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別人,與之合作,是成大事者的做人之道。的確,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萬萬,但總有一些共同之處。團結協作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這是所謂借力之妙!
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事情人們隻有互相合作才能做成,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查爾斯·卡費爾德對美國15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人物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發現這些有傑出成就者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與自己而不是與他人競爭。他們更注意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考慮怎樣擊敗競爭者。事實上,對競爭者的能力(可能是優勢)的擔心,往往導致自己擊敗自己:多數事業優秀者關心的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標準盡力工作,如果他們的眼睛隻盯著競爭者,那就不一定取得好成績。
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一直認為要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就可能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
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就意味著自己吃虧。下麵的這個故事就生動地闡釋了這個道理: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頭。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食物、刀、叉與那些四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困惑了。他懷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喂對麵的人,而且也被對麵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氣的男孩向他媽媽大喊他恨她,然後他又害怕受到懲罰,就跑出家,來到山腰上對著山穀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穀傳來回應:“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驚,跑回家去告訴他媽媽說,在山穀裏有個可惡的小男孩對他說恨他:於是他媽媽就把他帶回山腰上並讓他喊:“我愛你!我愛你!”男孩按他媽媽說的做了,這回他發現有個可愛的小男孩在山穀裏對他喊:“我愛你!我愛你!”
生活就像山穀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你耕種什麼,就收獲什麼。
你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你與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詞指在群體環境中普遍發生的社會關係。群體,一般被定義為一起工作以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群人。群體的成員互相作用,彼此溝通,在群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並建立群體的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