀勝之術。如果一個人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能夠把握彼此之間進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時候借勢發揮,平衡一下各個方麵的力量,自然會更利於事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