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當你正在潛心於某項工作,或全身心投入一份你所熱衷的事業,或沉浸於你所賴以生存的一份職業時,卻受到了來自朋友、同學、親戚或同事的求助等分外之事的幹擾,需要你分出時間和精力去應付它。
如果,應付這類分外之事,勢必影響你所進行的:正作。你會覺得不愉快、不甘心。如果拒絕它,你也仍感到心裏不安,還可能遇到意外的麻煩,甚至為你日後辦事還會留下不好的影響。
人生經常陷進兩難境地。
應承分外之事的幹擾或排除分外之事的幹擾,是一個怎樣對時間進行合理操作的技巧問題,如果這些事情處理得好,會對你日後的事業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還會讓你有一個好人緣的名聲。
在應付和拒絕這兩難境地時,你可以首先從應承分內之事著想。你受了分內之事兒的幹擾,用於你所進行的主要工作時間相對減少了:你在這裏感到有所損失,有所不安:但你收獲的可能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於是,你又沒有不安的感覺了。
分外之事兒,同事、友人求助之類也許是一時的表麵的占去了你的時間,從長遠著想。從整體著想實際上可能並不會對你造成損失,它可能對你眼下所進行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或者對你將來的工作產生間接的作用。那麼,這份“幹擾”也就不成為幹擾了。
不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嗎?
況且,你在接受分外之事兒,在幫助別人的時間裏,你或許能夠感到助人的快樂,你此刻的存在便是快樂的,便是合理的。作為個人而言便是失中有得,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
同時,你方便了別人,獲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美妙的效應也許你一時還不能明顯地感覺到。經常與人方便,常替別人分擔憂愁,幫助別人,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將大大勝於你當初因拒絕人而省下的那一點點的損失。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說: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所以,為人幫忙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
(2)要做得自自然然,也許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理想的。
(3)為人幫忙時高高興興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為人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若別人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會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是不自然的表現。
“一個巴掌拍不晌”,“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正說明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當今社會再也不是單打獨鬥的社會,任何人的成功絕不隻是一個人努力的成果,都有大家幫助的成分。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恩人。